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柳林镇

柳林镇位于徽县东北部,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境内气候温和湿润,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704毫米,水、光、热、土地、森林资源丰富。东临秦川,南通巴蜀,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是陇南有色金属开采加工基地。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区综合实力十强乡镇”、“全省财政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甘肃省明星乡镇”和“全国知名乡镇”。乡镇总户数2257户,乡镇总人口9063人,乡镇从业人员 5421人。
中文名
柳林镇
行政代码
621227104
身份证前6位
621227
长途区号
0939
邮政编码
746000
隶属政区
徽县
行政级别
车牌号码
甘K

目录

柳林镇区划

柳林镇柳林镇

621227104200 220

柳林镇人口数据:

柳林镇柳林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1731 

男6560 

女5171 

家庭户户数3136 

家庭户总人口(总)11134 

家庭户男6004 

家庭户女5130 

0-14岁(总)2631

0-14岁男1351

0-14岁女1280

15-64岁(总)8424

15-64岁男4837

15-64岁女3587

65岁及以上(总)676

65岁及以上男372

65岁及以上女30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0113

工业发展

经过不懈的努力,

大办工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发挥乡镇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小城镇真正成为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栽体,是柳林镇工商业发展的一大特色。经过科学测绘规划,对街区东西延伸,南北扩展。并修建多层商业门店和商品住宅,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搞好街区的照明、供水、供电、交通、通讯吒卫生、环保、绿化、美化工作,大力发展商业、交通运输业,

近年来,

附近景点附近景点
吴玠墓景区

地方特产地方特产
徽县紫皮大蒜

徽县紫皮大蒜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的特产。“徽县紫皮大蒜”是芳香族调味蔬菜上品,营养极其丰富,不仅兼具医疗和保健功能,而且是风靡全球的兰州拉面的重要佐料。徽县紫皮大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农业环境条件,徽县“三蒜”产品享誉省内外,紫皮大蒜是徽县土特产品家族中栽培历史最悠久、种植面积最大、生产效益最好的经济作物。2003年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5年取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2007年注册品牌商标4枚、2008年获得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13年亩均产值达到6000元。

徽县是全国秋播越冬大蒜最适宜的产区之一,“徽县紫皮大蒜”蒜头形状玲珑,鳞瓣饱满,瓣皮乌紫、肉质脆嫩、汁液粘重、芳香浓烈、辛辣适口、营养丰富,是食用和调味的佳品,亦可入药,为地地道道的特色产品。

2014年,徽县紫皮大蒜种植协会申报的“徽县紫皮大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徽县紫皮大蒜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徽县所辖泥阳镇、江洛镇伏家镇、栗川乡、银杏树乡、城关镇、水阳乡等7个乡镇103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4′00″~106°27′00″,北纬33°33′00″~34°11′00″。

徽县银杏

银杏又名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其全身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用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地处陇南山区的徽县,由于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原因,栽培银杏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嘉陵镇田河村,至今就生长着153棵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形成了一个全国都十分罕见的银杏树群落。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加上一直不知道银杏树开发的巨大商业价值,田河村人守着这些祖先留下来的“宝树”却受了一辈子的穷。直到1994年,为了振兴当地的经济,县上组织有关人员到安徽山东湖北等地参观,发现这些地方的0都把银杏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受到启发。后来,田河村人根据外地的经验,利用银杏这一资源优势,开发了“银杏人家”旅游项目,形成“吃银杏果、品银杏茶、赏银杏景”的一条龙旅游开发格局,效益不错。由此带动了全县银杏产业的发展。徽县县委、县0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将银杏产业作为一项富县富民的产业来抓。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下,徽县广泛发动群众,采用林粮间作、地埂栽植、早果丰产密植、荒山造林等多种栽植模式,大力栽植银杏树。截至2002年,该县银杏树已发展到13.6万亩,达700万株。

甘肃省徽县柳林镇城关镇嘉陵镇、伏家镇、江洛镇、泥阳镇、永宁乡、水阳乡、虞关乡、银杏乡、栗川乡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金徽酒

翻开金徽酒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几个词之于金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辉煌、沉寂、变革、崛起。是的,金徽在甘肃酒业的发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

陇酒是有渊源的,陇酒文化是厚重的。金徽酒的文化不仅有根有据,而且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在历史的长河中,徽酒犹如一叶永不停息、凌浮波流的扁舟,树帜在陇酒文化的潮头,乘风破浪、扬帆前行。距今4000多年以前,徽县就开始了蒸馏酒酿制。1134年,创立了雄霸一方的历史名牌“金徽酒”。

有人说,酒的文化内涵就是酒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是经不起考验的。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在徽县东北部河谷地带的甘沟四坪山繁衍生息。上世纪50年代,人们从甘沟四坪山发掘出来大量的陶器,其中的酒器和谷物发酵器具足以证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已经开始认识用谷物酿造美味的规律和方法,这也为徽县蒸馏酒起源于西汉以前的说法提供了事实依据。有关徽酒的正式记录,来自于南宋抗金名将吴介。1134年,他与兄弟吴粼在徽县仙人关大破金兀术的十万铁骑,大捷庆功时由于酒具短缺,将士们便用金兵的头盔来盛酒痛饮,“金盔酒”美名由此而生。后来的人们叫顺了嘴,“金盔”便成了“金徽”。明清时期,徽酒经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齐聚伏家镇傍“神泉”争“海眼”,出现了很多的酿酒作坊,像“晋绅坊”、“永盛源”、“宽裕成”、“金隆魁”、“公信福”等驰名的酒坊数十家。尤其是陇南春的前身“永盛源”得其要津,清初康熙大帝出巡陇南后对其酿制的徽酒大加赞赏,并钦点为宫廷贡品,于是徽酒声名远播。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暂告安全    下一篇 南山街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