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西塘镇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万。西塘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2017年2月25日,浙江省嘉兴市西塘古镇旅游景区入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新晋20家5A级景区名单。
中文名称
西塘镇
行政代码
330421103
身份证前6位
330421
长途区号
0573
邮政编码
314000
隶属政区
嘉善县
行政级别
车牌号码
浙F
辖区面积
83.61km2
人口数量
约5.87万人
人口密度
702人/km2

目录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

西塘镇西塘镇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 设县函署,民国24年(1935)为镇。

1981年3月,撤销社、镇革命委员会,恢复西塘公社管理委员会、西塘镇人民政府。

1983年,建成具有水乡庭院风格的西塘电影院,文化部原副部长司徒慧敏题写院名匾额。

1984年1月,政社分设,西塘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西塘乡人民政府。

1984年7月,杭州大学乡镇建设专修科18名师生来镇考察,次年7月编写出《西塘镇1986~2000年总体规划》,这是西塘镇第一部城镇规划书。

1984年10月,玻璃钢总厂试制DG200毫米大口径玻璃钢球阀成功,并通过部级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1985年6月,撤销西塘乡,并入西塘镇。

1986年9月,西塘镇经上级批准为上海经济开发区对外开放卫星城镇。

1987年,西汾公路全线竣工,途径下甸庙、陶庄至汾玉,全长13.1公里。

1991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和国家防汛总指挥田纪云等中央领导到镇沈道村视察灾情。

1992年,建成镇东、镇西、沈道、镇南四大圩区。

1994年12月,《

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

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1984年7月,杭州大学乡镇建设专修科18名师生来镇考察,次年7月编写出《西塘镇1986——2000年总体规划》,这是西塘镇第一部城镇规划书。

1984年10月,玻璃钢总厂试制DG200毫米大口径玻璃钢球阀成功,并通过部级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1986年9月,西塘镇经上级批准为上海经济开发区对外开放卫星城镇。

1987年,西汾公路全线竣工,途径下甸庙、陶庄至汾玉,全长13.1公里。

1991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和国家防汛总指挥田纪云等中央领导到镇沈道村视察灾情。

1992年,建成镇东、镇西、沈道、镇南四大圩区。

1994年12月,《西塘镇志》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1996年8月,镇水产村村民委员会撤销行政建制,成立西塘镇水产养殖场。

1997年,镇人民政府大楼搬迁,落址南苑路。

西塘古镇自1997年开发旅游以来,成绩斐然,凭借着独特的人文优势和丰富的环境资源,深受众多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接待游客的数量平均每年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随着西塘古镇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日渐提升,港澳台和海外游客将会逐渐增多。

传说典故

镇名由来

版本一: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

版本二:西塘镇域东北有一个3400亩面积的湖荡,那是嘉善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之一。

传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有一户姓唐的大户人家迁到荡边居住,他们看到这个湖荡风景秀丽,盛产翠鸟和红菱,这两物为吉祥之物,又恰在祥符年间,就以“祥符”两字称呼这个湖荡。

这户唐姓人家,有弟兄两人,在祥符荡边乐悠悠生活,后来分了家。兄居荡东边,人称东唐,弟居荡的西边,人称西唐。后来哥哥这一房逐渐衰落,弟弟这一房,小辈十分兴旺,就象一棵树,生出许许多多树、枝,所以,人们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在“唐”字边上加个土,叫做西塘。

廊棚由来

在江南水乡,分散的、几户合一的廊街随处可见,然而,廊街长达1300多米的,惟有西塘。西塘的廊街,一边是商店或民居,另一边是河,廊街都有小河紧贴着,弯弯曲曲,情调非常。步入廊街,映入眼帘的是两岸水上人家和前呼后应的河埠。如逢雨天,雨水在廊檐口滴滴嗒嗒形成一道长长的雨帘,就是不会做诗的人也会顿时诗意满腔。关于廊街的由来,没有官方的记 载,只有民间流传的“为郎而盖”和“行善而搭”两个版本。

版本之一:年轻的寡妇胡氏,在西塘独自支撑着一家老小和一个铺子。胡家铺前的河滩边,有一个摆豆腐摊的王二。王二同情胡氏,常帮着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得离不开王二,但又难以启齿表达这份感情,便煞费苦心地借修缮店铺之机,请人沿河建起了棚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了起来。这么一来,王二既可免受风吹雨淋,两人也可同在一个屋檐下。不想胡家铺子因了这棚屋而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来,棚屋连成了一线。后人就取“为郎而盖”之意,将棚屋叫做廊街了。

版本之二:西塘有个开烟纸店的老板,一天小店打烊时,见一叫花子在店前的屋檐下避雨,就让他进屋来。叫花子执意不肯,老板就拿了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了个小棚让叫花子躲雨。第二天叫花子在店门板上留下一行字:“廊棚一夜遮风雨,积善人家好运来。”此后烟纸店果然生意兴隆。店主为感谢叫花子的恩德,索性在店面前的屋檐下搭了个有砖有瓦有木架的廊街,且跨过小街直至河埠。

卧龙桥的传说

卧龙桥原来是一座木桥,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有一天,桥边住一位姓朱的竹匠看到一孕妇失足落水而死,就很想重新修造,可没有资金。他就削发为僧名广缘,奔走化缘历时十年,积得白银三千两,开工建造。到白银用完,尚缺石料,和尚却因十年老苦积病而死。工程缺桥面将停,这时,有两位神仙来到西塘,闻西塘豆腐干非常有名,品之,赞不绝口,正陶醉之时,一块豆腐干掉了下来落在未完工的卧龙桥上,形成了桥面。所以卧龙桥的桥面是很大的一整块。整座桥上刻着一条龙,首东尾西,今日仍然清晰可见。

送子来凤桥的传说

据《西塘镇志》记载,来风桥建于明崇桢十年(公元1637),清代两度重修。相传当初造桥时,适有一鸟飞来,市人以为祥瑞,遂取名“送子来凤桥”。1988年改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拱片桥。1998年重建,采用古典园林中“复廊”的形式,中有隔墙花窗,两边通道。据称凡新婚情侣过此桥,男左女右,可卜贵子。又此桥赤名“滴水晴雨桥”‘谐名“情侣桥”。前者能使人想起雨天的景象,在此坐憩,喝上一杯岂不更好? 坡。男子当然走台阶步步高升,女子三寸金莲小迈步,持家稳稳当当,老人们说:“新婚夫妇走一走,南则送子,北则来凤”,要是有婚后还未得子的,不妨也来走一走。

七老爷的传说

明代崇祯年间嘉善一带闹饥荒,饥民累累,当时七老爷督运皇粮经过,看到饿殍遍地而不忍,竟将皇粮尽施于民,他自己知道私自将皇粮散发给民众是死罪,于是就在雁塔湾河里投水自尽,附近一带的老百姓得救了,他们为感念这个清官,而集资为他盖了一座庙——七老爷庙(又名护国随粮王庙),香火很旺。

经济发展

2010年8月份的统计数据,西塘镇2010年的合同利用外资数、实际到位外资数绝对值均名列嘉兴市第一,在全市十强乡镇排名中,一跃成为全市之冠。西塘镇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正是得益于其在招商引资、平台建设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2010年1至9月份,

西塘镇西塘镇

2001年7月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

2003年11月 被建设部确认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2003年12月  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3年度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2006年12日 入选国家文物局最新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

2007年  在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古镇西塘获得“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

2007年  在首届中国旅游论坛上获得“中国十佳古镇”的荣誉称号

2010年 获“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称号、“浙江服务名牌”称号、“西塘国际旅游文化节”获“十大品牌节庆”称号

2011年获得“中国旅游合作联盟十佳合作伙伴”等等称号。

城镇建设

投入110万元,拓宽延伸了邮电路,新建南苑路等镇区4条主要道路;投入12万元,清理里仁港市河;投入51万元,建造

西塘镇区划

330421103001 121 西街社区 

330421103002 121 朝南棣社区 

330421103003 121 塘东社区 

330421103004 121 西园社区 

330421103200 220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64441 

男32482 

女31959 

家庭户户数20075 

家庭户总人口(总)63073 

家庭户男31547 

家庭户女31526 

0-14岁(总)11891

0-14岁男6086

0-14岁女5805

15-64岁(总)45161

15-64岁男23033

15-64岁女22128

65岁及以上(总)7389

65岁及以上男3363

65岁及以上女402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7960

附近景点

西塘·九龙山滨海旅游区西塘·九龙山滨海旅游区
西塘

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赢得广大游人们的青睐,其中西塘旅游公司开发的景点有11个, 从逆时针方向走:由古镇中部的叶家弄进入,入西街右转,经“根雕馆(1)、瓦当馆(2)、薛宅钮扣馆(3)”;——到双桥处,直走过安境桥右转,在烧香港,游“倪居(4)、圣庙(5)、木雕馆(6)”;——延西塘港东边古街北上,过狮子桥,可见“黄酒馆(7)”;——沿细长的烟雨长廊,经送子来凤桥,一直往西,来到“醉园(8)、七老爷庙(9)”;——返回环秀桥,右转进“种福堂(10)”;沿西街往东,最终游览“西园(11)”。

西园

西塘西园旧址在西街计家弄内,系明代朱氏别业,后出让给孙氏。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等,风景优美。东侧假山上有“听涛轩”茶室,因假山上有白皮松1株,高数丈,风来稷稷有声,故名。1920年冬天诗人柳亚子来西塘,曾住西园并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园摄影留念,题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1990年3月,在镇西善兴建了总面积16.6亩的公园,为纪念柳亚子来西园,名为“西园”。入园处小桥流水,石狮门厅,园内环绕砖砌花格游廊、水榭、曲桥、假山、凉亭、人工瀑布。有好几家建在该景点旁边的客栈也以此而命名,如:西园雅居、西园客栈、西园驿站等等。

醉园

醉园醉园
初建于明,庭院房屋保存完好。园设三进,厅堂回廊,碧池青石,回廊翠竹,秀色醉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院子里那座仅容一身过的砖制袖珍小桥,玲珑剔透,具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王氏世代诗书传家,祖父精于书法,父子痴迷版画艺术创作。园内书厅“艺香斋” 设有王氏“水乡风韵”版画系列陈列。

廊棚

西塘古镇中最著名的风景线是一道长达近千米、造型古朴的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西塘的廊棚有的濒河,有的居中,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歇息。廊棚以砖木结构为主,一色的墨瓦盖顶,沿河而建,连为一体,俗称“一落水”。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沿途还有别致的小贩卖各种物品,漫步其中,一种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陆坟银杏

陆坟银杏在西塘镇邮电路坟浜弄口,共两棵,雌雄一对。种植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银杏老干婆娑,枝叶茂盛。雄银杏高13.5米,围抱3.92米;雌银杏高9.35米,围绕3.08米。墓主人陆邦出身西塘,做过都堂,为官清正,知识渊博,曾做过明朝通政御使赵文华的老师。传说陆邦的住宅是赵文华用监造嘉善城墙时所多余的城砖建造的,遗址即是西塘南棚下的俞家弄。墓现已无迹可寻,只留下了墓周围的石人石马与这两棵老银杏树,依旧屹立于此印证着这段历史。

石皮弄

古镇在明代以前大户人家有唐、王、赵、陆 四姓,明以后又有倪、蒋、朱、卜、陆等大户,故多建有深宅大院。宅深形成长长的弄,镇上现仍长短不一的弄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最有特色的一条露天弄名叫石皮弄。

石皮弄在西塘镇下西街,“种福堂”西首,是夹在两幢住宅之间的露天弄堂,建于明末清处。在西塘镇122条长短不一的弄中,石皮弄最窄,宽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由166块石铺成,弄面平整,下为下水道。石皮弄左右两壁梯级状山墙有6-10米高,到现在完整地保留着古老而又独特的风姿。

种福堂

种福堂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王渊护驾宋高宗赵构南渡后遭明受之变,其子孙隐没于杭嘉湖一带。清顺康年间,其中一脉子孙移居西塘,兴此宅第,前后七进加一后花园,为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其第三进为正厅,厅堂正中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名为“种福堂”的匾额,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

民间瓦当陈列馆

瓦当是一种材质简陋的建筑装饰配件,由于它不易保存,年代久远,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该馆内有花边滴水、筷笼、步鸡、砖雕、古砖、陶俑六大类300多个品种,其中有及富美好愿望的传统瓦当;有带宗教色彩的寺庙瓦当,有表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图案瓦当。

酒文化博物馆

酒文化博物馆酒文化博物馆
古镇西塘在历史上就是个酒镇,“酌好酒,吟好诗”,一直是古代很多文人学士的两大追求。明代初年,大诗人高启乘舟过西塘,特地停下来寻问酒家。在清代,镇上名酒“梅花三白”闻香百里,民国初年的柳亚子多次醉饮镇上,西塘的酒文化,可以说与古镇同步,与古镇齐名。西部的酿酒世家刘西明先生看中了酒镇西塘,将他几辈人收藏的酒文化实物在这里陈列展示,在原有黄酒陈列馆的基础上新开了“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从一个酒文化的侧面,用数百件实物对中国酒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融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于一体,在追本溯源中,提示了中国酒文化的清晰背景及其深刻内涵,涉及到民俗学、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医学等多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倪天增祖居陈列馆

倪天增祖居坐落在西塘镇烧香港南33-35号。清末民初建筑。

倪天增(1937-1992),原上海市副市长,出生于宁波,祖籍浙江嘉善,祖父倪祖今为清末秀才,父亲倪维熊自幼接受新学,1929年赴鄞县县政府任建设科科长、局长,自此定居宁波。他为人和人民赤胆忠心,呕心沥血,是备受尊敬的人民公仆。

为缅怀倪天增同志,展示他勤廉兼优的时代风范,1999年4月,西塘镇人民政府筹款修建倪天增祖居陈列馆,2006年6月进行了改扩建。祖居面阔五间,坐南朝北,占地面积627.1平方米。现存三进,硬山顶。第一进为平房,通面宽16.3米,进深8米;第二进为二层楼房,通面宽13米,进深10.7米;第三进为二层楼房,通面宽9米,进深8.3米(现作为旅游景点及廉政教育基地只开放前二进)。修复建筑面积共428平方米。展馆用较丰富的实物、史料、照片,再现了倪天增同志的卓著功绩和公仆形象。

2004年1月倪天增祖居已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处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浙江省首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尊闻堂

尊闻堂建于元末明初,其中堂内的百寿厅堪称一绝。厅内的梁柱、廊窗都有图案,形态逼真,刀法细腻,雕刻精湛。

钮扣博物馆

西塘是中国纽扣之乡,纽扣博物馆馆位于西街上,共有六个展厅:古代纽扣展示区、近代纽扣展示区、现代纽扣展示区、贝壳纽扣生产工艺流程展示区、纽扣应用区、中国结展示区。

根雕馆

西塘是块风水宝地,适合休养生息,还能激发艺术家的灵感。根艺雕刻家张正先生,他祖籍安徽舒城,杭州人,出生于1958年,1999年经人才引进,入住西塘。张正大师的作品立足七分天然,三分人工,有五百件多件大型作品被载入“吉尼斯之最”。张正大师以他出色的手艺与不怕困难的精神被列入世界名人录,誉为“东方之子”。

狮子桥

又名里仁桥,因桥栏望柱上雕有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八尊,民间又称此桥为狮子桥。

环秀桥

建于1581年(明代万历九年),它跨当年的小桐、北翠两圩,是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以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1997年重建石级拱桥。这里有幅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描写了过桥的两种方式。乘船是从碧玉环中过,步行则是人步彩虹带上行了。这副对联是脱胎于河北赵州桥上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

五福桥

建于明正德年间,修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据西塘的老人说,从这桥上走过的人会带上五种福气,分别是:长寿、富贵、康宁、德行和善终。五福桥位于烧香港,倪天增祖居陈列馆以东。

卧龙桥

卧龙桥建成于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位于北栅市河口,系单孔石拱桥,桥身长31.46米,宽4.95米,桥东坡32级,西坡30级,西堍朝南转角处还有9级。巡杖呈长方形,高44厘米,望柱高71厘米,柱头呈方形。拱圈为纵联并列砌置,工艺精湛,为镇上最高之桥梁。

送子来凤桥

清康熙四十八年、道光十五年重修。来凤桥于1997年重建,其造型及结构别致,适于旅游观赏,为新景点之一。老百姓俗称“晴雨桥”。桥顶的棚,和方砖铺就的长条凳,为游人提供了休息和观赏美景的好去处。而“送子来凤桥”最通体现西塘人细致周到的本性之处,在于桥体上的石阶被一分为二,左侧的石阶是供男人使用的;而右侧被设计成小小的斜坡;原因是,古人考虑到当时女子有缠小脚的陋习,迈步子小,台阶不方便行走,于是做成小斜坡供女子专用 环秀桥建于1581年(明代万历九年),它跨当年的小桐、北翠两圩,是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国际影星《廊桥遗梦》的女主角梅利尔来到西塘,也走了这座廊桥。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有当地戏迷在桥上自娱自乐吹拉弹唱,将江南水乡的休闲暇意体现得淋漓尽致。

地方特产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
姚庄蘑菇

西塘风景秀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明代以来,有志书记载的九人,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

1.杨茂、张成——元代工艺美术大师

2.顾锡东——已故著名剧作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剧院院长

3.赵宪初——已故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为教育界公认的“一代名师”

4.倪天增——已故上海原副市长,深受上海市民爱戴

5.朱念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6.张谢杓——中国摄影艺术家

7.周鼎——与陈舜俞、吴镇并称“嘉善三高士”

8.韩诗农——原任外交部派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参赞

9.韩古农——外交家

10.汤雪华——女作家

11.范崇武——已故清华大学教授,是朱镕基的老师

12.余十眉、郁佐梅、沈禹钟——南社社员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濮院镇    下一篇 屠甸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