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尤伯罗斯
彼得·尤伯罗斯于1980年至1984年任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他首创了奥运会商业运作的“私营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往奥运会“赔本赚吆喝”的历史,而且在没有任何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创造了2.25亿美元的盈利,被人们誉为“奥运商业之父”,并被 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984年的风云人物。2004年6月14日,尤伯罗斯出任新组建的美国奥委会执委会主席。
- 中文名
- 彼得•尤伯罗斯
- 英文名
- Peter V. Ueberroth
- 国籍
- 美国
- 出生日期
- 1937年9月2日
- 主要成就
- 奥运商业之父
目录
1937年9月2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去世了,就在同一天,彼得•尤伯罗斯在美国出生。似乎这种巧合暗示着,他将于奥运会结下不解之缘,多年以后,正是他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第一次实现了现代奥运会的扭亏为盈,由他开创了一系列市场营销的理念,也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长久发展。
如果不是一家体育经纪公司”伯乐”的搅和,尤伯罗斯这辈子会一直富有、清闲和默默无闻下去。要知道,他自己创办的一家旅游公司生意红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仅次于捷运公司的北美第二大旅游公司。但在1979年秋天的某个下午,科恩•费里国际公司的诺姆•罗伯茨走进了尤伯罗斯董事长的办公室。罗伯茨说:“你想不想当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候选人?”当时在他的文件夹里已经有二百多份申请表。罗伯茨说:“你必须爱好体育、能开创、发展和管理大型企业,还得精通全球公关事务和商务。”“我没有兴趣。”尤伯罗斯一想起自己曾经投票反对把纳税人的款项用于奥运会,便觉得自己要出任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未免有些滑稽。“但我们觉得你合适。”罗伯茨又强调了一次。
也许是上帝的安排,尤伯罗斯最终接受了这个职位。当组委会最终宣布这项决定时,新闻界懵了,他们查阅了十多年的《洛杉矶时报》,发现只有一处提到了彼得•尤伯罗斯和他的旅游公司。
原本尤伯罗斯可能只是奥运历史中一个匆匆的过客,但这个临危受命的美国人,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承办了一届赚饱荷包、赚尽眼球的奥运会。
他不光把奥运会从濒临“衰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更让奥运会从没人敢接的烫手山芋,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天才”、“地球上最精明的人”……人们把所有的溢美之词送给了这个奥运大功臣,而他只是谦虚地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工作努力,加上走运,仅此而已。”
洛杉矶奥运会后,尤伯罗斯任美国职业棒球联盟的总管,为期5年。2004年6月14日,尤伯罗斯当选为美国奥委会主席,之后他便开始为纽约申办2012年奥运会努力。
上任后困难重重
尤伯罗斯上班第一天就吃了一个闭门羹。当时,组委会在世纪城大厦租了一间小办公室,但上班时工作人员却打不开锁。原来房东后悔了,不想与什么奥运会组委会产生瓜葛,便悄悄换了锁。即便组委会提出先付一年的租金,房东也一口回绝。当时,在美国人的耳朵里,听到的是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债务噩梦。
而尤伯罗斯面对的不止这些:没有办公用具、甚至没有银行账号,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尤伯罗斯借助朋友的帮忙找了一处工作场所;用自己的100美元开了个银行户头,以1060万美元变卖自己的公司。尤伯罗斯把全部的家当都押了上去,就为了赢这场昂贵的赌博。当时,筹备奥运会通常有3个资金来源:政府资助、彩票和捐款。然而加州禁止动用公共基金举办奥运会,就连美国政府都拒绝向尤伯罗斯提供一分钱的资助、发行彩票在加州是非法的;也不能与美国奥委会和慈善机构争抢捐款。在尤伯罗斯面前,所有“来钱”的路都被堵上了,尤伯罗斯被迫走上了私营这条路。
商业赞助
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尤伯罗斯提出5亿美元的奥运预算,其中至少2/3的费用由奥运赞助商承担。此后,尤伯罗斯便开始不遗余力地为奥运卖广告。极具商业头脑的尤伯罗斯并没有低三下四地向赞助商们乞求合作,他的价码其实很苛刻,对商业广告的范围和区域更做出硬性规定。即便如此,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奥组委仍收到了超过12000家厂商的赞助请求。
赞助商报名申请结束后,尤伯罗斯宣布了一个惊人决定:洛杉矶奥运只需要30个赞助商,每个赞助商至少需要出资400万美元,同行业厂商只有一家入选。如此苛刻的要求非但没有吓走赞助商,反而引发了赞助商内部的激烈竞争。
美国广播电视公司(ABC)在和全国广播公司(NBC)的较量中,经过六轮竞价最终以3.09亿美元胜出。而和可口可乐的谈判至今仍让尤伯罗斯记忆犹新,“我疾速扫视着那些高深莫测的条文,恨不得一口气就看到最后一行。八位数——12600000元!这么多的圆圈——好家伙!这不正是我喜爱的圆圈吗?这些圆圈好像从纸里蹦了出来,我竭力掩饰住内心的狂喜。”尤伯罗斯的一系列措施,改变了奥运会赔钱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尽管洛杉矶奥运会受到了苏联等国的抵制,尤伯罗斯的努力让包括罗马尼亚在内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比赛,并为汉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尤伯罗斯对现代奥运做出的突出贡献,1984年他获得了国际奥委会颁发的杰出奥运组织奖。
火炬传递
尤伯罗斯不仅充分挖掘奥运会本身的潜力,更把火炬接力也变成了一台超级“印钞机”,大大延长了奥运会的赚钱周期。当他首先提出把奥运火种从希腊运至纽约,再横贯大陆进行接力跑时组委会炸锅了。管人事的说,这会占用太多的人力;管财务的说,这开销实在太大;管安全的则说:“要是有个疯子往火炬手身上泼汽油或一个狂人在山坡上放冷枪,该怎么办?”投票结果,尤伯罗斯以1∶7惨败。
但尤伯罗斯坚信,大多数人反对的就是正确的事情。尤伯罗斯开始实施自己的创意,让每个火炬手向当地慈善机构捐款3000美元,用于在当地建设体育设施、推广体育活动、培养体育人才。他们强调,这不是“商业化”并说服了起初持反对态度的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反过来又说服了同样持异议的希腊人。火炬接力最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美国人为自己能当一名火炬手而感到自豪。
获益
奥运会给洛杉矶市带来的经济利益有多大?据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格列格•安德罗诺维奇统计,洛杉矶因奥运会获得了9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其中大约有1.4亿美元收归当地政府和加州州政府。奥运会结束后,其2.2亿美元的利润中,有9000万美元流入洛杉矶地区的青少年体育基金组织。20年后,南加州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仍然从这笔资金中获益匪浅。
洛杉矶奥运会后,尤伯罗斯任美国职业棒球联盟的总管,为期5年。早在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前,棒球联盟就找到了为奥运会事务忙得四脚朝天的尤伯罗斯。尤伯罗斯提出了许多苛刻条件,如总管的产生只要半数委员而不是2/3通过即可;把总管对球队和球员的罚款权限从5万美元增至25万美元等。在尤伯罗斯的打理下,到他任期结束时,棒球联盟的22个球队全部扭亏为盈。
1992年,洛杉矶发生黑人暴乱后,尤伯罗斯应州长威尔逊及洛杉矶市长布莱德利的要求,出任“重建洛杉矶”组织负责人。另外,他还是可口可乐公司等多个商业机构董事会成员。当然,尤伯罗斯最引人注目的举动当属2003年竞选加州州长。尤伯罗斯作为独立候选人与施瓦辛格等人竞选州长。民调显示,在135名候选人中,他的支持率一度排名第三。但后来,尤伯罗斯做出了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决定,宣布退出竞选。他承认在第一次电视辩论中表现不太好,同时他表示对竞选中到处存在的夸夸其谈感到不适应和困惑。他说,“我会继续努力,为加州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04年6月14日,尤伯罗斯当选为美国奥委会主席,之后他便开始为纽约申办2012年奥运会努力。雅典奥运会期间,他随美国军团抵达雅典,为纽约争办2012年奥运会游说。在纽约申奥团里,人们随时可见尤伯罗斯忙碌的身影。尤伯罗斯是一个时刻充满自信的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知道纽约能获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作为世界上最伟大城市之一的纽约,却从来没有主办过奥运会。纽约就像一个奥运村,一个全球性的大家庭。”
彼得•尤伯罗斯,1984年洛杉矶奥组委主席,一个象征了“资本在奥运会的胜利”的《时代周刊》风云人物作为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现任主席,尤伯罗斯参加了2005年5月16日举行的体育圆桌会议,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何削减成本出谋划策提高大众参与率、节约支出与反对兴奋剂成为他关注的重点。尤伯罗斯认为,为了避免以往奥运比赛门票价格太高,人们无法负担的问题,北京奥组委可以结合中国本地的情况,考虑降低门票价格,特别是降低本地居民购买门票的价格,以提高民众观看奥运比赛的热情。在节约支出方面,尤伯罗斯表示,要从细节入手注意降低成本。他说,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组委会严格控制用车,对豪华车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组委会的成员都乘坐自己的私车,甚至几个人共享一辆以尽可能减少费用。不过,他表示,奥组委在节约支出的同时,应该合理安排志愿者的费用,照顾他们的食宿,以保持志愿者长期的工作热情。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企业赞助奥运会的规模飞速增长。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企业赞助1.5亿美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赞助费增至3亿~4亿美元。尽管赞助费用达到了天文数字,各家公司还是心甘情愿地付出这笔市场花销。因为他们知道,由其带来的经济收益是不可估量的。
到2005年,各届奥运会得到的来自企业赞助的费用超过了96亿美元。
目前,奥运会的收益主要集中在现场直播、企业赞助、门票销售,以及发行纪念册和邮票等。其中,现场直播和企业赞助提供了绝大多数资金。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的转播权售价80英镑(约合128美元)。50年后,NBC花费了35亿美元从奥委会购买了2000年至2008年冬夏季奥运会的转播权。至于企业赞助费,更是变成了驱动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动力。赞助费被用来支付奥运会筹委会的支出,或者通过国际体育联合会来发展世界体育运动。除此之外,这笔收入还被主办国的国家组织委员会用来保障各国运动员前往主办国参赛。
虽然有很多人表示,企业赞助磨灭了“重在参与”的精神,但人人都清楚地意识到,没有赞助,奥运会的规模将大打折扣。国际奥委会的市场总监迈克尔•配恩(Michael Payne)也直言:“没有企业赞助,全球只有不到30个国家能够负担得起前往奥运会的费用。”
企业赞助,对奥运会有利,对主办国有利,对运动员和观众也有利,但赞助奥运会能否给那些企业带来了期望的回报?
以资金作交换,企业要求奥委会选定其公司作为同行业中“唯一指定厂商”。
柯达独占了胶卷业,可口可乐独占了饮料业,麦当劳独占了饮食等等。它们也可以使用各种奥运图案,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著名的五环标记。同时,这些企业还能在会场和各种相关媒体中获得优惠广告价格,用来促销自己的产品。在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可以接触全球顾客的机会后,企业从赞助奥运会、开展市场宣传获得的收益,很难用传统市场宣传渠道的模式来计算清楚。
“赞助”这种市场宣传方式到底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收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的市场学教授桑吉•苏德教授指出,同大多数通过非传统渠道(电视广告、印刷品等)进行市场宣传的公司一样,对赞助企业而言,赞助奥运会也存在一定风险。换言之,这并不是项一本万利的买卖。
海蒂•尤伯罗斯是全球体育商业化最成功国家的单项运动联赛NBA的全球业务总裁,她的父亲,正是那位借助企业赞助把奥运会的财政赤字变成了巨额收入,使洛杉矶奥运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商场的“奥运商业之父”彼得•尤伯罗斯。海蒂•尤伯罗斯曾入选美国广告联盟名人堂,并三度被著名体育商贸刊物《体育生意邮报》评为“40岁以下最佳体育事业行政领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