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岔路镇

宁海县辖镇。1956年设岔路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置岔路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2.7万。甬(宁波)临(海)公路过境。白溪是主要溪流。辖上畈、隔潭、花堂、岔路街、张家山、西唐吴、后良王、柴家、下畈村、湖头、祥里、后山葛、田良王、白岭根、大娄、兆岸、干坑、新园、上金、前后娄、渡头、高坦、东山、白溪、沙田、柯仙、山洋、大水路、岩头罗、大石、叶岙、里王、江家、夏孔、王家坑、上里坑、兰田庵、官山、田头程、大路下、岭头陈、西山、吕家、旁山、外庄、黄泥塘、外柴、上屋基、西跳、塘孔5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管道阀门,玻璃钢、陶瓷等厂。农业主产水稻、麦、玉米、番薯。岔路黑猪为省良种猪之一。能工巧匠遍布全国。.
中文名称
岔路镇
行政代码
330226105
身份证前6位
330226
长途区号
0574
邮政编码
315000
隶属政区
宁海县
行政级别
车牌号码
浙B
辖区面积
108km2
人口数量
约2.7万人
人口密度
250人/km2

目录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 地处宁海县西南部。2005年有50个行政村,8097户,人口2.8万人。岔路镇地理位置优越,东北通

岔路镇岔路镇

岔路乡建于建国初,1949年7月建立拱西乡、上金乡、登台乡(即岔路乡),隶属岔路区,1956年1月随着土改民主建政的完成以及互助合作化运动的深入开展,乡的建制进行了调整,小乡并大乡,上金、拱西、登台三乡合并为岔路乡。

1958年11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宁、象合并,岔路先称岔路大队,后称管理区。

1961年7月撤销了区级人民公社,建立宁海岔路人民公社。直到1968年12月,建立岔路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8月,撤销人

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农业总产值7420万元。财政总收入2580万元,比上年增长29%。

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1%,财政收入2200万元,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收入4327元,同比增长6%。

2012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三产增加值9200万元,同比增长12%;实现财政收入5549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增长4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00元,增长12%。

农业发展

岔路镇岔路镇

岔路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高山蔬菜、

岔路镇区划

330226105001 123 兴中社区 

330226105208 220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9885 

男10140 

女9745 

家庭户户数7317 

家庭户总人口(总)19515 

家庭户男9792 

家庭户女9723 

0-14岁(总)4136

0-14岁男2295

0-14岁女1841

15-64岁(总)13345

15-64岁男6733

15-64岁女6612

65岁及以上(总)2404

65岁及以上男1112

65岁及以上女129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8496

城镇动态

岔路镇瞄准污染源打好治污“歼灭战”

近日,

宁波天河生态风景区宁波天河生态风景区
宁海寿宁寺

宁海白枇杷宁海白枇杷
长街蛏子

蛏子:学名缢蛏,我县长街一带座落三门湾,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咸淡适宜,饵料丰富,涂质以泥沙为主,因而蛏子生长快,个体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鲜,故得名长街蛏子,据清《宁海县志》记载:蛏、蚌属,以田种之种之谓蛏田,形狭而长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长街蛏子节成功举办,壮大当地蛏子养殖业的发展,更是鼓足了当地政府和人民“长街蛏子—称霸世界”的勃勃雄心。长街蛏子曾获得“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称号。

长街蛏子主产宁海长街、胡陈港一带沿海,濒三门湾,港湾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泥质略带沙性,常年又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咸淡适宜,营养丰富,是适宜蛏子生长的上佳地区。这里所养的蛏子体大壳薄,肉质肥壮,色白味鲜,名闻遐迩,被誉为"西施舌"。

宁波杨梅

宁波山区多有杨梅,而慈溪横河镇境内的杨梅被认为质量最佳,横河杨梅又以荸荠种为上品,其果大,核小,成熟时呈紫黑色,味甜汁多。外表颜色有紫黑色、乌红、白色几种。“夏至杨梅满山红”,夏至前后是杨梅成熟期。杨梅营养丰富,还有药理作用,杨梅浸白酒,称“烧酒杨梅”,炎炎夏日喝几口杨梅烧酒,能消暑开胃,气舒神爽。 

宁海白枇杷

宁海白枇杷 产自宁波市宁海县东南部的三门湾--一市镇。一市镇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南临三门湾,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和土壤条件;交通十分便捷,越沙公路横穿全镇,距宁海县城23公里,距宁波市76公里;镇区背山面港,山青水绿,景色十分诱人。 本枇杷是培育成功的枇杷新品种。该品种果形圆润,果色清黄,果肉乳白,果味鲜嫩多汁,果香芳醇,单果重52.5克,最大86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最高19.2%,可食率73.4%,皮薄汁多,抗逆性强,丰产,品质综合指标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国内权威刘权教授、日本枇杷专家栗山隆明、古藤宝对该品种的形、色、味给予高度评价,称“白枇杷”是宁海一宝,是枇杷界的优秀品种、是南方枇杷中的精品结晶。 该品种按无公害生产标准培育而成,自1997年产出以来,曾多次在省、市、县农产品展销会、枇杷品尝会上获奖,是屈指可数的优质绿色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石板凳镇    下一篇 横街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