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洋镇
- 中文名
- 雁洋镇
- 行政代码
- 441421129
- 身份证前6位
- 441421
- 长途区号
- 0753
- 邮政编码
- 514000
- 隶属政区
- 梅县区
- 行政级别
- 镇
- 车牌号码
- 粤M
- 辖区面积
- 188km2
- 人口数量
- 约1.99万人
- 人口密度
- 106人/km2
- 方言
- 粤语,客家话
- 气候
- 亚热带季风
目录
清末称雁洋堡,1948年称雁洋乡;建国初,属丙村区,1956年从丙村分出成立雁洋乡,1958年又属丙村人民公社,1966年从丙村分出成立雁洋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为雁洋区公所,1987年设雁洋镇至今。
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21.2℃,最冷月(一月)均温11.9℃,最高温月(七月)均温28.6℃,年平均无霜期306天,日照数2000小时,平均每天5.5小时,七、八月达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472.9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355.4毫米,最小年降雨量979.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4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其次为西南风、东风。
梅江河由丙村自西南向东北流经镇域西部,石窟河在镇域西侧由西北向东南在镇域南端汇入梅江。梅江、石窟河雁洋段百年一遇洪水位约在67.0~67.5米(黄基,下同)。另有添溪、下寨溪两条小支流自东南向西北汇入梅江。镇域内高山丘陵、河谷盆地纵横交错,地势东高西低,东部阴那山自然保护区的五指峰海拔1297米,为梅县区第一高峰,属莲花山脉北段起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基本未受人为干扰,森林茂密。丘陵山地多为红粘土或风化砂层岩,山缘部分为现代冲积物,河背、雁上、雁中、松坪一带较低洼处为湖盆沉积地,地基承载力较小。镇域总面积92.5km2,其中山地10.60万亩、耕地1.35万亩、园地2.05万亩、鱼塘0.10万亩、村镇建设用地0.13万亩,分别占全部土地面积的74.5%、9.5%、14.4%、0.7%、0.9%。
镇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煤、铁、锰、铅、锌、稀土、石灰石、水晶、硼、银、锑等,其中已探明的煤储量达3000多万吨。水力资源也较丰富,已建成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14座,小水电9座,总装机容量8700千瓦。位于石窟河上装机容量1.8万千瓦的坝头水电站已建成投产。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域共16个管理区,自然分为河背片(梅江河以西),包括文社、鹧鸪、莆里、东洲、永福5个管理区;雁村片,包括雁上、雁中、雁下、松坪、对坑、添溪6个管理区;东部山区片,包括大坪、长教、阴那、塘心、南福5个管理区。2002年末镇域总人口19888人,其中户籍农业人口17964人,户籍非农人口1924人,分别占总人口的90.32%、9.68%,外来人口181人。多年来,镇委、镇政府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2%以下,被区委区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镇。
清末称雁洋堡,1948年称雁洋乡。建国初,属丙村区,1956年从丙村分出成立雁洋乡,1958年又属丙村人民公社,1966年从丙村分出成立雁洋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为雁洋区公所,1987年设雁洋镇至今。
全镇有梅雁、宝丽华、华银、超华、卡莱等110多家企业,梅雁、宝丽华2家企业是上市公司。农业以梅州金柚、茶叶、油茶等种植为主,其中沙田柚种植面积达13700亩。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正蓬勃兴起。据统计,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 29.9亿元,比增23%;工业总产值16.01亿元;上缴国家税收2.29亿元;镇级机动财力达1052万元;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4897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79.04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经济开发示范镇”、“中国百颗星”、“全国绿化造林百佳镇”、“省十佳模范乡镇党委”、“广东省固本强基省级示范点”、“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金柚专业镇”、“广东省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旅游技术创新专业镇”等称号。
该镇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总收入9.16亿元,0.78亿元增加了8.38亿元。该镇曾被授予“广东省旅游技术创新专业镇”称号。
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5亿元,比增17.3%;工业总产值18.7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5亿元;镇级机动财力达1160万元;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4999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58万元。
雁洋镇区划
441421129001 121 圩镇社区
441421129002 220 三乡社区
441421129200 220 南福村
441421129201 122 雁上村
441421129202 122 雁中村
441421129203 122 雁下村
441421129204 122 松坪村
441421129205 122 对坑村
441421129206 220 添溪村
441421129207 220 文社村
441421129208 220 东州村
441421129209 220 永福村
441421129210 220 鹧鸪村
441421129211 220 布里村
441421129212 220 大坪村
441421129213 220 长教村
441421129214 220 阴那村
441421129215 220 塘心村
441421129216 220 小都村
441421129217 220 甲坑村
441421129218 220 林农村
441421129219 220 上村
441421129220 220 黄坳村
441421129221 220 石楼村
441421129222 220 四和村
441421129223 220 黄沙村
441421129224 220 高桥村
441421129225 220 沿边村
441421129226 220 下村
雁洋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7576
男:8877
女:8699
家庭户户数:4696
家庭户总人口(总):16856
家庭户男:8364
家庭户女:8492
0-14岁(总):4526
0-14岁男:2279
0-14岁女:2247
15-64岁(总):11088
15-64岁男:5793
15-64岁女:5295
65岁及以上(总):1962
65岁及以上男:805
65岁及以上女:115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126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山下,叶剑英故居右侧,1989年10月改建落成,2001年6月,获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是广东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十三家单位把纪念馆定为全国百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05年5月5日隆重举行了叶剑英纪念园工程奠基仪式,之后,各项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计划在2007年5月叶帅诞辰11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纪念园建设规划占地482亩,投资1.2亿元,分人文秀区、纪念景区、旅游休闲服务区、生态林区进行建设。纪念园规划设计定位为展现叶剑英元帅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体现梅州客家文化特色,建成集展现伟人风范、弘扬客家文化、发展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在已投入资金8000万元,陈列馆等各项建设顺利进行。
在叶剑英纪念园建设的带动下,雁上村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拆迁安置工作结合起来,在客家风情街和雁洋新村新建了130多套新房,采用统一设计、统一外观,形成具有客家特色的农民新村。大力发展餐饮业、土特产经营、农家乐等旅游的相关行业。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2006年,雁上村集体经济收入62万元,人均纯收入5160元,雁上村连续13年被市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荣获“梅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村”和区“旅游专业村”称号,被定为市级“新农村示范点”。
梅州灵光寺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阴那山五指峰西麓,距梅州市区约50公里。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年—874年),原名“圣寿寺”,相传为唐代高僧潘了拳创建,距今1100多年,是梅州市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庵,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岭南四大古刹之一。
该寺占地面积4200多平方米,风格独特,庄严肃穆,是梅州市梅县区现有较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建筑群。寺内有佛殿、天王殿、罗汉殿、诸天殿、钟楼、鼓楼、经堂、斋堂、大悲阁、太史馆等建筑,尤其是佛殿内的殿顶设有玲珑精致的“斗八藻井”,俗称“菠萝顶”,工艺超绝,全国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寺内有木刻、石刻等多种形式的历代楹联、横匾,书体各异,草、隶、篆各具风格。寺外有千年古柏3株,尤其是寺庙天王殿门前的2株,一枯一荣,相映成趣,枯者已有330余年仍枝干苍劲,荣者枝繁碧翠,蔚然奇观,俗称“生死树”。
梅州市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是由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投资开发,是集“三高”农业、生态农业、茶叶种植加工、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休闲度假村,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省“文明窗口”单位。
梅州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于1995年1月动工,1997年10月开业。按茶田风光、旅游胜地的总体构想,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旅游设施配套建设。近年来追加投入上亿元,现已投入2亿多元种下优质名茶2000多亩,梅州金柚、龙眼等优质水果500亩,园林绿化900多亩,种植速生丰产林1100多亩。兴建有茶树品种大观园、茶叶加工厂和一批旅游别墅、高山游泳池、网球场、茶艺馆、美食街、围龙大酒店、围龙食府等一批旅游配套设施。其中雁南飞围龙大酒店荣获2004年度中国建筑工程最高荣誉奖——鲁班奖。现在,该度假村正在拓展完善与景区一体相连的生态停车场及游客接待中心,再创景区客家民俗风情的新特色。
雁洋人还可以享受到较完善的保障制度。有一年,该镇便投入50多万元,帮助4890多户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使全镇医保达到75.4%,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从2004年1月起,雁洋镇农村70岁以上老人每月都能准时领到由镇、村干部送来的50—100元不等的养老金;雁上村的村民每人每月有近200元的补贴;长教村考上大学的学子每年可以获得宝丽华集团公司5000元的奖励。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