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青岗镇

青岗镇位于东经105°27′28″~105°35′32″,北纬30°50′55″~30°56′58″。在射洪县东部,东接仙鹤乡,南连官升镇、金鹤乡,西接大榆镇、文升乡,北邻仁和镇、曹碑镇。人民政府驻政府街48号,镇场镇距县城25千米。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青岗镇总人口为38691人。青岗镇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气候特点为云多雾重、冬暖春旱、无霜期长。
中文名
青岗镇
行政代码
510922110
身份证前6位
510922
长途区号
0825
邮政编码
629000
隶属政区
射洪县
行政级别
车牌号码
川J

目录

青岗镇青岗镇

青岗镇位于东经105°27′28″~105°35′32″,北纬30°50′55″~30°56′58″。

清初属务本乡二甲,宣统元年(1903年),设青岗乡。民国29年(1940年),设青岗乡。1950年,成立青岗乡人民政府。1958年,改为青岗公社。1985年,撤青岗区改建青岗镇(县直属镇),青岗乡改为青岗办事处。1992年,由原文化、万富、青岗、里仁4乡合并组建青岗镇。

气候特点

该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粮食总产1992万公斤,生猪出栏53800头,种棉6032亩,油料总产133万公斤。人均纯收入实现4037元,人均增加450元,增长12%。为了改变传统的大农业思想,该镇党委政府认真调研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基地的带动作用,在小洋村建立了优质抗虫棉基地,在公路沿线进行了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20多个优良品种展示,并建立榨菜基地,在皂角村、涌滩村建立了蔬菜基地。在通家山建立了中药材基地;在5个村建立家禽家畜养殖基地,大力推广“猪——沼——园”等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对大旱造成的灾害,该镇在涌滩村、皂角村、马郎村搞了1000亩秋种现场示范带,全镇种植秋菜秋洋芋5000多亩,千方百计把旱灾损失降到了最低。

行政区划

青岗镇青岗镇

青岗镇区划

510922110001 121 街道社区 

510922110201 122 三官村 

510922110202 122 车家沟村 

510922110203 220 玉皇村 

510922110204 220 渔垭村 

510922110205 220 马鞍山村 

510922110206 220 利和村 

510922110207 122 皂角村 

510922110208 122 涌滩村 

510922110209 220 五星村 

510922110210 220 罗家沟村 

510922110211 220 小洋村 

510922110212 220 马郎村 

510922110213 220 马桑坝村 

510922110214 122 三溪口村 

510922110215 220 改良村 

510922110216 220 鹿子山村 

510922110217 220 磨滩桥村 

510922110218 220 三和村 

510922110219 220 袁家庵村 

510922110220 220 幸福村 

510922110221 220 金仙村 

510922110222 220 新店子村 

510922110223 122 白云村 

地方人口

青岗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8691 

男:19858 

女:18833 

家庭户户数:11126 

家庭户总人口(总):34120 

家庭户男:16984 

家庭户女:17136 

0-14岁(总):9199

0-14岁男:4796

0-14岁女:4403

15-64岁(总):25847

15-64岁男:13432

15-64岁女:12415

65岁及以上(总):3645

65岁及以上男:1630

65岁及以上女:201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3829

地方特产

糍粑块糍粑块

糍粑块

糍粑块,米食,特点:色泽棕黄,皮酥内软,香脆味美,咸鲜微麻。烹制法:蒸、炸。此品为四川民间小吃。

以糯米入热水中浸泡半小时,旺火蒸熟,加花椒、食盐,装入木盒。待冷却后,翻在案板上,改长方条块,再横切成厚1.5厘米宽的块子,下油锅炸至呈金黄色即成。

操作要领:用旺火蒸熟,炮硬要适度;用中火炸,油烧至冒大烟时才下糍粑块,轻轻拨动,使受热均匀,不粘连。

附近景点

陈子昂读书台陈子昂读书台

陈子昂读书台

陈子昂读书台位于射洪县城北23公里处的金华山上,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其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祖师殿一带,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陈子昂立旌德碑于读书堂前。中唐后政局混乱,战争频仍,学堂因之衰废。宋嘉裕年间,邑令庞子明在其遗址建拾遗亭。明初,拾遗亭已毁,廉承务逍于旧基建屋塑像,并立明远亭于其侧,成化时,县令郭镗立感遇亭,至清初,上述建筑全坍坏。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建方厅一大间,置匾额为古读书台,道光八至十一年,邑令钱秉德,汪澍移读书台于岭后梧岗山。光绪六年(1880年),知县文芳等捐资劝募,拆去短垣,芟除荆莽,于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增葺大厅三间,额拟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额拟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增修。

四川省射洪县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内的一块臭石吸引了众多的游人。臭石,于明代嘉靖年间由射洪县人杨最任云南副使时,从曲靖县带回,放置在金华镇江西街一小院内。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仙台    下一篇 西平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