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牛棚镇

牛棚镇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部。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2.72万,其中彝、回、苗等民族占33.4%。辖1居委会、20村委会。1949年为玉牛乡。1953年析设牛棚子、白碗、红岩、雨朵乡。1958年撤乡建牛棚、白碗、红岩(八地)、雨朵公社。1959年并置牛棚公社。1962年析建4公社。1984年改置1镇、3乡。1991年合并置牛棚镇。有煤矿。畜牧业以养羊、牛为主。产核桃、苹果、梨等。有中小学19所。镇人民政府驻地牛棚子,在草海镇西北54公里,喝革山东麓。人口1000,有汉、彝、苗、回等民族。海拔2100米。彝语称阿底,为阿底土目家住地,此地曾搭棚放牧牛羊,改今名。设农贸集市。迤那—白碗窑公路经此。
中文名
牛棚镇
行政代码
520526108
身份证前6位
520526
长途区号
0857
邮政编码
553100
隶属政区
威宁县
行政级别
车牌号码
贵F
辖区面积
182km2
人口数量
约2.72万人
人口密度
149人/km2

目录

牛棚镇牛棚镇

牛棚镇位于

牛棚镇区划

520526108201 121

牛棚镇牛棚镇

牛棚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3617 

男17569 

女16048 

家庭户户数7961 

家庭户总人口(总)33609 

家庭户男17561 

家庭户女16048 

0-14岁(总)12312

0-14岁男6384

0-14岁女5928

15-64岁(总)20128

15-64岁男10609

15-64岁女9519

65岁及以上(总)1177

65岁及以上男576

65岁及以上女60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3407

城镇建设

牛棚镇牛棚镇

冯兴忠赵德宏到牛棚镇指导“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6月1日,自治县委副书记冯兴忠,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赵德宏到牛棚镇指导土坯房(危房)抗震改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召集县工作组、住建局、生态办、房产局、牛棚镇党政班子成员、牛棚镇党工委书记、牛棚镇信用社等部门召开调度会。 

冯兴忠指出,

牛棚镇召开 专题民主生活会

8月30日,牛棚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自治县委常委、

县残联到牛棚镇开展 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

近日,县残联联合

威宁彝族撮泰吉威宁彝族撮泰吉
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

威宁党参威宁党参
威宁火腿

威宁火腿是贵州的传统特产,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就闻名海内外。威宁海拔2000多米,属高寒的乌蒙山区,漫山遍野生长着丰富的牧草,历史上畜牧业就十分发达,当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赶山放牧的习俗,猪牛羊同群为伍,运动量大,猪腿非常发达,肌肉结实饱满,肥瘦肉交错;本地的可乐猪法地猪等优良品种又有耐粗养耐寒的特点,瘦肉率高。从明洪武年间起,这里的彝族百姓就喜欢用火熏腌制腊肉,贮存食用,为制作威宁火腿创造了条件。威宁火腿,肉色棕红,色泽鲜艳,骨小皮薄,肉食细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腻。

威宁党参

主治气血不足的党参是专门出口东南亚的“贵州枝党”。威宁党参含糖量和含蛋白质较高,年产量在15万公斤左右。

威宁党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么站镇、金钟镇、新发乡、黑石镇、麻乍乡、哲觉镇、海拉乡、岔河乡、观风海镇、哈喇河乡、秀水乡、牛棚镇迤那镇、斗古乡、龙街镇、雪山镇、石门乡、羊街镇、小海镇、盐仓镇、双龙乡、板底乡2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威宁洋芋

威宁洋芋块大、产量高、品质优、退化慢、口感好,干物质含量高、耐运输、耐贮藏,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威宁洋芋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和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具有美容功效。

据传,明朝时威宁就开始种洋芋。由于特殊的土壤等自然条件,威宁洋芋产量大质量好远近闻名,种植面积40多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量4亿多公斤,产值约1000多万元,有“洋芋之乡”的美称。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八洞镇    下一篇 香山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