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从而 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统称。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 、社会资本效应。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可提高区域的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
中文名
总部经济
外文名
Headquarters Economy
类    别
经济模式
主要流派
结构说、决策说、团队说

目录

总部经济-商务园区总部经济-商务园区


       总部经济(Headquarters Economy),是伴随着商务园区、中心商务区(CBD)的出现而被发现的一种经济模式。它因为某一单一产业价值的吸引力,而出现众多资源大规模聚合,形成有特定职能的经济区域,在此区域高端集合,如同军队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司令部辐射周围区域,成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在中国称为总部经济,该区域也相应地被称为总部基地。 

     


国内来源

第八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第八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并对总部经济概念进行界定,他认为:“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特点

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加快城市国际化发展。 

知识性

企业总部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属于高度密集的知识性劳动。 

集约性

企业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布局产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取得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最大限度利用了生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优势,形成产业配套,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

层次性

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其产业、功能、规模都各不相同,具有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国内总部以及行政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多种层次,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

延展性

总部经济形成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不但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而且能够实现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

辐射性和共赢性

在总部经济这种模式下,可以通过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人才等区域资源向欠发达的区域辐射,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同时,总部经济模式改变了区域之间对同一产业在企业、项目上“非此即彼”的简单争夺,实现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之间通过功能链不同区段的再分工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优点

中心城市总部经济的形成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发展总部经济符合中心城市资源禀赋特点,是中心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来说,总部经济能够为中心城市带来五种效应:   

税收贡献效应

总部对于中心城市的税收贡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税收贡献,企业无论采取那种组织方式,总部如果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向总部所在地方上缴一定的税收;另一方面是企业总部员工的个人税收贡献,在总部工作的高级白领,其丰厚的个人收入,必然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形式为总部所在区域经济做出贡献。   

产业乘数效应

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必然带动相关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为企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产业链,包括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等等。实证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总部向一个区域迁移,会带动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与其有紧密业务关联的知识型服务公司随之迁移。与此同时,总部经济所带动的商务写字楼、房地产等城市投资对中心城市的增长贡献也是很大的。通过总部经济这种“乘数效应”可以扩大一个区域的经济总量,提升第三产业结构水平和区域经济竞争力。   

消费带动效应

总部对于所在区域的消费带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所带来的各种配套消费;第二方面是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消费,包括住宅、交通、子女教育、健身、购物等等,这种消费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劳动就业效应

总部经济发展会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智力人才资源,带来大量高智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产业乘数效应,带动第三产业,包括知识型服务和一般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社会资本效应

一个区域聚集了大批的企业总部,说明这个区域的商务环境、综合环境比较优越,无形之中提升了这个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地位,促使这个区域的地产升值。同时,总部经济加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与聚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互动,加快这个城市的国际化步伐。   

基于上述分析,总部经济是我国中心城市产业升级、品位提升的动力引擎,也是政府推进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发展条件大 许多专家认为,在总部迁移战略成为趋势的前提下,从企业自身来说,围绕总部所在地,应制定新的“战略地图”,开展总部经济。把握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是以最少的资源占用取得最大的产出。围绕企业总部,发展商务服务和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会计、法律、中介,它们既有总部带动,同时有成为总部经济的条件,它们之间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完善这些服务业对总部经济是一种促进。努力吸引全球知名企业的地区总部,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水平。依托城市特色总部经济区,打造现代服务业集群。创新政府服务,为总部经济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要创新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效率。

具体方针如下: 

第一,要明确总部经济的定位,每个城市要形成具有特色的总部经济; 

第二,改善交通环境,大力推进信息化; 

第三,改善社区的生活条件,尤其是总部区域的生活条件; 第四,培育要素市场,大力发展高级要素,如人才、技术、信息等;

第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的中介服务业,如会计师、法律、评估等;

第六,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

第七,加强法制和产权的保护; 

第八,培育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

收益成本分析  

总部经济的收益分析

北京的总部经济分布图图册
北京的总部经济分布图图册


       总部经济给相关地区带来的收益可以分为两部分:直接收益与间接收益。前者指总部自身形成的产值和税收,即总部的产值、增加值和纳税额;后者指总部通过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与促进产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产生的收益。如果安排得当,总部经济可以成为一个城市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擎。首先,“总部”形成的产值和税收可直接为当地财政和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推动产业升级。居民富裕了,就会对高层次的服务产生更多需求,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政府手中有钱了,就可加大对教科文卫的投入,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提升文明程度。其次,总部经济通过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可以促进房地产、餐饮、中介服务、商贸等众多服务行业的壮大。再次,总部经济的发展有望拓展各产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因为总部经济不仅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也对其需求品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正是分工和专业化强有力的催化剂。此外,很多总部,如工业企业的营销总部、研发总部,脱离生产总部“另起炉灶”,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分工和专业化方向。伴随着上述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结果也应运而生,即第三产业的第二层次(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比重逐步上升。 由此可见,总部进驻一个地区,可以大大促进当地建筑等工业行业以及房地产、餐饮、中介服务、商贸等众多服务行业的壮大。凡此种种都可划归总部经济间接收益的范畴。和总部经济的直接收益相比,间接收益也许会更大。但间接收益的获得必须以产业链完整通畅为前提,地方政府对此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总部经济的成本分析

上海总部经济园区上海总部经济园区


       总部经济的成本可以划分为交易成本、优惠成本、闲置成本、歧视成本、社会震荡成本五部分。

交易成本指:

(1)政府为实施总部经济战略,设立专门机构、指派专人负责、聘请专家调研等而花费的成本,这是典型的沉淀成本,一般不随着进驻总部数目的变化而变化;

(2)寻找、接洽各类总部以及与有进驻意向的企业签订协议产生的成本。 优惠成本指政府为提高对总部的吸引力以同其它地区竞争,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条件为总部提供相关设施产生的成本,如地价优惠、税收减免等。 闲置成本指为发展总部经济而预留各类设施产生的成本,如有的城市预留了政府储备地,以便让跨国公司盖总部大楼。

 

歧视成本指:

(1)由于实行比其它地区更优惠的政策而遭受对方报复所产生的成本;

(2)由于对总部企业给予比已落户本辖区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优惠的政策,引致后者不满而使生产积极性受损所形成的成本。 

社会震荡成本指:

(1)为发展总部经济市貌进行整治,强行清除“马路经济”,加剧业状况而产生的成本;

(2)由于总部的进驻了当地物品和服务价格(如房价、餐饮价格等)上升,使当地企业居民滋生排斥情绪产生的成本。 总部经济全面的收益一成本观提供的启示是,政府在引进总部时,数量应是有边界的,而并非像韩信点兵那样多多益善。最佳点应该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对应的位置。 政府可以在总部经济收益成本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政府市场营销的途径,通过发挥自身能动性降低成本线,提升收益线,扩大总部经济的能量。 从工商管理科学的角度看,政府为发展总部经济采取的很多措施,实际上就带有市场特征。如以低于甚至是大幅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总部提供场所用地;许诺将总部上缴的地税额的一定比例奖励给总部或其法人代表,特批其在开业后数年内免税;给予将总部介绍进来的社会中介机构或个人以高额奖励等,实质上就是市场营销学中所说的价格策略。 

联动效应 

总部经济园区效果图总部经济园区效果图

     总部经济的“消费带动效应”

总部对于所在区域的消费带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所带来的各种配套消费;第二方面是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消费,包括住宅、交通、子女教育、健身、购物等等,这种消费对于总部地产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总部经济的“社会资本效应”

一个区域聚集了大批的企业总部,说明这个区域的商务环境、综合环境比较优越,无形之中提升了这个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地位,促使这个区域的地产升值。      

总部经济的“产业乘数效应”

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必然带动相关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为企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产业链,包括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等等。与此同时,总部经济还能极大的带动商务写字楼、住宅、商业、酒店等房地产业的发展。 

全国城市排名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完成的“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2010)” 发布。报告对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排序,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个城市均列在第Ⅰ能级。   

据悉,报告采用中国正式出版的统计资料作为主要数据来源,根据评价结果对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排名,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被分为四个能级。第Ⅰ能级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个城市;第Ⅱ能级包括杭州、南京、天津、成都、武汉、青岛、宁波和厦门8个城市;第Ⅲ能级包括重庆、大连、沈阳、长沙、西安、郑州、济南7个城市;第Ⅳ能级包括太原、长春、昆明、合肥、哈尔滨、福州、海口、南昌、石家庄、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南宁、兰州、贵阳、银川和西宁16个城市。   

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排序,能够帮助各城市了解其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劣势,准确判断总部经济所处阶段,进一步明确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的着力点。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符合城市转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可以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使中心城市跳出本城市实现转型,并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此次研究评价表明,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总部经济发展中能力提升,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在总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明显。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嘲风    下一篇 蒲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