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镇
- 中文名
- 仁和镇
- 行政代码
- 510725110
- 身份证前6位
- 510725
- 长途区号
- 0816
- 邮政编码
- 622150
- 隶属政区
- 梓潼县
- 行政级别
- 镇
- 车牌号码
- 川B
- 辖区面积
- 56km2
- 人口数量
- 约1.2万人
- 人口密度
- 214人/km2
目录
仁和镇区划
510725110001 121 仁和镇金宝社区
510725110201 122 新松村民委员会
510725110202 220 白果村民委员会
510725110203 220 新民村民委员会
510725110204 220 太平村民委员会
510725110205 220 烈火村民委员会
510725110206 220 天乐村民委员会
510725110207 220 爱国村民委员会
510725110208 220 上游村民委员会
510725110209 220 观龙村民委员会
510725110210 220 战斗村民委员会
510725110211 220 檬桠村民委员会
510725110212 220 新建村民委员会
仁和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0682
男:5525
女:5157
家庭户户数:3130
家庭户总人口(总):10400
家庭户男:5308
家庭户女:5092
0-14岁(总):2240
0-14岁男:1167
0-14岁女:1073
15-64岁(总):7485
15-64岁男:3925
15-64岁女:3560
65岁及以上(总):957
65岁及以上男:433
65岁及以上女:52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0480
梓潼镶碗
据传,最早本来是宫廷中的御膳,并非民间所有。它的制作技术并不复杂,主要用料是鸡蛋、淀粉、豆腐、精猪肉和羹料木耳、黄花等。蛋清、蛋黄、肉末等分层搭配制作,形成上黄、中白、下肉色,置于大品碗中,整齐切块覆盖在羹料上,在笼中蒸熟,放足佐料上席,香气外溢,喷香扑鼻。这种菜,酥软粑和,美味质口,极富营养价值,老少咸宜,深受喜爱,故上席即置于正中央,威镇四方,且形如宝盖,造型美观,味美可口。
千佛岩摩崖造像
千佛岩摩崖造像位于卧龙镇五一村卧龙山顶。造像凿于东西长5.5米,南北宽5.2米,高3.2米的长方体石墩四周壁上,东西北三面凿三大龛,南面为石造像,未凿龛。总共造像1000余尊,故名“千佛岩”。均为唐代开凿。
东龛,圆拱形,高2.3米,宽2.5米,深2.2米,龛内有造像9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供养人二力士。佛高1.3米,火焰形头光,结跌跏坐于莲台上,身着僧衣,左手按膝,右手举于胸前。从整体造型看,线条自然,肌肉感很强。二菩萨站立于佛的两侧,头部残,但表现出端庄、娴静的表情。二弟子站于佛的两侧,神态端庄。力士威武雄壮,守护在龛门两侧。龛沿两侧原刻有140尊小佛,现存68尊。龛顶部分的天龙八部为浮雕,形象丰满,刀法流畅。
西龛,圆拱形,高2.2米,宽2.3米,深1.8米,共有造像53尊。主像为观音菩萨,座高0.95米,两边童子各一躯,观音像面部略带微笑。龛的两侧分别刻有26个闻法菩萨,合为52数,均为高浮雕。众菩萨脸形半圆,眉眼平直,长发在头上挽成半高髻,身着半臂服饰,内着短襦,其姿态或以双手抱膝而坐,或以双手托腮,或以双手合什,或作沉思状。龛门为莲瓣形,龛楣和龛额上刻卷草,龛额上还有浮雕七尊佛。龛门外右肩上有座唐太宗贞观八年(635年)由邓元觉撰文,杨子尚刻字的造像碑记。
北龛,高2.15米,宽2.3米,进深1.6米,有造像19尊,其造型结构与东龛基本相同,主佛释迦牟尼座像高0.9米。台座呈莲花形,高0.85米,有青狮白象支撑。佛头顶作波纹形髻,面部丰满。肃穆中微露笑意。身着通肩式僧衣,线条紧贴肌体。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弯下的眉毛,明澈而显凸的眼睛近于人情。头戴宝冠,顶梳高髻,身着僧衣,露出丰满的肌体,胸前扎饰璎珞等雕刻十分精致。西侧金刚力士裸上身而肌肉隆起,狮鼻大口。此龛右上侧有“唐中和四年(884年)九月八日刻”题记。北面现存“释迦牟尼”等字。
南面无龛,但在长3.7米,宽2.15米的石壁上刻有高0.1米的小佛1000个(20排,每排50个),由于风化严重,只能看出大体轮廓。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