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徐汇区

徐汇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部,占地面积54.93平方公里。区内下辖12个街道1个镇,共有304个居委会。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007亿元,增长7.8%。2012年末户籍人口91.69万人,2012年末常住人口111万人。徐家汇商业中心集中了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港汇恒隆广场等一批知名商厦,商品琳琅满目,业态错位竞争,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商贸繁荣的标志性区域。徐汇区是上海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一、三、四、七、九、十号线四通八达,中环线贯穿本区南部,世界首座圆顶透光火车站上海南站,是上海通往南方各省市的陆上交通门户。徐汇区有历史悠久的园林建筑20余座,全区绿化覆盖率2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85平方米。衡山路休闲街、徐家汇公园、八万人体育场、龙华古寺等已经成为上海市民和海内外游客购物休闲、旅游、参观的重要活动中心。
中文名称
徐汇区
外文名称
Xuhui District
面积
54.93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
91.69万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方言
上海话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上海市境内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
12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
著名景点
徐汇滨江、徐家汇、武康路等
政府驻地
漕溪北路336号
火车站
上海南站
电话区号
021
身份证区划
310104
邮政区码
200030
著名学府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
地理位置
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
战略规划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

目录

区境在唐、五代、宋时属华亭县高昌乡。元、明、清三代时,属上海县高昌乡。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在境内肇嘉浜路西侧建有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逝世后归葬于此。其部分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处原蒲汇塘、肇嘉浜和李泾(又名法华浜)三水汇合处,故称“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清宣统二年(1910 年),区境分属上海县的上海城、法华乡、漕河泾乡。

民国3年(1914年),法国殖民主义者第三次扩张租界, 区境今肇嘉浜路以北、华山路以东地区划入法租界,其余地区仍属上海县。民国 16 年,国民政府设上海特别市,民国19年5月,改称上海市。区境除部分地区为法租界范围外,分属沪南区、漕泾区、法华区。抗日战争期间,华界先后分属伪上海市大道政府南市区、沪西区和第四、七、八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区境属上海市第七区(常熟区)、第八区(徐家汇区)、第二十六区(龙华区)。民国 36 年,先后称上海市常熟区、徐汇区、龙华区。

1949年5月24日区境解放,实行军事接管。1950 年6月,成立常熟区人民政府和徐汇区人民政府。1956 年3月,常熟区、徐汇区合并为徐汇区。1964 年5月,原闵行区域(闵行地区和吴泾地区)并入徐汇区。1981年2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政府,同意恢复闵行区(实际恢复时间为 1982 年 4 月),原闵行地区和吴泾地区仍属闵行区。1984年9月,上海县龙华镇和漕河泾镇划归徐汇区。1986 年2月,上海县虹梅路以东、漕宝路以北、上澳塘港以西、蒲汇塘以南地区划归徐汇区。1992年7月,上海县龙华乡划归徐汇区。 1998 年 5 月,龙华乡撤乡建镇,易名华泾镇。 2001 年2月,龙华镇和漕河泾镇撤镇建街道办事处。

目前,徐汇区辖有湖南路、天平路、斜土路、枫林路、徐家汇、田林、虹梅路、康健新村、长桥、凌云路、漕河泾、龙华12个街道和华泾镇,有居民委员会 304 个。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肇嘉浜和李氵从泾两水汇合处附近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并与意大利人、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开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先河。嗣后,徐氏家族世代汇居于此,遂称为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区境在唐、五代、宋时属华亭县,元、明、清时属上海县。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上海县,分属上海城、法华乡、漕河泾乡。民国3年(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扩张,今肇嘉浜路以北、华山路以东、陕西南路以西、长乐路以南地域划入法租界范围,其余地区分属北洋政府管辖的法华乡、漕河泾乡和法租界。民国16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设上海特别市,区境分属沪南区、法华区、漕河泾乡和法租界。抗日战争期间,华界先后属日伪上海市大道政府、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上海特别市政府管辖,分属南市区、沪西区,另有法租界。民国 33年(1944年),属上海特别市管辖,分属第四区、第七区、第八区(原法租界)。抗日战争胜利后,区境属上海市第七区(常熟区)、第八区(徐家汇区)、第二十六区(龙华区)。民国 36年(1947年)取消区的序号,直称常熟区、徐汇区、龙华区。1949年5月24日区境解放。1950年6月,成立常熟区人民政府和徐汇区人民政府。1956年3月,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为徐汇区。1964年5月,闵行区划归徐汇区。1982年4月,原闵行区建制恢复,从徐汇区划出。1984年9月,上海县龙华镇和漕河泾镇划属徐汇区。1990年末,辖有天平、永嘉、湖南、新乐、枫林、徐镇、斜土、漕北、宛南、田林、长桥、虹梅 12个街道和龙华镇、漕河泾镇。1991年对原湖南、新乐、宛南、漕北4个街道行政区域进行调整,撤销上述4个街道办事处,建立新的漕溪北路街道和湖南路街道办事处。1992年7月,上海县龙华乡划归徐汇区。1994年3月,对原徐镇、天平、永嘉、枫林、漕北5个街道行政区域进行调整,撤销上述5个街道办事处,建立徐家汇街道和新的天平路街道、枫林路街道办事处。1998年5月,龙华乡撤乡建镇,易名为华泾镇。2001年2月,龙华镇和漕河泾镇撤镇建街道。2004年,配合铁路上海南站建设和管理,完成漕河泾、龙华、长桥、康健、凌云5个街道行政区域调整工作。

目前,徐汇区辖有湖南、天平、斜土、枫林、徐家汇、田林、虹梅、康健、长桥、凌云、漕河泾、龙华 12个街道和华泾镇;有居民委员会304个。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007亿元,增长7.8%。2012年末户籍人口91.69万人,2012年末常住人口111万人。

地质气候

地质地貌

徐汇区位于市区西南部,北纬31°12′,东经120°26′。东以陕西南路、日晖港与卢湾区毗连,东南隔黄浦江与浦东地区相望,南以淀浦河、西以虹梅路与上海县为邻,北以长乐路、淮海西路与静安、长宁两区接壤。是青浦、奉贤、松江、金山等郊县进入市区的咽喉,又是通往浙、闽、赣、皖等省的要道。

地质

区境位于太湖碟形洼地东端,距上海成陆年代最早的冈身地带较近,是冈身与黄浦江之间的低平冲积平原。基底岩石由古生代碳酸盐岩类,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以及局部凹陷盆地的新生代红色砂砾岩与玄武岩组成。其上覆盖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埋深不一。地面表层为褐黄色土层,由亚粘土、粘土构成。下层为灰色粉砂层。据勘察虹桥路市民村一带,距地表10米内为填土层,10米以下至50余米处为粘土、亚粘土及轻亚枯土层,地表下50余米至80米左右处为粉砂、亚粘土层。区境南部长桥一带距地面25米处发现有暗绿色硬土层。龙华等地区为河漫滩相灰色亚砂土或灰色轻亚粘土夹薄层粉砂层所组成。天然含水量高,易产生流沙。潜水埋藏深度一般为0.5米,漕河泾地区为0.3~0.5米,长桥地区为1.3~2米。埋藏较浅的第一承压含水砂层地基承载力约8~14吨/平方米。

地貌

区境地处上海市地貌区的碟缘高爽地中部、江南水网地带,为低平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地表自然坡度小,都在高潮位之下。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土地沉降。肇嘉浜路以北的部分地面海拔高程在2.5~3米之间,低洼处在2.5米以下。境内曾是水陆运输和货物集散地之一。有道路150多条;有大小河流100多条。

气温气候

气温

年平均气温15.5℃。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3℃左右.夏季8月份平均气温27.5℃左右。据记载,徐家汇极端最低气温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月19日的零下12.1℃,极端最高气温为2013年8月7日的40.8℃,刷新徐家汇气象站141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徐家汇地区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为冬季沾2℃以上为夏季,两者之间是春、秋季。

风向

冬季常受来自蒙古高原西北季风的影响,寒冷干燥,风速较大,夏季多来自太平洋洋面的东南风。3月和9、10月为季风过渡时期,多东北风,全年西南风最少。

降水

降水量夏季多于冬季,春季又超过秋季。全年无特别干旱季节,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1毫米,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的38.5毫米为最少。民国4年12月曾全月无雨。每年6~7月梅雨期雨量集中,降水量最多。清光绪元年(1875年)6月降水量多达491.9毫米,暴雨主要降于夏秋季,冬季降雪时间短暂。积雪也不深,冰雹的次数和数量都极少。

雾、霜

境内水汽充沛,空气中凝结核多,风速小,雾日较多。据徐家汇气象台测得每年平均雾日约43天,最多为民国19年有93个雾日,最少为清光绪二十七年有3个雾日。在1~5月和10~12月的风小无云夜晚和早晨易出现雾天。境内地势平坦,易受寒潮影响,寒潮来时气温急剧下降,产生霜冻,危害初春和晚秋农作物。平均初霜日为11月20日,平均终霜日是4月24日,全年平均霜期约125.4天,无霜期约240天。

灾害性天气

遭受灾害性天气侵袭主要是热带风暴(台风)、龙卷风、暴雨、冰雹等。台风多在7、8月袭沪,6、9月次之,平均每年约有两次。民国4年7月28日台风以每秒44米的最大风速,将徐家汇观象台风信仪吹折。1949年7月24日夜台风,暴雨袭沪,灾情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区境肇嘉浜以南房屋倒塌、损坏665间,受灾户达501户2389人,死亡85人,受伤或致病者40余人。1956年的12级台风把徐家汇天主堂1米多高,重约400公斤的钢制十字架吹断,龙卷风常在夏秋之间出现。1962年9月6日晨,龙卷风直扑龙华,擦过龙华塔向西北疾卷,拔起电线杆、房屋,给庄稼和人畜带来很大损失。暴雨主要降于夏、秋季。1963年9月13日,龙华降暴雨246.7毫米。1969年8月5日,龙华降暴雨204.4毫米,其中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71.2毫米,曾出现过15分钟内降雨47毫米的记录,致使部分地区积水成灾。区境内出现冰雹次数与数量均极少,据清嘉庆年间《松江府志》载:“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夏四月八日,大雨雹,大者重五十斤,自龙华至闸港,毙一人,伤者无数”。

区域特点

(一)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比较浓厚。早在唐朝中期,就已有了行政建制。徐汇也是上海近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元初有传播先进纺织技术的黄道婆(松江府乌泥泾镇人,也就是现在的徐汇华泾镇)。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徐家汇地区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逝世后归葬于此,部分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徐家汇”也因此而得名。在近现代历史上,徐汇是名人汇聚的地方,革命家黄兴、著名的爱国人士宋庆龄等,都曾经在徐汇工作和生活过。现在,区域内有宋庆龄故居、徐光启墓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盛宣怀住宅、张元济故居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还有市级优秀保护建筑138处,包括蒋介石和宋美龄住宅(爱庐)、黄兴故居等。

(二)商业商务繁荣,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徐家汇是上海的城市副中心和市级商业商务中心,集中了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港汇恒隆广场、汇金百货等一批知名商厦;美罗大厦、上实大厦等商务楼宇吸引了微软、百胜、阿迪达斯等众多世界著名企业入驻。目前全区共有92家跨国企业地区总部或投资管理公司。此外,徐汇还有衡山路休闲街、上海体育城以及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的龙华寺、龙华塔等,都是上海市民和海内外游客购物、休闲、旅游、参观的重要活动中心。经过过去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徐汇已成为上海中心城区中经济实力位居前列的区,目前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工业、商贸业和房地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007亿元,增长7.8%。

(三)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比较幽雅。徐汇区交通便利。在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4号线、7号线、9号线、10号线、内环线高架道路、沪闵高架道路以及其他几条主干道建成的基础上,正在建设轨道交通11号、12号线徐汇段站点。世界首座圆顶透光火车站上海南站,是上海通往南方各省市的陆上交通门户。作为上海传统的高级住宅区,区内现有近代世界各国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2000余幢,高级公寓超过30万平方米,拥有衡山路-复兴路和龙华两个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全区现有历史悠久的园林建筑20余座,上海植物园等大型特色公园9个,是中心城区中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上海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区。

(四)文教体卫资源丰富,社会事业比较发达。徐汇汇集了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等121家科研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6所高等院校和国家级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区域内还有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25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3个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孵化器4个。全市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80%以上工作或居住在徐汇区。多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教卫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品牌学校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全区有各类医院30多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家。上海80%的文化单位和专业文艺院团在徐汇,如上海图书馆、中国画院、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交响乐团等。

区域规划

根据“十二五”规划,徐汇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目标,按照“南北均衡、东西联动”的发展思路,正着力推进优化提升、转型升级、重点建设与协调发展4类7个重点区域建设。其中:

优化提升区域:包括徐家汇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和淮海路—衡山路高端商务区。徐家汇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重点围绕提升商务商贸能级,加快徐家汇中心项目建设,以及地面交通改善、地下空间利用等,形成以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特色的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淮海路—衡山路高端商务区主要在淮海中路沿线,重点加大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力度,依托“老洋房”和商务楼宇,发展高端商务、精品商业,形成综合服务功能突出的高端商务区。

转型升级区域:主要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制造业技术能级的提升。加强开发区东区建设,坚持“金融加产业”,形成体现国家战略、上海优势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重点建设区域:包括滨江高端商务和文化休闲区、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南站现代商贸服务区。滨江高端商务和文化休闲区以建设“西岸文化走廊”精品工程为核心,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国际化高端服务业集聚带,打造世界著名的滨水综合示范区。去年8月,中美重大文化合作项目东方梦工厂正式签约落户。枫林生命科学园区重点建设中山南路以北区域,发展生物医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医疗服务等产业,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命科学园区。南站现代商贸服务区充分利用交通枢纽集散功能,重点发展商务、商贸、现代物流、会展等产业,形成吸引辐射长三角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协调发展区域:主要指华泾地区。重点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生活、生产、生态相宜的“新型社区”。

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见图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71.40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835.19亿元,增长9.3%,占全区GDP的比重为83.0%,较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97.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09.08亿元,增长9.0%。全年完成税收收入286.00亿元,增长9.3%。现代服务业、商业、房地产业、工业四大行业税收占税收总量的比重达到91.3%。其中现代服务业完成税收110.47亿元,增长9.3%;商业完成税收56.61亿元,增长5.3%;房地产业完成税收54.18亿元,增长4.6%;工业完成税收39.80亿元,增长36.0%。全年区级财政支出125.40亿元,增长5.1%。

现代服务业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3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8%,拉动全区GDP增长5.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192.12亿元,增长14.1%。实现税收收入110.47亿元,增长9.3%,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量的38.6%。继续做强专业、信息、科研、金融等优势服务业,文化与旅游会展服务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6.6%。

工 业

工业在调整中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9.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5%。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1.60亿元,下降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7.85亿元,下降2.3%(见图4)。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1.45亿元,下降17.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2.6%。高技术工业在医药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领域集聚,成为工业发展的支柱力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78亿元,增长4.6%。

商 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80.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9.76亿元,下降2.1%。全年商品销售总额实现2470.55亿元,增长1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40亿元,增长10.1%(见图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85.61亿元,增长11.5%。徐家汇商圈继续推进业态调整和品牌升级,商圈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56亿元,增长0.3%。港汇广场仍是商圈销售的亮点,全年实现销售额34.85亿元,增长10.3%,其品牌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徐家汇商圈销售明显增长。

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69.7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6.64亿元,下降7.7%;商品房施工面积447.45万平方米,下降1.8%;竣工面积41.37万平方米,下降63.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0.54万平方米,增长3.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0.27万平方米,增长21.6%(见图6)。存量房交易面积71.01万平方米,增长11.9%。

旅游业

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0亿元,有组织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进一步推进旅游企业标准化工作,至年底全区共实现绿色饭店34家,星级饭店26家,达标旅馆43家,1家被评为3A级旅行社。徐家汇源景区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4A级景区,年内景区完成6大类共59块标识标牌的设置。全年分两批对19家住宿企业的19个项目进行了能耗审计,其中绿色饭店项目5个,LED灯改造项目6个,太阳能热水工程5个,热泵机组改造项目2个,其他类项目1个。落实节能降耗补贴资金95万元,节约标煤1400多吨。

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1.6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0%(见图8)。其中,商品房投资96.64亿元,下降7.7%。城镇建设与商品房项目投资的比例为20.5:79.5。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6.12亿元,下降9.8%;第三产业投资115.50亿元,下降5.8%。

重大市政工程建设

⑴ 重大工程。轨道交通11、12号线16个站点建设施工全面启动,妥善协调站点施工与周边居民房屋矛盾,确保施工正常进行。积极推进市大型居住社区配套道路老沪闵路拓宽工程,开展动迁腾地、前期手续办理等工作,配合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道路方案与轨道交通15号线方案的衔接工作。推进区区对接虹漕路古北路连接工程,年内已完成徐汇段桩基工程,基本完成徐汇段桥梁下部结构,基本完成区区对接的钦州北路、关港路二期的建设。推进新宛平泵站、龙华机场泵站工程初步设计,完成相关配合推进工作。推进华泾西泵站规划方案落地。配合推进白龙港污水厂南支线工程,年内基本完成预计盾构排管工程。

⑵ 市政道路。年内已完成平福路、中山西路便道、华泾人行天桥等区级项目的建设。桂果路工程、徐梅路道路整修工程开工建设。加强对重点地区有关建设项目的统筹协调,组织对滨江地区道路建设按“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景观设置”要求实施。全年累计完成车行道整治32218平方米,完成计划数的108%。完成人行道整治25186平方米,完成计划数的164%。完成护栏整治496434米,完成计划数的141%。

⑶ 河道整治。开展河道整治工程水利设施项目,完成新港泵闸改建工程,实施东上澳塘、蒲汇塘、漕河泾港等防汛墙改造工程和三友河泵站改造工程,启动淀浦河景观一期工程,抓紧推进北潮港防汛通道改造以及西上澳塘北泵闸翻建工程前期工作。开展排水整治工程,完成了积水点改造一期、三期工程,完成了26个积水点改造工程。推进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完成了田林地区雨污混接(一期)改造工程,截流污水约7200吨/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蒲汇塘河道水质。结合轨道交通11号线龙漕路站建设,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加快推进龙漕路污水总管前期手续办理,确保污水总管与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同步实施。

⑷ 动迁基地、成套改造。推进结转15块375余户居民的动迁收尾工作。至年底,动迁收尾基地共完成平地8块。启动了夏泰浜、吴家宅、乔家塘高家浜及徐家桥等4个地块约2600户的改造工作。创新工作方法,突破建设程序瓶颈,攻克“空心房”改造难点,稳步推进成套改造实施,已开工四个基地。2012年全区旧住房成套改造新立项8438平方米,开竣工12732平方米。

⑸ 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完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2012年全区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49%。2012年超额完成全年减排任务:削减化学需氧量(COD)10.99吨,削减率6.4%,削减氨氮(NH3-N)2.87吨,削减率6.1%,10台燃煤锅炉实现了关停。做好大气污染物减控工作,完善扬尘污染控制,全年平均降尘量为5.8吨/平方公里?月;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5.4%。全面启动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总体启动率达96.7%。维护环境安全,加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监察执法和环境监测,确保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强环境风险源的监管,启动危险废物网上注册和备案工作,开展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开展无辐射安全许可证医疗单位专项整治,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以环保创建为抓手,开展各类环保宣传,建成12个区级“环保绿色特色小区”。漕河泾开发区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⑹ 城市绿化。全年新建绿地16公顷,其中新辟公共绿地6.09公顷。全区人均公共绿地5.5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7.8%。全年完成1.7万平方米老街道绿地调整改造、5180平方米屋顶绿化。完成“五一”、“十一”以及十八大前夕的花卉景观布置工作,在肇嘉浜路、衡山路、虹桥路、华山路等9条重要道路以及徐汇滨江、徐家汇广场、漕河泾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花卉景观布置工作,共计花坛花境2.2万平方米、花球500个、花卉组合容器3147组、布置了主题绿化景点6处。配合滨江西岸音乐节,在滨江布置花球162只,安装钢结构立体花墙160平方米,布置花槽1850格,种植草花5550盆,总用花量达到200万盆。积极开展林荫道创建工作,宛平路、永福路、复兴西路、岳阳路被命名为“上海市林荫道”。全年共完成20个老居住区的绿化改造,改造绿化面积8.4万平方米。全年完成5座公园绿地调整改造面积6000平方米,花坛、花境种植面积8500平方米。

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为91.6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0.3%。区域人口密度为16692人/平方公里。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出生人口7608人,人口出生率为8.31‰,死亡人口7480人,死亡率为8.17‰,自然增长率为0.14‰。

劳动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0168人,控制在21040个指标数内。新增劳动就业岗位51121个,完成年度指标的162.3%。完成各类培训70352人次,其中享受政府补贴人数为24562人,高级及以上技能培训18886人次。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人数138382人,完成年度指标的115.3%。

社会福利事业

全年新增养老床位466张,至年底全区养老床位达到5292张,为3151名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全年60家助餐点为3424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14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119名老人提供日托服务。全区2719名助老员为25356名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其中享受政府补贴老人6794人,自费老人18562人。对110户低保困难家庭提供居室适老改造服务, 1842名低龄老年人志愿者与7310名高龄老人进行对接服务。建立久久关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962899”热线电话,为全区老年人提供“牵线搭桥”信息服务,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紧急求助”、“主动关爱”服务。做好福利彩票的发行、销售、管理等工作,全年各类彩票累计销售额达到20692万元。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徐汇分会全年接受社会各界捐款1488.69万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良好,全年共对18.36万人次实施最低生活保障,金额达8844.15万元。共对1.66万人次实施医疗救助,金额727.26万元。

社会保障工作

全区共有城镇社会保险参保单位 36167 户,比上年期增长8.6% 。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缴费人数 65.62 万人,增长 3.8% 。离退休(职)养老金发放人员 31.01 万人,增长 3.9% 。全年收缴养老保险基金 101.52 亿元,医疗保险基金 45.12 亿元,失业保险基金 8.11亿元,生育保险基金 2.42亿元,工伤保险基金 1.70 亿元。小城镇保险基金共计征缴 19.48 万元。基金征缴率99.7% 。全年支付城镇养老保险基金 87.88 亿元,支付城镇生育保险基金 2.14 亿元,支付城镇工伤保险 0.76 亿元。

安全生产

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2012年市政府下达给徐汇区的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为9人。全区全年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6人,重伤1人。其中:车辆伤害2起,死亡3人;触电1起,死亡1人;机械伤害1起,死亡1人;高空坠落2起,死亡1人,重伤1人。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152680人次,检查单位76001家次,查出隐患77063条,发出各类法律文书61341份,整改隐患72765条,责令停产停业382家,行政处罚612.07万元。追究和处罚责任人员156人,其中:移交司法机关1人,受行政处罚155人。区领导率队进行安全专项检查25次,检查单位92家(次)。

文化博览

徐汇区历史上文人众多,文化兴盛。以其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达的文化科技设施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特色。南宋时期,乌泥泾渐成街市。至明洪武年间,市面繁荣,成为上海西南水陆重镇。许多文人学者相继托足于此。其间,赵宏毅(乌泥泾人)在地方上辟斋讲学。元代赵如居此建进德斋,“延名儒以教诸子”,四方来学者300余人。秦良颙、瞿忠、王迪、董其昌、赵孟等一批文人墨客曾在此游学。元末诗人王逢移居于此,著有《梧溪集》。宋、元、明、清诸朝碑刻在区境内较多。尤其是明末徐光启引入西方科学知识,加上宗教文化的兴起发展,使徐家汇一带逐渐成了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溶汇点。境内文物史迹众多,有古墓葬,古建筑,名人故居,革命历史旧址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同时也留存了许多金铭石刻和地方文献。这些文物具有年代久、范围广、价值高的特点,展现了境内各个时期的风貌,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宋庆龄故居

在上海林森中路(今淮海中路1843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长期居住和从事国务活动的地方。主楼始建于民国9年(1920年),原是德国船主鲍尔的别墅。宋庆龄于1948年3月迁入居住,她在此居住长达30年之久。这幢假三层花园别墅,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333平方米,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平面长方形,外观似一艘巨轮。主楼内的陈设,仍然保持着宋庆龄生前原样。楼下是客厅和餐厅,布置得雅致朴素。客厅北墙正中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有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看望她时的照片留影。宋庆龄曾在这里会见过许多国家的贵宾、我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餐厅里陈列着国际友人赠送的珍贵礼品。宋庆龄平时就在这里用餐。楼上是卧室和办公室,陈设简朴而典雅。卧室中有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沙发和茶几,以及宋庆龄父母赠送给她的结婚家具。在办公室的写字台上仍放着她生前使用的文具用品。绿树掩荫的宋庆龄故居,于1988年5月起正式对外开放。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位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龙华路2887号)的东北隅,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就义地与遗址区、男女看守所之间由一条长300余米的地下通道贯联相通。遗址区,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由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门楼、内设军法处、刑讯处、男女看守所及刑场组成。在男看守处的墙面上留下了原安徽省副省长张凯帆在关押期间写的一首著名的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中国革命的早期领导人赵以炎、陈延年等均在此被关押,最后被残酷杀害。1950年,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线索,在现址发掘出完整的遗骸18具,还有数具头、身、肢骨不全的遗骨。烈士遗骸上有的还锁着脚镣手铐。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铜元、银角子等烈士遗物。上海解放后,党和政府在烈士殉难处树立了“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的纪念碑,碑后一棵已苦死的大树树干上尚留有60余年前敌人残酷杀害烈士们的累累弹痕。在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1988年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徐光启墓

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历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文渊阁大学士。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归葬徐家汇。原墓地占地20亩,共有10个墓穴,葬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是四个孙子夫妇。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石牌坊镌有对联,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1978年,墓地辟为南丹公园。1981年,在园北部建成椭圆形大墓。占地300平方米,高2.2米。墓碑上镌刻着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手书“明徐光启墓”。1983年,墓前小路拓建成150平方米花岗石坟台,新建徐光启半胸一品官服花岗石雕像。左右植有龙柏及常青树。墓东侧建有徐氏手迹碑廊,勒石《几何原本序》、《葩经嫡证序》等部分手迹。碑廊背面石刻是明末清初学者查继佐所撰《徐光启传》及现代著名画家程十发临摹的徐光启画像。墓西侧有石马一尊。墓前左右水泥石凳围绕,遍植树木。是年11月,为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南丹公园改名光启公园。

旅游景点

徐汇,汇聚百万人口的绿色家园。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创新与怀旧,东方与西方,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在这里坦诚相见。作为海派之源的徐汇区,把历史元素和现代情怀完美地结合起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能让广大游客充分领略老洋房与现代美食互相碰撞,时尚商圈与老式街区和谐共融的都市风情。徐家汇,上海时尚之都的代言,时尚而不失内涵,“徐家汇源”带您追溯上海最早中西文化接触的起源;以CORNICHE理念打造的龙华滨江岸线,为上海呈现一道别样的江滩风景,驱车、骑车、步行,与黄浦江零距离亲密接触;集各种风格建筑的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带来别有风味的休闲享受,在历史与建筑中“骑游老洋房”,穿梭时空,寻游历史,体验风情;龙华撞钟、唐韵中秋、龙华庙会献上一出出盛典。

徐家汇源景区

串联徐家汇藏书楼、天主教堂、观象台、徐光启纪念馆和土山湾博物馆的“徐家汇源”文物径,将为市民游客勾勒出一条寻访海派记忆、徜徉历史建筑的海派寻访之旅。景区内有着众多全国知名乃至世界闻名的资源实体,被誉为“生活着的百年上海”,有被称为“远东第一大教堂”的哥特式双塔建筑徐家汇天主堂、140年来从未中断气象观测的徐家汇观象台、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上海现存最早的民居明代建筑“南春华堂”,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录制地百代公司旧址(小红楼)等。2012年,徐家汇源景区已被正式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上海首个开放型都市旅游景区。景区推出“有约参观”模式,游客可免费领景区联票。同时,景区将为游客提供自行车租赁、免费大巴以及徒步线路等多种出行方式。

芳菲 桂花香

桂林公园推出一年一度的“唐韵中秋”主题游园活动,以赏桂、赏月为特色,依托优秀文化遗产和古典文化氛围,发掘文化精髓来展现富于徐汇气质的中华中秋传统文化风尚。此外,徐汇还与青浦,浙江杭州,江苏南通共同发起创意品牌“赏桂之旅”,把多条赏桂旅游线路延伸到长三角各地。

骑游 老房子

徐汇区拥有2000余幢历史建筑,其中有不少是半个多世纪前的经典,这些遍布大街小巷、风格各异的历代建筑物是历史留给上海的珍贵遗产。每一幢都承载着一段故事。它们被改建成新兴餐厅、酒吧、咖啡馆、茶室……新旧交融,古典浪漫与现代时尚共存,进门即能见到文化,吃的也是洋房里的文化味,端的是妙不可言……借助世博契机,徐汇区与永久公司共同承担了“历史风貌区自行车出借系统”开发工作。骑游老房子线路以“中国香”私房菜代表的襄阳会馆为起点,经过优雅的宋庆龄故居、原汁原味的生活写实——五原路、体验海派文化与都市风情双重魅力的老洋房上海人家(原名世博人家)等景点,让游客体味老上海的文化底蕴。

迎新春 撞龙华晚钟

龙华寺为上海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之古刹,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古塔伴古刹,龙华塔是上海市区内唯一的古塔,相传始建于三国赤乌十年,被誉为“千年飞塔,龙华一绝。”
“龙华晚钟”为申城老八景之一而蜚声海内外,而八景之中,尤以“龙华晚钟”最为著名。“龙华晚钟”钟楼中间悬挂一青龙铜钟,高2米余,对径约1.3米,重3000公斤,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铸造。对其钟声,历史上颇多记载。龙华钟声历史悠久,传播广泛而深远,直至黄浦江而隐然可闻。又清人归懋仪有诗称:“何处疏钟隔暮云,劳人暂息思纷纭。数声断续斜阳外,较胜寒山夜半闻。”可见,龙华钟声在东南沿海一带,名声远在寒山寺之上,为“海邦列刹之冠”。历代诗人描绘龙华钟声的诗作充分说明,龙华晚钟钟声吸引了无数过往来客,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满足,生活的情趣、哲理的启迪、宗教的思索,真不愧为中外闻名的胜景之一。如今,每逢除夕,中外嘉宾会集于此,虔诚而又兴致勃勃地聆听“百八钟声”,在宏亮悠扬的钟声中,迎来吉祥的新年。祈福敬香后,照例要尝一尝这里的素斋。龙华寺外的人道素菜欢喜斋,将素斋与自助方式结合,时鲜蔬菜新鲜少油,仿荤菜“以假乱真”,定能让你停不了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瑞士国家男子足球队    下一篇 加拿大丰业银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