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厦门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位于美丽海滨城市厦门市,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学院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建成一支高、精、专师资团队。厦门工学院以发展教育、振兴中华为己任,以“百年树人,百年名校”为愿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不断攀登教学科研水平新高峰。
中文名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英文名Xiam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    称厦工院校    训明志 博学 修身 力行
创办时间
2009年所属地区中国·福建·厦门类    别民办高校学校类型理工学校属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主要院系
机械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等现任校长蔡远利

目录

厦门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位于美丽海滨城市厦门市,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学院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成园林式、生态型、数字化校园。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建筑风格古朴厚重,环境优美宁静,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办学条件十分完善,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氛围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院系设置

学院目前设有机械与材料学院、电子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七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开设23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范围招生。

师资力量

学院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建成一支高、精、专师资团队。高薪聘请国内外优秀学者、教授、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海归人士来校任教任职。现有专任教师46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4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330人。

办学宗旨

学院以增强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为引领,强化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导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翻转课堂、MOOCs等现代教育手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受社会、企业青睐。每年的就业率达到97%以上。学院秉持“明志、博学、修身、力行”的校训,开展博雅通识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教导学生把立德做人摆在第一位。君子以厚德载物,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完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

学院与省内外大型名企开展教学和科研的深度合作。与中国移动中国通信、厦门厦华、厦门厦工、上海杰盛通信、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软国际等公司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校内外教学联通互动,学以致用,实现产、学、研的相结合。

对外合作

学院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与西安交通大学华侨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加拿大威尔弗雷德·劳里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高位嫁接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发展目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厦门工学院以发展教育、振兴中华为己任,以“百年树人,百年名校”为愿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同心同德,尽心尽力,转变观念,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攀登教学科研水平新高峰。

校训诠释

厦门工学院将建设成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相配套、特色明显、专业优势突出、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的高等学校,将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校训是学校精神的体现,这种永恒的精神通过潜移默化成为学校的灵魂,她将永远指引和激励师生们在人生道路上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勇前进,为把厦门工学院铸就成“百年名校”而努力奋斗。

明志

源于班固“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旧唐书》“励志于文学” ;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志,旨在要求志存高远,明确人生目标,勤俭淡泊,吃苦耐劳,自强不息。

博学

源于朱熹“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能十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博学,旨在要求博采众长,学识渊博,慎于思考,躬身力行,学无止境,终身不辍。

修身

源于《礼记 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心正,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旨在要求修德养性,遵纪守法,修身为其首,治学为其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力行

源于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论语》“言必信,行必果”。旨在要求行胜于言,知行合一,敢于创新拼搏,锲而不舍,兢兢业业。

学院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到“明志、博学、修身、力行”,真正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现代知识结构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学院领导

吴季怀  厦门工学院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侨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国际电化学学会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物理结构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留学生同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化学学会副理事长。1998年至1999年留学日本东北大学。长期从事新型材料和化学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近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在J Am Chem Soc、Adv Mater、Adv Funct Mater、Chem Commun等国外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300余篇论文并被SCI收录100多篇,发表《材料科学基础》、《高吸水保水材料》二书。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教学成果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建省教学名师”、“福建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蔡远利  厦门工学院校长、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学科发展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原自动控制系主任、自动化实验中心主任、陕西省数字技术及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民主监督委员会主任、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1998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2000-2003年被新加坡科技集团(ST)等聘为技术顾问(咨询专家),2003-2004年为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访问教授,2005-2006年被聘台湾元智大学客座教授。此外,还担任美国航空宇航学会(AIAA)Senior Member,中国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科技委委员、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究(分)中心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空间及运动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负责人、陕西省精品课程《自动化专业概论》负责人、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自动化专业导论》负责人,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国内外多家学报编委,全国“百优”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等。

长期从事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飞行器制导与控制、飞行动力学、嵌入式系统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航空基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大型企业合作项目等4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EI等收录70余篇次,编写并出版教材、著作4部。曾获国尾武青年科技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Rockwell Automation Teacher Award等科研、教学奖励多项。已经培养毕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80余名,在读硕士生、博士生28人,博士后3人。

陈少牧 厦门工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暨建筑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委。主要从事政治理论、管理学、建筑历史,古城古建筑保护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暨多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多项。参与编著《商务谈判原理与技巧》等专著暨教材多部,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各级各类学术论文近百篇,多数为国内较高水准的学术核心刊物,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和其他学术刊物载。

曾讲授过《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共党史文献与人物》、《现代广告学》、《国际商务谈判》、《公共关系学》、《现代城市管理学》、《建筑历史》、《古建筑保护》、《行政管理学》、《现代社交礼仪》等多门研究生暨本科生课程。曾获得   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华侨大学优秀教师、华侨大学教学科研特别优秀奖、泉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被授予泉州市首批高级人才荣誉称号。

担任福建省党史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泉州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会会长、泉州市李贽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泉州市诚信促进会副会长等。

田晓皋  厦门工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曾担任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总支书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等职务。兼任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陕西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常务理事、咸阳市科技发展联合会副主席、西安市雁塔区科技协会副主席等。曾任日本庆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任西安交通大学、松下电工中日联合实验室主任。从事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曾获西安交通大学教学优秀奖。曾编著《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方法》等教材。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并获奖多项,其中《地下输油管堵点检测方法及仪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奖和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易贝乐(北京)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下一篇 坌处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