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高家镇

仁寿县辖乡,1951年建高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8万。高家镇政府驻地高家场,海拨460米,平均气温17.40聂氏度,全年日照12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无霜期314天左右。物产丰富,盛产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中文名
高家镇
行政代码
511421125
身份证前6位
511421
长途区号
0833
邮政编码
620500
隶属政区
仁寿县
行政级别
车牌号码
川Z
辖区面积
26km2
人口数量
约1.8万人
人口密度
692人/km2

目录

高家镇高家镇

高家镇交通便利,主干道均为水泥路面,距

高家镇高家镇

高家镇区划

511421125001 121 花园社区 

511421125203 220 鹰头村 

511421125206 220 长江村 

511421125207 220 战胜村 

511421125208 220 罗汉村 

511421125210 220 安全村 

511421125211 220 石青村 

511421125213 220 普贤村 

511421125214 220 土门村 

511421125215 220 六一村 

511421125218 220 玛瑙村 

地方人口

高家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0136 

男:10484 

女:9652 

家庭户户数:4458 

家庭户总人口(总):15305 

家庭户男:7780 

家庭户女:7525 

0-14岁(总):4325

0-14岁男:2259

0-14岁女:2066

15-64岁(总):14351

15-64岁男:7498

15-64岁女:6853

65岁及以上(总):1460

65岁及以上男:727

65岁及以上女:73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037

地方特产 

仁寿芝麻糕仁寿芝麻糕

仁寿芝麻糕

象耳寺象耳寺

象耳寺

象耳寺坐落于彭山县城东十五公里的象耳山谷中,群山环抱,竹海浓荫,松柏蓊郁。寺院规模宏大,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及众多仙神,顶礼朝拜者络绎不绝。现任主持昌泉大师领众师徒及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居士在象耳寺中修佛参禅,寺内常年经声朗朗、乐音悠悠。

象耳寺原名大圣寺,建于南北朝,唐宋时期达于鼎盛,有九楼十八殿,大小房间三千余间,上千僧众相见不相识,“鸣钟晓吃饭,骑马关山门”。据唐道量大师《续高僧传》和明如惺大师《大明高僧传》记载,象耳寺高僧辈出,隋有法泰、唐有道会、南宋有圆觉大师,皆德行高超,学问文章过人。今象耳寺斑竹林中历代高僧墓塔成林,清代著名高僧大耳和尚墓也在其中。唐三藏法师玄奘十七岁时来到四川,入住大圣寺,拜当时大圣寺的一代大师道会(公元579—649年)为师,潜心修习大乘佛教三年,对其佛学修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藏法师年满二十,即于武德五年(公元623年)于川西大圣寺受具,二十一岁时,坚定了西行取经的志向并付诸实施。唐武则天当政时,全国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开凿佛像,在此时期,大圣寺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唐以后佛教在我国宗教界取得了主导地位,大圣寺因而香火旺盛,特别是南宋时又出了一位知名高僧——圆觉大师,他不但道行高深,而且文学书画都有较高的造诣。

作为历史名寺的象耳寺在聚集了众多僧侣的同时留下了宝贵的佛教文化与遗产。今寺后环山有唐代摩崖石刻31龛,计大小佛像1104尊,虽年代久远,风化严重,但仍可窥其当年宏伟概貌。特别是寺右山岩边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圣像,庄严美妙,色调柔和,背面石龛上的云彩、水纹、游龙还可明显分辨,不失为一座佛教文化艺术珍品。

因唐时大圣寺是川西名寺,加之高僧辈出,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观览之圣地。明代大家曹学全、林茂之《蜀中广记》及《蜀中名胜记》载有唐大诗人李白少时曾来此读书。现存有李白读书台、磨针溪、洗砚池等胜迹,还有李白夜留题:“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襟袖,凝如濯魄于冰壶也”(见《舆地·碑目》)的清新题辞。嘉庆《彭山县志·古迹》载:“象耳摩崖,在治北三十里,即象耳山。层崖峭壁,神工鬼斧,奇态万状。上刻李白留题‘藤萝蓊蔚中,恍然有蛟龙盘拿之势’”。武氏岩上刻有“磨针溪”三字,相传李白读书山中,学未成弃去

,适过一溪逢老妪磨铁杵,白问:“何为?”妪曰:“欲作针耳。”白感其言,遂还卒业。妪自言武胜。白后来将溪旁一岩取名“武氏岩”,将磨针处取名“磨针溪”。“铁杵磨针”一典故即出于此(见《四川通志》)。前蜀王建时谏大夫、哲学家杜宾圣来此游览时,就题诗追念清莲居士的高洁情怀——“山中尤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至今寺周、湖畔尚存历代留题二十七幅。明眉州太守许仁诗云:“万仞青山势欲催,秋岚晴锁读书台。山灵好似长呵护,有待仙才又再来”。清什邡令胡德琳咏:“顽铁磨成钺,石乳滴成溜。濯魄向冰壶,花乡满襟袖。仙人犹读书,废学嗟余陋。”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二道镇    下一篇 中农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