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曾口镇

巴中市辖镇,1950年置曾口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府27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2.7万。巴中至达川公路穿境。巴州区曾口镇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日照时数1462小时,降水量1119毫米,无霜期275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冬暖、春旱、夏热、秋凉。
中文名
曾口镇
行政代码
511902105
身份证前6位
511902
长途区号
0827
邮政编码
636601
隶属政区
巴州区
行政级别
车牌号码
川Y
辖区面积
52km2
人口数量
约2.7万人
人口密度
519人/km2

目录

曾口镇曾口镇

改村坚持“五改三建”为先导,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骨干经济作支撑。近 年来,修村组公路5.3公里,石板路3.5公里,拓宽村道公路1.2公里,达到四级路标准。建微水池10口,打机压井25口,改造老井32口,8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和安全卫生水;开通光纤加密电视225户,入户率达80%;安装程控电话35部,农信光彩机7部;“五改三建”192户,占总农户的70%;庭园改土60 亩,新修堰塘3口,并通过整治病害工程和新建“稻鱼工程”,共增加蓄水3.8万方,有效保障了果蔬产业化用水需求。

气候特点

曾口镇曾口镇

曾口镇区划

511902105001 121 曾口溪区 

511902105200 122 方山寨村 

511902105201 220 杨帆村 

511902105202 220 椿树村 

511902105203 220 大坡村 

511902105204 220 秧田沟村 

511902105205 220 寿星村 

511902105206 220 雁桥村 

511902105207 220 书台村 

511902105208 220 桔林村 

511902105209 220 石龙村 

511902105210 220 中和村 

511902105211 220 康村 

511902105212 220 芦山村 

511902105213 220 新民村 

511902105214 220 黄梁树村 

511902105215 220 飞马村 

511902105216 220 龙潭村 

511902105217 220 石溪村 

511902105218 220 吉公村 

511902105219 220 红旗村 

511902105220 220 太和村 

511902105221 220 永红村 

511902105222 220 岭岗村 

511902105223 220 杏花村 

511902105224 220 石峡村 

511902105225 220 龙池村 

511902105226 220 洞坪村 

511902105227 220 二龙场村 

511902105228 220 大柏树村 

511902105229 220 兰花村 

511902105230 220 茨垭村 

511902105231 220 宝珠村 

511902105232 220 凉风垭村 

511902105233 220 大垭村 

511902105234 220 显岩村 

511902105235 220 石堡村 

511902105236 220 佛龙村 

511902105237 220 堰龙溪村 

511902105238 220 金凤村 

511902105239 220 响滩村 

511902105240 220 园艺村 

地方人口

曾口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7471 

男:9256 

女:8215 

家庭户户数:4805 

家庭户总人口(总):17467 

家庭户男:9252 

家庭户女:8215 

0-14岁(总):4748

0-14岁男:2730

0-14岁女:2018

15-64岁(总):11440

15-64岁男:5913

15-64岁女:5527

65岁及以上(总):1283

65岁及以上男:613

65岁及以上女:67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7137

地方特产

川明参川明参

川明参

川明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品,即可药用,也能食用,是集医疗、食疗为一体的古之贡品。具有补肺、健脾、强身等功能,国内市场每年需求量2万吨以上,我市积累了川明参种植的经验,常年种植1万亩,产量约5000吨以上,目前,已建立了3万亩川明参种植基地,年产川明参2万吨,且我市双林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已研制的川明参泥,产品生产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权,产品1994年、1995年获

阴灵山风景名胜区阴灵山风景名胜区

阴灵山风景名胜区

阴灵山以其峻峭的山势、秀美的林木、奇异的山石、精湛的碑林闻名于川东北地区。

阴灵山风景名胜区在巴中市北枣林乡境内,离巴州城仅10公里。主峰高1420米,总面积64平方公里。它历史悠久,自北魏以来就是道教、佛教圣地。阴灵山原名灵应山,相传明嘉  巴州区农民

靖年间,四川总督甘肃人李肃,为治母眼疾,苦苦祈祷,观音显圣医好了老夫人的眼疾,李总督为铭感观音化身救母之恩,亲赴巴州灵应山,新修庙宇13座,重塑菩萨金身,并遵观音菩萨梦中之言将灵应山改名为阴灵山。自此,阴灵山名扬川陕,誉满巴蜀。

阴灵山主峰峰俊,山顶为一巨石独立,似掌擎天,顶为一平台,约500平方米,建有观音正殿,可容数百人,此殿除一条小径可走外,其余三面若刀劈斧削,悬岩百丈,望而生畏,俯瞰山下,群山尽收眼底,仰视高空满云近日。阴灵山,怪石多奇。主峰四周2000米范围内,罗列着许多怪石,形状各异,因形得名,莲花观后路旁有一巨石,形若人头,头戴军帽,面向巴河, 凝神专注,故名“人头石”。送子宫后崩裂的巨石上悬挂一石长五米,好象从山外飞来,故名“飞来石”。主峰后巨石下有一长6.5米的石通道,能容一人低头蹲膝而过,故名“低头石”,还有“晒经石”、“老君石”,留下了奇妙的传说。

阴灵山,林木茂密,古树尤多,有树龄600年,人称“树王”的黄角树,有阴灵山独有、树龄逾千年的“九地斧”。还有逍遥树、弥勒樟、牛王柏、洞宾杉、处女松等各具奇异,有的生长在石缝里,有的生长在悬岩上,有的高大挺拔,有的虬曲蜿蜓,游人无不称奇。据统计,阴灵山树干直径在2.5米以上的古树100株,2米以上的300株,1米以上的400余株,阴灵山下,林海松涛,郁郁葱葱,十分壮观。

阴灵山,山高千米,终年流水潺潺,真可是山高水高传说,昔日山上缺水,万人聚集山峰朝圣,由于缺水,无数人昏倒在路旁山腰,观音圣母见此情景,大发慈悲,随手将静瓶洒下几滴,顿时泉水涌出,倩柔味芳。从此阴灵山泉水潺潺。其中一处泉水流量大,水质清澈,甘甜芳香,当地人说,此水可治百病,尤其是肠阻塞、气管炎、打谷黄等水到病出,人称“神水”,此泉名为“观音泉”。

阴灵山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是清数胜地,北魏延光年(公元520年),峰顶建有小庙,几经兴废,明嘉靖年间,始修观音殿,从山脚到山顶,共建寺庙十二座,造神像千余尊,有牛王庙、马王庙、川方庙、关帝庙、老君庙、送子宫、玉皇庙、大佛宫、武圣殿。这些庙群,有的建在山顶,有的依山就势,有的平地建基,风貌古朴典雅。一九三六年英国天主教曾在此山建“洋堂”传教,现有部分遗址,迄今古庙,僧道虽不象昔日之盛,但遗址、石像、碑刻尚存,奇特的石、山、水等大自然美景依然如故,山中树木葱葱,绿树成荫,百鸟争鸣,百花争艳的独特风景吸引着游人,目前公路已通山腰,游山道,步行梯道重建一新,尤有新建碑林,宏伟壮观,现立各地书法碑林1500块,排列有序,构成阴灵山的又一景观,它集当代中华书法之大成,为全国第四大碑林。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寒子松    下一篇 武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