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郑国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人,水利家。韩国水工。秦始皇元年(前247),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勿使伐韩。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
姓名
郑国
生卒
不详
朝代
战国
国籍
韩国
身份
水利专家
贡献
主持修筑郑国渠

目录

郑国,

背景

郑国渠郑国渠
   战国末期,秦国崛起,东进中原,占领了周王室 的旧地荥阳,陈兵于韩国边境,韩国危在旦夕。韩醒惠王设"疲秦之计",想诱使秦国将人力财力用于大兴水利,以解燃眉之急。于是派遗郑国星夜兼程,赶赴秦国,给秦王蠃政献上一条"富国强兵"之策:郑国对秦王说,水害与水利本为一体,有水害需当治理,无水害可兴办水利。堵和疏的办法,固然得之于治理水害,但是,同样可以用于修堤筑堤渠,引水浇灌。秦国无水患可治,却可大兴水利。关中沃野千里,祗是雨水太少。关中东部是渭 洛二水入河处,三水交汇,地下水位高,一经蒸晒,地面出现盐硷,百里茫茫,寸草不生。如果能修一条长渠,引泾水灌溉,干旱自然解决。时值关中连年干旱,军用粮草供应不足,秦兵无法继续东进,秦王正为粮草而苦恼,郑国之策正中下怀。秦王求利心切,不惜耗费巨大的资财,选精壮劳力,投入引泾工程。

修筑

郑国怀着非常复杂的心情开始主持修筑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他暗自决定,不管将来形势如何,一定要搞好这项工程。他在广泛勘察精心比较的基础上,找出了一条渠线。渠首自池阳(今陕西泾阳县)的瓠口,渠尾入北洛河,由西至东绵延三百余里,灌溉4万余顷。地形虽然复杂,但渠干一登上台?,就如?屋行水,居高临下,最大限度地扩大流域的灌溉面积。在缺乏勘察设计和仪器的古代,郑国凭借经验和勇气大胆设计,敢于引水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广大民工的辛勤劳动,于公元前235年竣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水利大师,将此渠叫做"郑国渠"。在我国历史上,郑国渠是一项开凿早工程大 施工技术高超的水利工程,它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

意义

郑国渠西引泾水,东引洛水,绵延300多里,郑国渠利用关中平原地带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自然的分布在了最需要灌溉的地区,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灌溉面积,同时还是完全自流灌溉,无需手工操作,受到郑国渠灌溉的良田多大四万余顷。郑国渠利用泾河泥水来灌溉天地,使得当地原先的盐碱地变成了一片沃野,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使得关中成为了天下粮仓,正好为秦国之后一统天下做好了最后的物质准备。可以说郑国非但没有达成削弱秦国的目的,还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值得讽刺的是,修完郑国渠之后,没有多少年,秦国攻伐天下,最先被灭的就是韩国。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迈阿密热线    下一篇 崔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