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悬棺
目录
中国的悬棺葬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时代,远自我国
关于三峡悬棺,学术界人士众说纷纭,至今仍未获谜底。同时,悬棺群的现状也日益堪忧。据不完全统计,大宁河峡谷地区目前仍保有四十三具悬棺,绝壁凿龛悬棺遗址二百七十四处。重庆巫山县旅游局负责人透露,历经千年风雨,小三峡悬棺群正在不断受到破坏。峭壁半山腰,大面积的岩石风化成土块状脱落殆尽,几具散架的棺木横躺在岩石上,随时可能跌落河滩。
在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和重庆巫山大宁河小三峡悬崖峭壁之上,有无数具悬棺,有单棺,有群棺,有的似木船,有的似风箱......。过去,这里流传着:“三峡大宁河,岩上有棺材,金银千千万,舍命难得来。”棺材内到底有没有金银,棺木是怎样搁置上去的,无人知晓,成为千古之谜。在今天,三峡悬棺之谜,已经被揭开。
经实地考察,大小三峡悬棺搁置分为二种:一是将棺木置于距地面一定高度(大都在数十米以上)的天然洞穴之中。二是在悬崖峭壁上凿一洞穴或数个洞穴,将棺木置于所凿洞穴中。1979年,
悬棺葬的搁置方式经专家归纳有七种类型:一是“木桩架壑式”,将棺木一头置于天然岩洞或者岩石裂隙之中,另一头则架于绝壁的木桩之上。二是“天然洞式”,将天然洞稍加修整或填平,然后置棺其内。三是“人工开凿横式”,人工在临江的崖壁之上开凿长方形横龛,大小宽窄以容一具或两具棺木为宜。四是“人工开凿方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宽1至1.5米的方洞或者利用天然洞加工成方洞,置棺其内。五是“悬崖木桩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横向2至3个小方孔、嵌入木桩,然后置棺其上。六是“崖礅式”,在临江悬崖峭壁上有突出或凹下的岩石,因其厚重而又平坦,稳度大,或称“岩礅”或“岩缝”,将棺木置入其内。七是“岩缘式”,在海边陡峭的崖壁上找有突出的狭窄岩缘,形成天然平台,置棺其上。
中国民俗专家
秭归九畹溪的棺木岩有七具岩棺,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自古流传棺木岩,鸟鸣猿啼动人怀。
雪飘草木山戴孝,风吹松杉树举哀。
春到百花呈奠礼,夜来明月照灵台。
不知亡人哪朝辈,棺木七口洞穴埋。
民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一奇特的人文现象的一种困惑。因为当时人们对此不理解,有很多人把它们看做了搁在高处的风箱、兵书等等,久而久之,人们就以此命名,譬如瞿塘峡里的风箱峡、西陵峡里的兵书宝剑峡等等。其实,“风箱”也好,“兵书”也好,都是悬棺。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