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叔齐

偃师市北部的首阳山,因历史名人伯夷、叔齐而名扬天下。伯夷、叔齐是商末周初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两兄弟先是相让王位,隐居于首阳山;后因不满周王以臣伐君,不食周粟以身殉节,其宽仁的德行和死节的精神广为后世传颂。
中文名
墨胎致
别名
谥号齐,世称叔齐
字号
字公达
国籍
中国(殷商)
民族
华夏族
出生地
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一带)
主要成就
谦恭揖让,不食周粟,饥饿而死

目录

叔齐(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君次子,名致。孤竹君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

伯夷叔齐画像伯夷叔齐画像

伯夷与叔齐 长眠首阳山

偃师市北部横贯着一段绵延起伏的邙岭,此岭绝大部分为土岭,但有十几公里是石山。石山最高峰高359米,以首见日出故名首阳山。这里因为历史名人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而名扬天下,伯夷、叔齐墓于1981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再探寻伯夷、叔齐的墓已经很费劲了,但是在首阳山上有一舜帝庙,庙西不远处有一座红亭子,亭南坡上有一通为伯夷、叔齐立的碑,碑面显示该碑刻于1988年。据当地人介绍,原偃师塔庄村北保存有一通石碑,中间刻“古贤人伯夷叔齐墓”,右边刻“正北至首阳山墓冢二千八百八十八步”,左边刻“乾隆十五年五月下浣立”,碑阴刻《夷齐隐首阳山辨》一篇,400余字,碑现存于偃师商城博物馆。

先扣马而谏 后不食周粟

不少人都知道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但伯夷、叔齐究竟何许人也?

据说伯夷、叔齐是商末周初孤竹国(位于今河北卢龙)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国国君年老须有人继承王位时,看叔齐聪明,就命将其立为国君。

孤竹国国君死后,叔齐认为,按世袭制应由兄长伯夷继位。伯夷说:“父命也,不可违。”为让其弟叔齐继位,伯夷离家出走。叔齐想,要让兄长继位,我就应远走高飞,于是也悄然离去。伯夷、叔齐离开孤竹国之后,听说周文王贤明,不约而同地都到周国定居,与周文王关系良好。

后来,周文王去世,周武王继位,在姜尚辅佐下组织联军,与诸侯会盟于孟津,然后誓师讨商伐纣。伯夷、叔齐听说之后非常气愤,认为周武王的行为实为犯上作乱、不忠不孝,于是冒着生命危险,跑到黄河岸边周兵经过的地方,拦住周武王的马斥责说:“先王尸骨未寒,你们却大动干戈,这能算孝吗?你是臣子,却犯上作乱,这能算忠吗?”周武王的侍卫要杀掉这俩胆敢拦道的顽固派,而周武王采纳了姜尚的建议,放了他们一条生路。今孟津县会盟镇有一个扣马村,就是因伯夷、叔齐“扣马而谏”而得名。

周人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攻势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齐兄弟认为做周朝的百姓是一种耻辱,于是二人便隐居于首阳山上,且不食周粟而整日靠采集野果充饥,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

让位又殉节 被儒家推崇

伯夷、叔齐兄弟不为王位相争而相让,因不满周王以臣伐君最终以身殉节的行为,自古以来就广为传颂,得到了儒家的大力推崇。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立即回答说:“古之贤人也。”子贡又问:“他们对所做的事不觉得后悔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仁,没有什么后悔的。”孔子后来又进一步说:“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如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春秋战国时期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伯夷、叔齐的这种行为非常赞赏,评论说:“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综观伯夷、叔齐二人的一生,虽然没有轰轰烈烈、引人注目的功业,但其所作所为没有一私一毫的私欲存于其中,自觉地践行着儒家倡导的仁义节操。

后世纪念

伯夷叔齐墓葬伯夷叔齐墓葬

史书记载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而首阳山全国有5处。伯夷、叔齐墓目前也有多处。

一是在河南新郑,位于新郑市孟庄镇京广铁路702公里处西侧,两冢南北相距约30米。现存冢高5米,周长分别为60米、90米。2001年11月12日,新郑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新郑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在山西永济。在今永济县首阳乡,距县城四十余里,有二贤祠,也叫伯夷、齐庙。该庙于281年至289年太康时所建。前汉《

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伯夷、叔齐

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颂伯夷、叔齐,评价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夷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孟子评价夷齐为“圣之清者”。管子曰:“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备矣"。韩非子曰:"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把《伯夷列传》作为人物列传的首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过一篇《伯夷颂》,赞颂伯夷、叔齐。

用诗词的形式讴歌伯夷、叔齐

夷齐的让国精神和耻食周粟的高尚气节,使各代诗人深受感动。他们题诗作赋,咏颂伯夷、叔齐。见于文字记载的,咏颂伯夷、叔齐的诗多达近百首。著名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司马光、文天祥、刘伯温、顾炎武等都有传世佳作赞美夷齐。

著名的爱国诗人

伯夷、叔齐对朝鲜的影响

传说殷商灭亡后,箕子从孤竹国带走数以万计的孤竹臣民,奔赴朝鲜,并建朝鲜国。同时也把伯夷、叔齐的故事带到朝鲜。 汉武帝时期,曾征讨并统治过朝鲜部分地区。朝鲜全面吸收汉文化,伯夷、叔齐对他们影响很大。1473年,朝鲜成宗四年,汉学家李边受成宗之命编撰《训世评话》,共编有65则古代故事,主要取材于中国古书,其中就有《伯夷、叔齐》篇。后此书多次再版,对朝鲜社会民众影响深远。明清时期,不少朝鲜诗人学者拜谒夷齐庙,题写诗文,讴歌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光国爱读《史记》,尤其敬慕伯夷的气节。明朝末年,德川家先祖建“得仁堂”,将伯夷、叔齐的木雕像安置在堂内,并据孔子评论伯夷、叔齐所说的“求仁得仁”而将其命名为“得仁堂”。

日本江户时代赤穗四十七义士为主人报仇,然后集体剖腹自杀。日本小说家宫城谷昌指出:“义人”之说,实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太公没有杀他们,还称他们是“义人”。从这些,也看出伯夷、叔齐故事对日本的影响。

伯夷、叔齐对越南的影响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置南越九郡,推行儒学教,伯夷、叔齐自然也随之影响到越南

元代,越南状元莫挺之曾写《扇子铭》,奉君命出使元朝,时因为其貌不扬而受到元朝文武官员藐视,正逢外国有使者进奉扇子,于是题写《扇子铭》,自比为伯夷、叔齐。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曹据    下一篇 律师业务管理随身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