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中文名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创办时间
- 1959年
- 所属地区
- 四川省德阳市
目录
学校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建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的旌湖之畔。
在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一路应运起肇、应时而变、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成为了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发展前景最好的高职学院之一。
建立高职学院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四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确立了“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开创了“省市共建,社会共享”的全新办学局面,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职教惠民,服务社会”的辉煌办学成就,构建起了“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格局。目前,学校占地1200余亩,在校学生12176人,仪器设备总值约1.3亿元,固定资产达8亿元,馆藏图书约85万册。千亩校园枕水而建,因势造园,既有芳草萋萋、枝疏叶浓的园林之妙,又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传来的琅琅书声……处处透出和谐的人文氛围和清新的现代气息。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969人,其中正高、副高204名,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6名、“省级教学团队”4个。聘有数十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建立有6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强化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现设有13个教学系部,建立了成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3个技术中心、11个研究所(中心)等教学、实训、科研机构,开设有57个专业或专业方向,是全国机械行业“数控”、“焊接”专业的牵头院校,拥有数控、焊接、电气等一批国家、省级精品专业,形成了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组织我校与西华大学、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我校面向四川省招收了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两个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生。学校探索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被教育部誉为“1221”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推广。
学校秉承“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学,从严治校,精心育人”的办学方针,以创新的育人精神为每一位学生求知治学、强化技能、全面发展铺设成长成才之路。目前,21个民族的近300名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求学,学校开设了清真食堂,逢重大民族节庆日还组织开展庆祝活动,为各民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我校已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互派师生,交流学习。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大赛中屡获大奖,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学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5万余名各类人才,涌现出了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
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单位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院校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党委组织部、统战部 党委办公室、宣传部 纪委办公室、监审处 工会(离退休党总支)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团委
机电工程系 电气信息工程系 材料工程系 经济管理系 建筑工程系 外语系 艺术系 旅游管理系 体育工作部 基础教学部 车辆工程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数控中心 电气中心 焊接中心
信息中心 成教部 培训中心 学报编辑部 图书馆 产学结合办公室 示范建设办公室 教学设备管理处
学院办公室、外事办公室 人事处 计财处 招生办公室 就业指导办公室 教务处 教学督导室、高等教育研究室 科研处 保卫处 资产及后勤管理处 基建办公室 教育教学督导室
后勤服务中心 环境办公室 招标办公室 实习工厂 职业技能鉴定所
机械工程技术研究所 云技术应用研究所 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 智能控制研究所 电气技术中心 汽车与机电技术研究所 建筑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与服务中心 艺术设计与创作中心 现代企业管理与咨询中心 旅游研究中心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