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喀什热瓦普

喀什热瓦普是维吾尔族弹拨乐器。琴身木制,音箱多呈半球形,蒙羊皮、驴皮或马皮,琴头有象羊角的装饰物,琴杆上用丝弦缠成20余个品位,5轸,张弦5根。通常2根外弦和2根内弦各为一组,每组定音相同,中间l根弦主奏旋律。盛行于南疆喀什一带而闻名。
中文名称
喀什热瓦普
别名
拉瓦波、喇巴卜
适用领域
独奏、合奏
应用学科
音乐学、音乐表演等
乐器分类
弹拨乐器
所属民族
维吾尔族
著名曲目
《林派特》、《亚鲁》、《宫特帕依》、《塔什瓦依》、《夏地亚那》等

目录

喀什热瓦普喀什热瓦普

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是维吾尔、乌孜别克和塔吉克族共有的弹拨乐器。相传创制于14世纪,据毛拉·艾斯木土拉穆吉孜著的《乐器史》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这种乐器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共鸣箱面蒙羊皮或驴皮。琴头向后成直角弯曲。琴杆上缠有28个丝弦品位。琴杆与音箱连接处两侧,各设一个羊角形弯角。琴杆及音箱上,用驼骨或贝壳镶嵌成民族艺术图案,有主奏弦和4~6根共鸣弦,均用钢丝制成。新中国成立后,专业音乐工作者对热瓦普作了改进。新型热瓦普长93cm,音箱加长了一些,采用多块木板拼合而成,蒙蟒皮。琴杆较短,上粘红木指板,嵌24~25个铜制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不设共鸣弦。演奏时左手扶琴杆横于胸前,用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按弦;右手腕部夹着琴箱,用姆指、食指执牛角制的三角形拨片弹奏。

历史

热瓦普有着比较久远的历史然而明文记载则是见于《律吕正义后编》(汉文本成书于公元1746)和《乐师史》(阿拉伯文本,成书于1854)。据艺人讲,热瓦普起源于喀什。

热瓦普在清代进入宫廷,以“回部乐——喇巴卜”之名载入史册。公元1746年,清代编《律吕正义》后编45卷《回部乐技》中亦有“司胡拨一人,回名喇巴卜”的记载,《清皇室礼器图》还附有其图。

外形结构

喀什热瓦普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或驴皮。琴头的弦槽部位向后呈直角弯曲。琴杆上缠有二十八个丝弦品位。琴杆与音箱连接处两侧各设一弯角。琴杆、音箱上镶有驼骨、贝壳等装饰。主奏弦和四至六条共鸣弦,均用钢丝弦。新型热瓦普全长93厘米。音箱较大,采用多板拼合,蒙蟒皮,琴杆较短,上黏指板,嵌二十四或二十五个铜制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不置共鸣弦。

演奏方法

演奏喀什热瓦普演奏喀什热瓦普
姿势

演奏喀什热瓦普,坐姿或立姿均可,但身体要端正,肩部保持平正。将琴身横于胸前,共鸣箱正置于右胸处,皮面朝上,左弯角紧贴右胸部肌肉。左手虎口托持琴杆,稍微抬高,琴面稍向外倾斜,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均可按弦取音,右手腕部抬起与琴马平齐、夹持琴箱,用拇指和食指持握拨片、在琴马上方弹拨琴弦发音。拨片常用0.30.5厘米厚的赛璐珞板制成三角形,也可用骨片、牛角片或木片制作。

定弦和音调

喀什热瓦普的定弦,不论五弦或七弦的,高音主奏弦(外弦)都定弦为c1,四条共鸣弦的定弦为:eAdg。六条共鸣弦的定弦为:#fBeAdgBeEAdg,音域三个八度。发音明亮柔和,音量较小,音色委婉细腻,优美抒情。

技法

演奏时,琴横于胸前,左手扶琴杆、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右手腕部挟着音箱,拇指、食指执三角形牛角或塑料拨片弹奏,用于独奏、合奏、伴奏。热瓦甫多为木制,外形独特,上部是细长的琴身,顶部弯曲,最下方是一个半球形的共鸣箱,琴面用驴、羊或蟒皮蒙裹,有57根弦,通常用最外一弦弹奏旋律,其余各弦作为共鸣弦,用它弹奏出的音乐音色清亮、纯净,表现力强,所以大多用于独奏。热瓦普不但有美妙的气韵更有美观大方的外形,琴身由很多的牛角片或骨片镶嵌出形式多样的并带有规则性的纹路和图案,显得美观大方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演奏技巧有单弹、双弹、弹挑、滚奏、弹弹挑、扫小滚和扫连续挑弹等,外弦演奏主旋律,共鸣弦用于奏出低音或和音,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

著名曲目

《林派特》、《亚鲁》、《宫特帕依》、《塔什瓦依》、《夏地亚那》、《我的热瓦普》、《天山的春天》和《美丽的祖国》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太原乡    下一篇 吕文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