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源镇
- 中文名
- 漳源镇
- 行政代码
- 140430104
- 身份证前6位
- 140430
- 长途区号
- 0355
- 邮政编码
- 046000
- 隶属政区
- 沁县
- 行政级别
- 镇
- 车牌号码
- 晋D
- 辖区面积
- 137km2
- 人口数量
- 约1.32万人
- 人口密度
- 96人/km2
目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三强战略”和“创环境、上项目、促发展”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创优环境,突出招商引资,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抓住发展机遇,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向前发展。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大关,达到2143元。
漳源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8925
男:4726
女:4199
家庭户户数:2344
家庭户总人口(总):8378
家庭户男:4379
家庭户女:3999
0-14岁(总):2403
0-14岁男:1264
0-14岁女:1139
15-64岁(总):5862
15-64岁男:3176
15-64岁女:2686
65岁及以上(总):660
65岁及以上男:286
65岁及以上女:37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018
种养业持续发展。在种植业方面,全镇种植玉米16000余亩、小麦3200亩、沁州黄3000亩、芦笋200亩、优质枣150亩、优种核桃4600亩,是全县核桃种植大镇。在养殖业方面,全镇养牛6000多头,羊14000余只,引进外商李林林建成了养鸭及加工、孵化、销售为一体的玉泉水产养殖基地。目前全镇养鸭突破5万只。实行庭院经济,户户养土鸡,全镇农户散养土鸡14.5万只,2000只以上养鸡大户6户。今年以来,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养兔,村村养,户户养,全镇共养兔2.8万只。
民营经济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建成了年创利税7万元的预制厂2个,新建砂厂一个,年创利税12万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集中办学,改善条件,提升质量,创出品牌,办出特色”为宗旨,新办寄宿制学校三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卫生工作,加强村级医疗所建设,村村建起了卫生保健站,配齐了卫生保健员。
基础设施大有改观。近年来,借全市“村村通”的强劲东风,多方筹措资金近200万元,修通了30公里水泥路(油路),全镇2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
产于山西省沁县(古称沁州)的一种小米。该米品质优良,独具特色,食之甜香松散,非常可口,由于具有高营养价值,被誉为“小米之王”。是我国四大名米之一。
“沁州黄”小米在1919年参加印度国际博览会便饮誉海外。在国内连续被评为一级小米,获“全国最佳小米”称号。小米“沁州黄”为什么叫“吴阁老”呢?这里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在明代时,沁州檀山一带有座古庙,庙里住着几位和尚,生活清苦,免不了忍饥挨饿,他们看见庙周围的土地荒芜,就开垦出来,种上了糙谷。经过几年的精心栽培驯化,糙谷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种谷子,色泽蜡黄,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晶莹明亮。煮成饭后松软可口,味道清香,越嚼越香,遂起名为“爬山糙”。
清代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吴 ,沁州人士,人称“吴阁老”。在衣锦还乡时,听说“爬山糙”品质极佳,状似金珠,熬稀饭锅边不挂米粒,蒸饭、切饭香甜味美。为了证实传言,便亲自到檀山庙内品尝,方知名不虚传。当时他嫌“爬山糙”名字不雅,便称之为“沁州黄”。在还朝时还带了一些小米献给康熙皇帝。康熙食后,大加赞赏。这样“沁州黄”便成了年年向皇帝进贡的珍品。因吴阁老使“沁州黄”名扬朝野,久之,“吴阁老”也就成了“沁州黄”的代名词。
“沁州黄”是一个特殊品种,与一般作物宜种在肥沃土地不同。“沁州黄”只长在沁县次村乡檀山、王朝、石料、钞沟、东庄等十多个自然村,约1333公顷的土地上耕种,每公顷产量约1500公斤,总产量37.5万公斤。把“沁州黄”引种到外地种植时,第一年尚有“沁州黄”的特色,第二年便会变种。据化验分析,这一带属含碎料浆石的深褐色粘性土壤,耕种时既不能施磷肥,又不能施氮肥,否则就会减产。
“沁州黄”不但煮饭味美甜香,营养价值也高于一般小米。当地百姓称其为“金珠子”,并且有一句民谚:“金珠子,金珠王,金珠换不来沁州黄。”经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检验分析,“沁州黄”脂肪含量高达4.22%,比一般小米高l%~2.5%;可溶性糖类的含量为1.6%,也非普通小米可比;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高于一般大米、白面;其粗纤维含量则低于其他粮食品种。据分析,“沁州黄”得宜于独特的气候、土质,沁县地处太行山深处,古语云:“万峰环列,气候早寒”。也就是由于这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别适宜于谷子的生长发育,因此“沁州黄”才谷香味浓,植物脂肪、可溶性糖类、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普通小米、大米等。《中国谷子品种资料目录》中编入的11000多个谷物品种,经专家鉴定没有一个品种能比得上“沁州黄”。
常食此米可治疗脾胃虚弱、反胃呕吐、腹泻等,还具有养阴、壮阳、清热、利尿等功能,对高血压、皮肤病、炎症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有肾病者直常食,脾胃虚者宜久食。因此,“沁州黄”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在国际博览会上均受到许多外国客商的好评。
是沁县民间晚餐常见的一种饭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米圪糁。配料按季节选用豆类(大白豆、大绿豆、黄豆),蔬菜类(红薯、土豆、南瓜、北瓜、鲜豆角、红萝卜、白萝卜、芹菜、干豆角、南瓜条)、野菜类(苦苦菜、玉谷菜)。品种可多可少,数量根据喜爱,各取所需,适量为宜。调料多用葱花、蒜片、精盐、食油、醋烹炝入锅。具体做法:锅里盛清水置旺火上烧开,先放入豆类、小米、略煮一阵,再加入易煮的蔬菜,熬熟后,投入香柱细的白面条和三和面条,沸熟后,放盐,定好口味起锅。另用饭勺将食用油在火上加热,将葱花或蒜片炸出香味,点醋成汁,烹入“和子饭”内搅匀即成。食时,香味四溢,味美可口,然后再配小菜,如小葱、水萝卜更佳。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