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
- 中文名称
- 伊斯法罕
- 英文名称
- ESFAHAN
- 波斯文
- اصفهان
- 所属国家
- 伊朗
- 所属省份
- 伊斯法罕省
- 城市地位
- 伊朗第三大城市
- 人口
- 158万(2006年)
- 宗教信仰
- 伊斯兰教
- 著名景点
- 国王清真寺,阿里卡普宫,四十柱宫,伊玛目广场
目录
伊斯法罕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公元前4、5世纪的
现有铁路通古姆和德黑兰,又为公路交通中心。乘火车和汽车都比较容易到达。
景点 | 图片 |
---|---|
伊玛目清真寺 伊玛目清真寺始建于1612年萨法维一世时期,1638年完成,又称“马斯吉迪·乔密亦·阿保西”或“国王清真寺”。清真寺里外均由精美的瓷砖镶嵌而成,其外形为壁竞式的正门面向正北。清真寺的大门是镀银的,正门高达30米,门上写有许多诗文,由当时著名书法家用漂亮的波斯文纳斯塔利格体书写。 | |
三十三孔桥 伊朗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桥是伊朗伊斯法罕11座桥梁之一,它被高度评价为萨非桥梁设计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1602年,阿拔斯一世他的大臣格鲁吉亚族阿拉威尔迪汗负责建造,它是双层结构,共有33个拱,故名33孔桥。是伊斯法罕最漂亮的一座桥,石桥本身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筑,既是桥梁又起水坝的作用。 它分上下两层。下层由三十三个半圆形桥洞构成,整齐地依次排列,横跨扎因达鲁德河两岸。桥洞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与桥洞本身形成三十三个整齐划一、浑然闭合的圆孔。而桥上的构造更有讲究:中间的桥面被侧面两排三米高的墙面所夹裹,墙面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扇弧形门,外侧还有一米左右的空间,可供行人走动,桥的两侧各有一条这样的走廊,贯通两岸。 | |
伊玛目广场 伊玛目广场位于伊朗的伊斯法罕市中心,广场是城市规划的一部份,长500米,宽160米,其规模仅次于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当年萨非王朝国王阿巴斯检阅军队和观看马球的场所。原名为国王广场,伊斯兰革命后改为今名。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伊玛目广场列入世界遗产。 | |
四十柱宫 伊斯法罕城自古就被称为“波斯明珠”。俄罗斯商人菲多特·科托夫早在1623~1624年间就到达了波斯,他在旅行日记中写道:“该城既大又美。皇宫的大门一律朝主广场。大门很高,而大门之上则是饰有花纹的金碧辉煌的房间。”四十柱宫建于1647年,是阿巴斯二世处理国事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它并非实有40根柱子,因为宫殿门廊上的21根大柱倒映在门前清澈的池水中,仍佛又出现了20根柱子,故得名“四十柱宫”。 宫内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有镜子、彩色玻璃和壁画,有的展现波斯人同乌兹别克人、莫卧儿人、土耳其人交战的历史场景,有的反映国王接见外国使臣的隆重场面,有的描绘男伴女舞的社会图景,还有的是动物和植物的装饰图案。大多数壁画都采用工笔细画技法,线条清晰柔美。 | |
国王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起初是阿巴斯为来自黎巴嫩的长老Lotfollah而修建,后来成为阿巴斯的私人清真寺,因此才没有宣礼塔。与伊玛目清真寺不同,这里的装修是以柠檬黄色为基调,而不是蓝色。 | |
阿里卡普宫 高六层的阿里卡普宫是阿巴斯大帝寝宫,建于16世纪末期,其中第二层是他阅兵的地方。Ali Qapu的意思是“高门”;而由18根柱子支撑的观景台可提供观看广场和周边清真寺的最好视野,但观景台常年搭建的脚手架严重影响其本身景观。 | |
特产 | 图片 |
---|---|
手工锤盘 手工锤盘也是伊斯法罕市远负盛名的工艺品,手工锤盘是用锤子、凿子在铜盘上敲打出各种图案和花纹,还有各种人物,看起来很精美,没有用机器成批生产的死板和匠气,而充满精巧和灵气,携带方便,适合各地游客购买。 | |
细密画 细密画源自中国的工笔画,伊朗的细密画,除了吸取中国工笔画的特点外,还揉进了波斯文化的精华和创作实践,写实而细微,不但在纸上、甚至可以在象牙、动物骨头上作画,画的颜料提取自各种矿物和植物,鲜艳而不褪色。 | |
加兹糖 “加兹糖”是伊斯法罕有名的特产,有点类似于裹着开心果仁儿的麦芽糖,糖果切成小块,用锡箔纸独立包装。刚加工出来的麦芽糖拿出来还是温热的,放到嘴里,一会儿竟如游丝一般无声无息地消失,只留下满口的甜香,感觉非常奇妙,美味无穷。 | |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灰原穷 下一篇 大连天宝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