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镲是广泛流传的体鸣乐器,由钹派生而来。在中国常用于佛教、道教音乐和文娱、宣传活动中。在国外,多用于管弦乐队的伴奏。
中文名称
应用学科
音乐学、音乐表演等
乐器分类
体鸣乐器
应用领域
伴奏等
使用地域
全球

目录

是一对形状相同的金属圆盘,中间有凸起的半球形鼓包,鼓包顶上有个为穿入手带或握柄用的小孔手持柄带使擦左右或上下互动碰擦发声也常用单片擦以棒糙击奏。擦属打击乐器类或碰奏体鸣乐器类。

镲最早起源于亚述,镲自传人中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得到重大改进和发展,从宫廷到民间广泛使用,久被视为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乐器。中国有些类型的镲,又传播到国外,并受到广泛欢迎和闻名于世。如长期以来,欧美的交响乐、军乐和节奏乐等乐队,历来祟尚使用的镲,就叫“中国镲”。

镲普遍用高锡青铜制造,紫铜和锡的比例一般为82,有时加少量铅以至金银等,加多少即成所谓的秘方。镲的材质要硬而受重击不易破裂,是造镲的要点。镲的振动和锣相反,而与钟相似,碰击后边缘振动强烈,至中心汽车衰减。镲类都有中凡凸起的鼓包,整体也有点隆起,碰击时形成的空腔可起共鸣作用。

乐器技法

1、双手举起左右各竖持一片镲,在一片向上一片向下的运动中猛然相互擦碰,这是常用的发单声击法;将一对镲快速反复互碰,即为“双片滚奏”。

2、将一片镲水平固定,用另一片由上而下扣击,如:(1)在行进乐队中,常在背于胸前的大鼓圈上水平固定一片镲,鼓手持另一片镲由上向下扣击,同时用另一手执槌击鼓。(2)在交谊舞、爵士等乐队中,常用一种踩镲,下面一片固定于镲架上,当踩下踏板,上面一片镲即向下扣击另一片镲。(3)有些民族镲,如印尼的嗪嗪小镲chengcheng和林奇克镲rinchik,系各将一片镲固定于一个小墩子上,双手各持另一片钹向下扣击。   

3、用槌击奏。一手握住手带将一片镲提起,或将一片镲装在一个支架上,用一根小鼓槌、大鼓或定音鼓软头槌、橡皮头槌敲镲产生不同效果的单音;或用一对鼓槌快速轮替敲镲,即产生滚奏效果。

4、强奏和制音。如上所述,大型双镲在碰击后立即举起将内面朝向听众,可增强响度感。镲的制音,是在双镲碰击后尚有余音时将镲捂于胸前;单镲是在敲击后用手捂镲制音。

5、有的双小镲是用带子分别套在一只手的两个手指上碰奏,叫“手指镲”finger cymbals,类似西班牙舞蹈者用的响板。

在中国,综合镲的各种碰奏技法有:轻、重、磨、颤、闷、亮、切(碰)等,若以两镲的不同部位互碰,可产生不同音质。

中国传统镲分类

按发音和重量来分

1、大镲。通常所说的镲,即是大镲。藏族的大镲称司涅,用于宗教活动。

2、小镲。藏族、门巴族、侗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若直。流行于西藏、四川、甘肃、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区。  响铜制,钵形,镲面较平稍厚,面径9.8厘米~12厘米、碗径4厘米~5厘米、碗高1 .5厘米~2厘米,碗顶系以皮条或绳,两面为一副。侗族的小镲为单面镲。

3、双光镲。

4、水镲。

5、京镲。

按材质来分

一般为黄铜镲和铁镲两种

国外镲片

除了亚洲,镲在欧美管弦乐、军乐、鼓号乐队、笛鼓乐队、行进乐队、节奏乐队和伴舞(架子鼓)等各种乐队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乐器。在近现代,镲也随着这些欧美乐队传播到世界各地。管弦乐队用的镲,直径在3065厘米之间。镲自18世纪前后用于西方管弦乐之后,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作曲家采用。有些欧美作曲家还想出种种奇特的击镲技法。

镲用于现代管弦乐,可能是始于德国作曲家尼古劳斯·施特龙克Nicolaus Strungk 1680年将镲用于他的歌剧《以斯帖》Esther(《圣经》中的故事人物,又译“爱斯苔尔”,亨德尔著有同名清唱剧)。但当时未受重视,几乎沉寂了一个多世纪。镲在欧洲被广泛使用,是在土耳其军乐队风行于欧洲之后(18世纪中后期)。

将镲常规用于浪漫时期的交响乐的典型代表是柴科夫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鹿郢    下一篇 车天下汽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