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左车
- 姓名
- 李左车
- 性别
- 男
- 出生地
- 西汉柏(邢台隆尧)
- 官职
- 广武君、谋士
- 所处年代
- 三国时期
- 代表作品
- 《广武君》
目录
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末,六国并起,左车辅佐赵王曷,被封为
千虑一得
李左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
据说,这一天的午时,正是玉皇大帝册封李左车之时。玉帝感其品德刚正,将“雹神”一职封给了他,让他掌管大地、山川、江河、湖泊、雨雪、风雹及人间庄稼的奖惩。当地百姓纷纷解囊,在他的旧居遗址上建起了一座雹神庙。整个庙宇雄伟宏大,结构匀称,布局合理,肃穆庄严,庙内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尤其是庙内4棵古松,树围6米左右。从此以后,这里就再也没有经受过冰雹的侵害。
雹泉庙建于何时,无史料记载,大约是在汉代,以后又扩建或重建。有一句民间谚语:“唐王重修不记楸。”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庙修成之后,文武官员路过此地都要下轿下马。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凯旋归来,路过此庙没有下轿,谁知天气突变,下起冰雹。冰雹直向唐王的轿里打,唐王命轿掉头转向,然而风向随之而变,没处躲避。唐王赶紧下轿,拜祭雹神之后,风雹才平息下来,唐王随即降旨重修此庙。此时庙内原有的一棵楸树已经挺拔苍劲,不计年载了。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明此庙初建的准确时间,但可以说明它是建于唐朝之前,是一座十分古老的庙宇。
雹泉庙的建筑规模宏大,南北长约193米,东西宽约36米,占地面积达7000平方米。大庙建筑物由南向北沿中轴线排列,依次是前楼、将军殿、天坛、大殿、北楼,另有东西两廊房、钟鼓楼和马棚、道士居室等。此庙在兵燹战乱中逐渐破败,最后在“文革十年动乱”中被彻底拆除,片瓦全无。现根据有关资料和老人们的记忆,作简要介绍。
前楼又叫南阁子,高10.4米,分上下两层,底层是用巨大的石灰岩砌成的拱型建筑,酷似城门洞,高大而坚固,东西走向,向西直通神山子。中间向北贯通,是庙的正门,向北正冲将军殿。南阁子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庙门,都是砖瓦门楼,油漆木门。阁子底部拱门的对联是:“飞冰击破奸邪胆,霹雳震碎恶人心。”阁子上层三间为木质结构,有明柱、隔扇。门上对联是:“膏流世界三千阔,润洒由旬数万多。”内有雹泉爷爷木像和雹泉娘娘塑像,木像座下设有机关,用手一按木像膝盖,木像立即站立起来。室内墙壁上画有《李左车九里山诱敌图》等壁画。
大庙正门上的对联是:“飞冰打奸臣贼子,甘露济志士仁人。”南阁子东侧便是安丘八大景观之一的珍珠泉,泉水喷涌而出,清澈见底,白色气泡如串串珍珠泛出水面,窸窣作响,状如珍珠,酷似冰雹,故名雹泉。如果捧起啜饮,顿觉甘冽清爽,沁人心脾。大门往北,便是一座石桥,桥有石雕护栏,桥下是一汪鱼池,池水清澈,亦有“珍珠”泛起,金色鲤鱼漫游其中,各色金鱼尾随其后,许多香客和善男信女,带来吃的东西,如馍馍、水饺、点心、水果,扔进池内喂鱼。附近的人们就用笊篱之类的工具把这些食品捞起晾干后食用。水池两边有火池(香炉),上刻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玉钵长明万盏灯。”
跨过石桥,便是仪门,穿过仪门数步,就到了“将军殿”。殿中是过厅间,前后有石质明柱八根。殿内塑有“颖考叔”和“子都”站班二神像,高约3米,十分威武。内壁画有“哼哈”二将等各路神将。殿前石头明柱上对联是:“相当年慷慨谈兵直服无双国士,看今朝武英侍立端凭此二将军。”殿后明柱对联为:“殿接厅堂千古封侯崇祀典,门排剑戟一班将佐耀神威。”
将军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钟楼内有巨钟,鼓楼内有大鼓。巨钟高1米多,直径也1米有余,重一吨多,晨钟暮鼓,声震四方。殿西有庙堂数间,内有道士居住。钟鼓楼侧各有马棚两间,内塑马夫二人。
将军殿后面是明朝成化八年建造的天坛。天坛顶盖由四根巨石方柱“擎起”,木质穹顶,共有264根“挑齿”,色彩鲜艳,斗拱飞檐,极其精巧。天坛正面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六月飞冰十五国奸邪落胆,三时霖雨千万家善信逢春。”盖顶下面正中是正方形青石拱台,台面光滑如镜,可摆放香案和供品。天坛四角数步以外,四棵古柏挺拔矗立,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天坛东西两侧各有廊房3间,东廊房大门对联是:“人间万恶淫为首,世上百行孝当先。”里面有惩恶扬善的泥塑群像,内有阎罗君、小鬼、诸神塑像以及实物造型,房内墙壁上绘有与对联含义吻合的连环画图,内容是用旧传说或警句格言,劝诫人们改恶从善、孝敬父母、恪守妇道等等。西廊房大门对联是:“冥冥内赏罚无私,默默中是非有定。”里边塑有秦桧夫妇泥像,二人被吊在梁头,武士怒目而视,呈持弩射杀的姿势。
天坛后面是大殿3间,殿前明柱上刻着对联是:“须知今日雷霆主,原是当年义烈人。”内有暖阁,里边有雹神李左车铜像,还有诸神塑像作为陪衬,暖阁前有翁仲2人为站班大将,暖阁东西两边有行云布雨站神10个,高达3米多,头大如斗。大殿内东山墙壁画有李左车出巡图,画为龙拉辇,李左车坐其上,前面是金瓜钺斧朝天镫,“肃静”、“回避”牌4面,还有标枪、对子马与黄罗伞、早朝銮驾的执事,前呼后应,威武雄壮。雹泉庙最北边是后楼,3间2层,高大宽敞,雕梁画栋,是雹泉爷爷的寝宫,内有雹泉爷爷神像和十美女画像。北楼的建筑艺术很高:斜山转角琉璃瓦,哈巴狗子钢叉兽,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北楼前面有槐树两棵,枝繁叶茂,因此大门对联书为:“双树如此今昔会,层楼不染玉梯尘。”
大庙内的碑碣甚多,最早的是西汉年间阴灵侯功德碑和唐王重修大庙碑。其后有元代的“至元碑”,明代成化八年修建的天坛碑,弘治六年重修大池的吊桥碑、廉泉碑,清代雍正二年和嘉庆十三年重修的大殿和两廊房碑。还有顺治碑、乾隆碑、道光碑等。最晚的是民国二年重修的将军殿碑和民国十二年重修的南阁子碑。在天坛东北方向不远的青石碑,是明朝弘治六年赐进士出身、前刑部郎中、西蜀人赵鹤龄所立。碑文是一首七律诗,题为《廉泉》,诗曰:“路过渠丘苦热侵,雹泉喜见一泓深。观澜手拍圆珠涌,声清真听七弦音。源洁可磨三尺刃,祷旱心虔甘澍临。几回欲挽献天子,大地田畴遍作霖。”这首诗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珍珠泉的美妙奇观,也赞颂了庙神的神奇功力。
大庙附近还有许多建筑,有“义学学堂”,有“百子庙”(传说文王百子),有“十大名医庙。”
2001年,雹泉村附近的各界群众,又发起倡议,筹集资金,在原来大庙庙址上,修建了李左车纪念馆,供游人参观。纪念馆包括大殿、南阁子和雹泉桥三项主体工程,虽然没有当年大庙的雄伟气势,却可以寄托雹泉人对“雹泉爷爷”李左车的缕缕情思。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