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三五”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1966~1970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简称“三五”计划。“三五”计划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指导思想经历了由“解决吃穿用”到“以战备为中心”的变化,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中文名
第三个五年计划
外文名
The third five-year plan
时    间
1966~1970年
简    称
三五计划
意    义
工业交通和农业的长期规划会议

目录

国际上,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周边环境还算安宁的话,那么这种安定的局面从50年代末期就开始被打破了。60年代初期,国际空间骤然变冷,中国的周边环境日趋恶化。60年代中期,国际空间冷到“冰点”,局部战争爆发的次数不断呈上升趋势,中国面临四面受敌的危险。中国在60年代连续面临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与中印边界争端的挑战,导致经济建设不得不考虑战备的需要。

在国内,“三五”计划的实施贯穿“文化大革命”的前半期,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由经济建设向政治运动转变,经济建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状态。可以说,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三五”计划实施过程中都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制定实施

“三五”计划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1964年5月,由国家计委提出,经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了《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的初步设想》。但之后,依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1965年9月初国家计委重新草拟了《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明确提出:“三五”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三五”计划的具体任务是: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发展农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强调国防建设,加快三线建设是“三五”计划实施的重要特征。

成绩评价

从实施结果来看,“三五”计划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完成率只有36%,但基本完成率达72%,完成百分数的均值为104%。在“三五”汇报提纲提出的第二年,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虽然指标本身制定得相对稳妥,但最后一年的1970年,为了完成计划,经济建设又掀起了一场“大跃进”。“三五”计划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同样经历了大起大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为9.6%,完成计划数的164%;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为11.7%,完成计划数146%。与此同时,国民经济的增长也经历了第一年的上升和随后两年的全面下滑,到最后两年增长又呈现剧烈波动的局面。但是另一方面,三线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改变了过去的工业布局,内地工业产值的比重上升,当然三线建设也存在投入巨大和效益偏低等问题。这一时期国防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发射了第一颗科学试验卫星。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李庆嗣    下一篇 刘氏二孝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