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呃吱

呃吱,傈僳族弓拉弦鸣乐器。又称吉吱、直吱、哼咳、禾贺等,汉族称其为腰胡。形似琵琶,规格不一,音色明亮,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民歌、舞蹈伴奏。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等地。
中文名称
呃吱
应用学科
音乐学,音乐表演等
乐器类型
弦鸣乐器
流传地域
云南
使用民族
傈僳族

目录

傈僳族弦鸣乐器。擦弦类。“呃”即“锯”或“拉”,“吱”是象声词,“呃吱”意为“擦弦乐器”。又称“哼咳”、“禾贺”、“直吱”、“吉吱”、“腰胡”。流行于云南怒江。多用于歌舞伴奏,亦与口簧、其伯、笛朽篥等乐器合奏。琴体较小,似长瓢形,用整块香樟木挖制。共鸣箱盖松木薄板为面,上设八至九个出音孔。背板拱形,琴头开一弦槽,弦轴左右各一,张两根金属弦或马尾弦、丝弦。弦与面板间置一梯形琴马。竹杆张马尾为弓,四或五度定弦。声音较小,音色清脆优美。奏时,琴置左腿或插于左衣袋中,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弦,右手持弓擦弦。多在一把位内演奏。

形制结构

形状与琵琶相似,更近似于傣族玎罕。多为演奏者自制自用,故规格尺寸不一,琴身全长多为45厘米左右,小者仅有30厘米,大者可达60厘米。琴体用一整块当地所产的香樟木或枫木等硬质木料制作,在其下部挖凿出腹腔,背板呈圆弧形,其上蒙以松木薄板而成共鸣箱。面板中部开有若干圆形小音孔或排列呈十字形,下置竹制或木制琴马。琴头方柱形,平顶无饰,左右各置一个木制弦轴。琴箱下端设有一个稍长的片形尾柱。张两条丝弦或钢丝弦。细竹拴以马尾为琴弓。

乐器特色

呃吱按四度或五度关系定弦,常定弦为d2g2d2a2,音域一个八度。音量适中,钢丝弦音色明亮,丝弦音色柔和优美。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歌和民间舞蹈伴奏。坐姿演奏者多为中老年人,所奏乐曲通常是本民族的民歌曲调,傈僳语称木刮,乐曲有:《苦调(双木刮)》、《高兴调(岗兹木刮)》、《放羊调(阿茨阿木刮)》和《情歌调》等;立姿演奏者多为男性青年人,这是一种边奏边舞的形式,演奏的乐曲通常是民间舞曲,傈僳语称舞曲为刮且,乐曲有:《一步舞(提托刮且)》、《两步舞(尼托刮且)》、《三步舞(沙托刮且)》和《尼桶光》等,演奏时,呃吱常和弹弦乐器其布厄、气鸣乐器笛朽篥和体鸣乐器竹簧等傈僳族民间乐器配合在一起,共同为傈僳族民间舞蹈伴奏,气氛热烈而欢快。

演奏方法

演奏时有坐姿、立姿两种。坐奏将琴箱竖立于左大腿近膝处,左手持琴按弦,一般不换把位,右手执马尾弓沾松香在弦外拉奏;立奏则将琴底的尾柱置于衣服左下侧的口袋中或左侧所缠腰带之中,左手持琴,右手执弓。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石榴红村    下一篇 遗产之荒寂公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