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张子信

张子信,河内(今河北清河)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天文学家。以“学艺博通,尤精历数”(《隋书·天文志》)闻名于世。他在北齐时曾为“学士”。公元526—528年间,在华北一带发生过一次以鲜于修礼和葛荣为首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声势浩大,震动朝野,为了躲避这一次农民起义的影响,张子信跑到了某一海岛隐居起来。在海岛上,他制做了一架浑天仪,专心致志地测量日、月、五星的运动,探索其运动的规律。
姓名
张子信
籍贯
河内
所处时代
北魏
专长
擅长《周易》、卜卦风角、天文学家
生卒年月
不详

目录

张子信张子信
    张子信,

张子信,河内人也。为人清净,喜爱文学。年轻时以医术闻名,常隐居在白鹿山。到京城游历,很受堕蝗、崔季赶的礼待,与他相互赠和敷篇。后来墓以太中大夫的官职征召他,任由他不时回山,不经常住在塑。

又擅长《周易》卜卦风角。武卫

在取得大量第一手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张子信还结合他所能得到的前人的观测成果,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研究。大约在公元565年前后,他敏锐地发现了关于太阳运动不均匀性、五星运动不均匀性和月亮视差对日食的影响的现象,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它们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一、 发现太阳运动不均匀性
张子信张子信

张子信经长期实际观测,从两个不同途径发现太阳运动不均匀现象。其一,从冬至到平春分和从夏至到平秋分均历时91天多,而从冬至到真春分(升交点)历时88天多,从夏至到真秋分(降交点)历时93天多。张子信用浑仪测知:在平春分和平秋分时,太阳的去极度都比一个象限要小一度余。由此推知,自平春分到平秋分(时经半年)视太阳所走过的黄道宿度,应小于自平秋分到平春分(亦时经半年)视太阳所走过的黄道宿度:也就是自平春分到平秋分视太阳的运动速度要小于自平秋分到平春分视太阳的运动速度,即张子信所说:“日行春分后则迟,秋分后则速。”其二,在观测、研究交食发生时刻的过程中,张子信发现了修正值与交食所处的恒星背景密切相关。张子信发现,仅仅考虑月亮运动不均匀性影响所推算的交食时刻不够准确,必须加上另一修正道值才能使推算结果与实际交食时刻更好的吻合。经过长期研究,张子信进一步发现,这一修正值的正负、大小与交食发生所值的节气早晚有密切稳定的关系,而节气早晚是与太阳所处恒星间的特定位置相联系的。张子信对这两个重要结论作了理论上的说明,从而提出了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概念。同时,张子信还对太阳在一个回归年内视运动的迟速状况作了定量的描述,给出二十四节气时太阳实际运动速度与平均运动速度的差值,即所谓日行“入气差”,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份太阳运动不均匀性改正的数值表格(日躔表)。张子信关于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以及日躔表的编制,为后世历法关于太阳不均匀性改正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虽然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已发现太阳运动不均匀现象,但揭示这一现象的具体手段不一样。所以说张子信关于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和定量描述是独立于古希腊的再发现。

二、 发现五星运动不均匀性  
张子信张子信   

张子信在实际观测和研究中发现,五星位置的实际观测结果与传统方法推算的位置之间常存在偏差,在尽力提高五星会合周期及其动态表的精度情况下,仍不能消除上述偏差。经过长期的观测和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张子信得出了上述偏差的大小、正负与五星晨见东方所值的节气也有密切、稳定关系的结论。张子信指出:当五星晨见东方值某一节气时,偏差量为正某值;而在另一节气时,偏差量为负某值等。欲求五星晨见东方的真实时间,需在传统计算方法所得时间的基础上,再加上或减去相应的偏差量。这实际上是张子信发现了五星在各自运行的轨道上速度有快有慢的现象,即五星运动不均匀性的现象,而且给出了独特的描述方法和计算五星位置的“入气加减”法。北宋天文家周琮说:“凡五星入气加减,兴于张子信。”这一大发现,对后世历法关于五星位置的算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张子信曾试图对五星运动不均匀性现象从理论上解释。他认为五星与不同恒星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召的关系,二者之间各种所好恶,“所居遇其好者,则留多行迟见早。遇其恶者,则留少行速,见迟。”(《隋书·天文志》)。虽然这种理论是幼稚的,却反映出张子信关于五星在各自运行的轨道上运动速度不同的认识。

三、发现月亮视差对日食的影响

在张子信以前人们就知道,当朔(或望)发生黄白交点附近时会发生交食现象。张子信在对交食现象作了长期考察后发现,对日食而言,并不是日月合朔入食限就一定会发生日食,入食限只是发生日食的必要条件。张子信指出:“合朔月在日道里则日食,若在日道外,虽交不亏。”(《隋书·天文志》)这就是说,只有当这时月亮位于太阳之北时,才发生日食;若这时月亮位于太阳之南,就不发生日食。我们知道,当合朔时,若月亮置彼此接近;若月亮位于太阳之南,同理,将使日、月相对视位置增大。所以,张子信上述发现,实际上就是关于月亮视差对日食是否发生所产生的影响的发现。张子信在这一发现基础上,还发明了定量计算月亮视差对日食食分影响的方法。(《新唐书·历志》)中记载:“旧历考日食深浅,皆张子信所传。”说明张子信为后世关于日食分计算法奠定了基石。张子信的这三大发现及其计算方法,经由他的学生张孟宾,刘孝孙等人的努力,在孟宾历和孝孙历(公元576年)中已被应用,由于该二历均已失传,我们无法知其详情。在刘焯的皇极历(公元604年)和张胄玄的大业历(公元607年)中,对这三大发现的具体应用,均有确切记载。此后各历法已不遵从之,并不断改进。由此证明张子信的三大发现,是为此后的中国历法奠定了基础,是对中国古代天文科学的巨大贡献。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280篇胎教童话集软件    下一篇 武汉大学半山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