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湛
伏湛(?―公元三十七年),字惠公,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西汉经学家伏胜(伏生)之后,东汉初年大臣。伏湛生性孝顺友爱,少时继父业,教授数百人。汉成帝时,因父功绩任博士弟子。至王莽时任绣衣执法、后队属正。更始帝刘玄即位,任其为平原太守。光武帝即位,任其尚书,主管制定旧有制度。建武三年(公元二十七年),任大司徒,封阳都侯。建武六年(30),改封不其侯。建武十三年(37)去世。
- 中文名
- 伏湛
- 国籍
- 中国(汉朝)
- 民族
- 汉族
- 出生地
- 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
- 逝世日期
- 公元三十七年
- 职业
- 东汉官员
- 爵位
- 阳都侯→不其侯
- 官职
- 大司徒
目录
伏湛字惠公(不详―公元37年),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西汉经学家伏胜(伏生)之后,东汉初年大臣。伏湛生性孝顺友爱,少时继父业,教授数百人。汉成帝时,因父功绩任博士弟子。至王莽时任绣衣执法、后队属正。更始帝刘玄即位,任其为平原太守。
伏湛字惠公,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九世祖伏胜,字子贱,即济南(郡治今山东章丘南)人、西汉
《后汉书》赞曰:“湛、霸奋庸,维宁两邦。”
《后汉书》:“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
《后汉书·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原文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别自名学。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向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
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信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群司。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
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其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