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巴特那

巴特那为印度比哈尔邦首府,隶属于巴特那县(PatnaDistrict),古称华氏城,位于比哈尔邦东部恒河南岸。人口1,376,950(2001),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巴特那曾经是一个经济何宗教方面都很繁荣的邦。它被称为圣人之邦。有个著名的宗教圣地——加雅、哈尔曼地尔寺、天花女神庙等。巴特那值得参观游览的地方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和古迹不少,如巴特那博物馆等。
中文名称
巴特那
外文名称
Patna
所属地区
印度 比哈尔邦
人    口
138万(2001)
著名景点
加雅城、巴特那博物馆

目录

巴特那是

 巴特那 巴特那

巴特那为印度比哈尔邦首府,隶属于巴特那县(PatnaDistrict),古称华氏城,位于比哈尔邦东部恒河南岸。人口1,376,950(2001),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多次遭到破坏,又多次得到修复名称也随之不断改变,多达二十几个。例如,波吒厘子城、拘苏摩补罗(华氏城)、古苏马瓦迪、孔雀城、巴特拉、巴特那、阿吉马巴德等等。

在佛陀时代,波吒厘子是一个小王国,方圆25.5公里。公元前3世纪,它是阿育王的首府。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统治了包括波吒厘子城在内的摩羯陀。5世纪时的法显和7世纪时的玄奘都曾到过这里。公元8世纪以后,它被并入孟加拉王国的版图。1541年,舍尔沙统治时,巴特那才得到恢复和发展。

巴特那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圣地。印度共有51个拜力派圣地,巴特那的巴特恩女神庙便是其中之一。在巴特那的很多庙宇中,以大巴特恩女神庙和小巴特恩女神庙最为重要,据说“巴特那”一名就是根据这个女神的名字起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和外交家麦加斯梯尼(Megasthenes,前350年-前290年)在其著述的《

巴特那巴特那

关于巴特那城的命名,古代文献中有不少记载。据《

历史名城

巴特那地区坐落在东部Bihar邦的中心,是Bihar的首府。Bihar曾经是一个经济何宗教方面都很繁荣的邦。它被称为圣人之邦,佛陀和LordMahavira等圣人都降生于此。事实上,Bihar这个名字来自于Vihar,早期佛教徒的寺院。首府Patna位于著名的恒河边上,是印度最大最著名的历史名城。周围的Nalanda,Vaishali,Jahanabad,BhojpurandSaran几个地区也都是农作物产量很高的沃土。由于恒河之水东西横亘,此地土地肥沃、绿树成荫。尤其是Patna坐落在恒河最丰满之处,因此这里拥有印度最大的桥梁,它长约7.5千米,名叫MahatmaGandhiSetu。

哈尔曼地尔寺

哈尔曼地尔寺是锡克教五大圣地之一。最早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佛陀曾在此第一次向弟子说法。锡克教创始人那纳克曾在此建造了华丽的住所,取名为沙利斯•菜•约赫里。第九代祖师迪夫•巴哈都尔也在这里居住过。1839年被大火毁灭,随后大雄•兰吉特•辛格进行重建,但于1934年地震时倒塌,1954年再次重建,历时3年完成。现在的寺院为一座两成长方形建筑,数扇拱形门组成了一条宽阔的内廓,房顶有数座房地漏孔圆塔,另散布一些小塔。整座建筑朴实大方。寺内现存有一些圣物,重要的有祖师戈宾的出生时睡过的四腿金叶摇篮、祖师用过的4只箭簇、刺刀、一双拖鞋、一些经典。按照锡克教的规定,教徒必须到大圣地巡礼朝拜,故每年来此的国内外锡克教徒成千上万。

宗教圣地

巴特那巴特那
巴特那

巴特那是印度的宗圣地,城市历史悠久,已有2500年的历史,曾为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的首府,佛经里多有记载,称为“华氏成”。4世纪时为芨多王朝的属地。

巴特那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圣地。印度共有51个拜力派圣地,巴特那的巴特恩女神庙便是其中之一。在巴特那的很多庙宇中,以大巴特恩女神庙和小巴特恩女神庙最为重要,据说“巴特那”一名就是根据这个女神的名字起的。

该地早期曾为佛教重镇,为佛教护法王阿育王奉佛的中心,也是摩揭陀国的佛教基地,在佛教史上曾有过辉煌灿烂的时代。佛教在印度衰亡后,该城亦成为印度教的圣地。按婆罗门教文献《往世书》所载,相传大神湿婆亡妻萨蒂的身体服饰分成51部分,分往全国各地,凡能留住一部分的就是一个圣地。萨蒂的农服落到了此地,成为教徒瞻拜之地。农服曾经落到当地两处地方,人们分别建造了大巴特恩女神庙和小巴特恩女神庙。城内宗教遗址甚多。天花女神庙是女信徒参拜的场所,许多妇女长途跋涉来此敬神,祈求保佑子女不受天花袭击。城内博物馆保存了众多的宗教神像和祭品。一个女神高2米,有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女神左手拿佛尘,右手特念珠,为孔雀王朝的珍品。用金属制成的梵天神像,左边站着手特华盖的因陀罗,与梵天相对而视,是巴尔王朝的著名作品。一座塑像是爱神左拥妻子罗蒂,右楼另一个妻子德利市,双手特化箭,脚踏飞鱼,两个妻子极尽谀欢,呈舞蹈状,因的爱神心花怒放。巴特那成为印度宗教考古的中心,为学者所注目,又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国外游客。

加雅城

距巴特那不很远的地方,有个著名的宗教圣地——加雅。据佛教文献记载,释迦牟尼看破红尘,出家修行,寻求大道,有五个伙伴随同,先后向三个有名学者学道。但他觉得那些学者都没有真正的解脱办法,便离开了他们。为了寻求解脱之法,他和五个伙伴到加雅附近的尼连禅河(今利莱安河)畔的树林中苦修。他坚持不懈地苦修了六年,毫无结果。他感到苦行也不是求解脱的办法,便到尼连禅河里沐浴,随后又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奉的牛奶粥,恢复了体力。这时,释迦牟尼的五个伙伴以为他灰心了,便离开了他到贝拿勒斯的鹿苑去继续进行自己的苦行。释迦牟尼则来到一棵毕钵罗树下,立下宏愿大志,若不成正道,决不离开此地。他铺上吉祥草,盘腿面东而坐,苦思冥想,终于在一天夜里战胜了各种烦恼魔障,获得正觉而成佛。

据说给释迦牟尼送牛奶粥的牧女叫苏贾达,她原是加雅附近的居民。她曾在一棵大树下许愿,说她如果能生一个男孩,便用牛奶粥来给大树上供。后来她果然生了一个男孩,便用牛奶粥来给大树上供。一天,她和女伴到大树下去送牛奶粥,看见大树下坐一个人,她以为是大树显灵化身人形来接受她的供品,便恭恭敬敬地奉献上牛奶粥。那人正是释迦牟尼。

大普提寺

释迦牟尼成佛处距今加雅城7英里,叫做佛陀加雅。那里有一座大普提寺。此寺相传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也有人说那是阿育王所建的。由于年深日久,大普提寺的大半截已没入土中,后来又被掘出,重新修缮,才成为今天的样子。大普提寺的主体部分为方台形,从寺基到上端渐次减杀,上建圆锥形尖顶,高170英尺,十分雄伟峻拔。寺前拱门上,有狮、鹿、牛、象等动物图案的雕刻,生动逼真。寺中靠西墙的祭台上有镀金的释迦牟尼像。佛像面朝东,背靠毕钵罗树,大普提寺外的庭院中,有历代供养人修的许多小塔,还有许多僧人的舍利塔。

佛陀加雅的毕钵罗树是世界上闻名的,历史上很难找到第二棵如此闻名和受崇敬的树。今天佛陀加雅的这棵毕钵罗树已经不是当年释迦牟尼成正觉时所靠的那一株了。玄奘法师到这里的时候,他所见的那株毕钵罗树已经“屡经残伐”。玄奘以后,这里的毕钵罗树又曾受到砍伐、焚烧,1870年还曾被大风刮倒过。据说现在的这株毕钵罗树是当年佛陀成道时那株树的“曾孙”。

除玄奖外,法显、义净等中国著名高僧都到过这里。他们留下的记载很生动、翔实,也很有趣。他们对增进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重大贡献,他们在中印两国人民的心目中已成了中印友谊的象征,并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风景名胜

游览胜地

巴特那值得参观游览的地方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和古迹不少。其中巴特那博物馆位于巴特那的佛陀街上,是由莫卧儿王朝和拉吉普特人建造的。馆内除有大量藏书外,还有许多孔雀王朝时代的塑像,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塑像名为“拿孔雀毛扇的女子”。它是从恒河岸巴特那的迪达尔耿洁发掘出来的。塑像浑身涂有耀眼的油彩,它是孔雀王朝灿烂艺术的证明。这座塑像高达2米左右(连底座计算在内),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塑像一手拿拂尘、一手持念珠。寺庙里还有一根孔雀王朝时期竖立的石柱,柱顶四周刻有四头弯角的公牛,因年深日久,头角已经剥蚀。这也是孔雀王朝时期雕刻艺术的杰出成就。此外,庙里还保存了其他一些孔雀王朝时期雕塑的、现已残缺不全的塑像,这些塑像同样闪现了孔雀王朝的艺术光辉。

这里还展出了巽伽王朝时期建造的一座大型石雕像。塑造了一对站在无忧树下的夫妇形象。妻子一只手搭在丈夫的肩上,丈夫的一只手搂着妻子的腰,另一只手端着一碗水递给妻子,妻子的脸上显露出羞怯的神情。这是当时雕刻家独具匠心的艺术杰作。在笈多王朝和巴尔王朝时期,除了石雕外,还用金属塑像。有一座巴尔王朝时期的著名塑像,就是用金属制成的。塑像的右边是大梵天(创造之神),左边站着因陀罗,因陀罗手持华盖。这尊塑像是在蒙盖尔地区发现的。在迦雅还发现过公元9世纪到11世纪时建造的一尊爱神塑像,它也是巴特那博物馆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尊塑像表明了当时比哈尔独特的艺术风格。塑像中爱神把他的两个妻子罗蒂和德利市拉分别搂在怀的左右两侧,一只脚踩在他的交通工具——鱼的身上,两手持花箭,妻子罗蒂和德利市拉则是舞蹈的姿势。巴特那博物馆是研究从孔雀王朝到巴尔王朝这段历史的一个重要地方。这座博物馆的塑像室很大,是珍贵的文物展览室。

在乔塔那格普尔的森林地区,曾发现过石器时代和青铜、铁器时代人类使用的工具,其中主要有石器时代的斧子、箭镞等,这类文物在博物馆里也有展出。这里还收藏着许多史前珍贵文物,它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依据。

博物馆还藏有一些高大的木化石标本,历代使用的车轮等。据考证,有些车轮很可能是孔雀王朝时代的遗物。在博物馆的图片展览室里,有很多古代图片,还有历代制造的武器、陨石残块和一些历史上重要的碑文等。已故学者拉胡尔·商格利迭因在西藏等地搜集的许多重要文物也都保存在这里。

巴特那秘书大厦东门外的十字路口上,矗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烈士纪念碑。在6米高的底座上,是七位在反英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塑像。当你走近塑像时,你会感到好像他们在向你讲述印度独立前的战斗历史。这是1942年发生的事情。8月11日,关于民族存亡的战斗首先从孟买海岸爆发,这股革命风暴迅速波及整个印度,全国掀起了革命怒涛。这时比哈尔的首府巴特那也投入了战斗。在同年9月的一次群众大会上作出了决议,一定要让印度的国旗在巴特那秘书大厦上飘扬。此后各大专院校的学生和市民2万余人从华尔巴豪尔出发,举行示威游行。队伍通过城市的各主要街道,向秘书大厦涌进。当时秘书大厦周围布满了军队,手持枪支的士兵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当游行队伍通过大厦前时,士兵突然向他们开枪扫射。骑兵在人群中横冲直撞,踩伤者不计其数。但是学生和市民并未因此而动摇,他们继续奋勇前进。英国政府官员下令关闭了大厦的正门。游行的群众试图将门打开,这时,一位英勇的青年机智勇敢地通过西路闯进大厦,扯下大厦旗杆上的英国国旗,升起了印度国旗。游行队伍看到大厦上飘起了祖国的国旗,顿时士气倍增,群情激奋。但手持木棒和刺刀的警察却像饿狼一样向赤手空拳的无辜群众扑去。骑兵的马蹄践踏着游行群众的身体,他们还不时地开枪扫射,刹时间,鲜血染红了大厦门前的土地。尽管人们一个接一个倒下去,但青年们宁死不屈,战斗到了最后时刻。六名学生当即英勇牺牲,有一位中学生,伤势惨重,被送进医院。在生命垂危之际,他面带笑容地说,“印度母亲胜利了!”说完就昏迷过去,从此再也没有苏醒过来。他就是第七位烈士。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国家终于获得了独立。为了纪念这些烈士,印度政府特地修建了这座烈士碑。

巴特那城内有一口井,又大又深,很有名,相传是阿育王所修。现在那里有一座天花女神庙,妇女们经常长途跋涉前来朝拜。在庙西大约1公里远,有一个名叫“贡哈拉尔”的地方,这里曾发掘出孔雀王朝宫殿的废墟,同时还发现了石柱、木墙、车轮、金币等重要文物。

名胜古迹

  巴特那为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图中黑红色是比哈尔邦)巴特那为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图中黑红色是比哈尔邦)

1、戈尔伽尔

这座巨大的蜂箱状建筑令人印象深刻,它是由约翰.贾斯汀船长于1786年修建的。当时,这个国家在1770年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大饥荒,这个就做为国家的一个粮仓而使用着。这座粮仓高29米,底部宽3.6米。沿着粮仓外的楼梯盘旋而上,人们可以俯瞰城市全貌以及附近流淌的恒河。

2、博物馆

馆内收藏着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时期的金属和石头的雕塑,陶制雕像和比哈尔邦各地的一些考古发现。在所有的藏品中,最珍贵的是佛陀舍利、公元前3世纪的亚克希神的塑像、以及一棵高16米的化石树。

3、哈尔曼地尔

这座神庙被尊为锡克教信徒的第十代祖师――宾德·辛格的出生地,最初,由旁遮普的统治者马哈喇加.兰吉特.辛格国王所建,现在哈尔曼地尔是锡克教最神圣的庙宇之一。哈尔曼地尔坐落在古帕特那的乔克区,这座圆顶建筑里供奉着锡克教的神像,以及第十代祖师的一些遗物。

4、库达·巴克什东方图书馆

于世纪末时建立,馆内收藏着大量珍贵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手稿、拉吉普特和莫卧儿绘画以及一些珍品,如一英寸宽的可兰经。这里还收藏着一些曾被掠夺去存于西班牙科多巴大学的仅存的书籍。库达·巴克什东方图书馆是印度国家图书馆之一。

5、库姆拉哈尔

位于古城――华氏城,距坎卡尔巴公路上的巴特那火车站5千米。这里的考古发掘让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世纪连续四个朝代的遗迹重见天日。第五个朝代始于公元16世纪。另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一座巨大的孔雀王朝时期的由80根柱子支撑的的殿堂。

6、烈士纪念碑

在原秘书处大厦前矗立着七座真人大小的塑像,它们是为了纪念1942年8月,为了印度自由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七位英勇青年。印度当时正处于“退出印度”运动时期--一次历史性的独立解放运动热潮。

7、吉兰博物馆

建立在沙尔沙德堡,馆内有大量的私人收藏,包括玉、中国画、以及莫卧儿时期的银花丝制品。由于是私人收藏,游客只有事先得到了许可,才可以进馆参观。

帕沙·齐清真寺:位于恒河岸上,这座清真寺被认为是沙夫汗的清真寺、池姆尼迦特清真寺或是散积清真寺,它是由莫卧儿国王加汗吉尔的儿子――帕瓦·沙在他任比哈尔邦长官时建造的。

8、阿加姆宽

阿加姆宽(深不可测的井)是巴特那内重要的早期历史考古遗址之一。它位于古尔扎巴火车站旁,据说与孔雀王朝的皇帝阿梭克有关。

9、其他名胜古迹

生物公园,比哈尔邦手工设计协会,曼地尔庙,那瓦泊沙哈德卡马克巴拉,帕奇达瓦扎和帕德里齐哈维里。

印度简介

印度印度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语: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印地语:भारत;英语:India),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是当今金砖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虽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但同时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宁波大学    下一篇 红士坡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