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屯字镇

据传,屯字集所在地形象“屯”字故得名屯字镇。 屯字位于镇县东南,距县城25公里。眉肖公路横穿境内,交通方便。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1万亩。辖14个行政村,27880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屯字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屯字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1998年工农业产值达5717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159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1284元。果园建设已形成规模,累计面积达1.1万亩,年产果品3500吨以上。1997年新修了占地53亩的综合农贸市场,可容纳固定摊位2000多个,年销售额达1600万元,年创利税11万元。
中文名称
屯字镇
行政代码
621027101
身份证前6位
621027
长途区号
0934
邮政编码
745000
隶属政区
镇原县
行政级别
车牌号码
甘M
辖区面积
121km2

目录

屯字镇屯字镇

屯字镇位于镇原县东南部,距县城25公里。镇域东接上肖乡,西连城关镇,南界泾川县,北与太平镇、临泾乡毗邻,总土地面积23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2万亩,其中山地73595亩,川地10424亩,塬地38447亩。全镇辖20个行政村,163个自然村,11454个农户,51187 口人,其中农业人口49615人。全镇共有机关单位32个,干部职工885人,固定个体工商户500户。

经济发展

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6亿元,农业生产总值达到90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36元,粮食总产量17828吨,人均产粮360公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在全镇形成了塬区以苹果为主、川区以瓜菜为主、山区以草畜为主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屯字镇屯字镇

2006年建成白马至太阳池、屯字至曹路两条通村油路。户户通电,自来水管线遍布塬面13个村,通讯网络覆盖全镇。全镇梯田总面积达到71647亩,退耕还林总面积达到18980亩。小城镇面貌日新月异,自2005年以来,镇政府先后投入资金374万元,连续实施了排污、铺油、美化、亮化、绿化等工程,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区建成面积0.8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常住人口1.5万人。2006年被命名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镇”、“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商贸流通日益活跃。镇区拥有固定个体工商户500户,建有年交易额4000多万元的综合农贸市场和日交易量600头的家畜交易市场各一处。每逢农历一、四、七集日,客流量达3万多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兴农战略深入实施,2004年被评为“全市科技工作先进乡镇”。医疗卫生水平逐年提高,屯字中心卫生院达到甲级中心医院和一等甲级医院标准。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镇文化站被评为“省级示范文化站”。人口计生工作水平较高,2006年镇计划生育服务所被国家人口委命名为“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生态旅游事业蓬勃发展。镇原“三池”中有太阳池、白马池两座位于境内,均系天然湫池,风景秀丽,水域面积都在300亩以上。2003年投资兴建的太阳池生态旅游区,现已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综合楼、美食城、泊船码头等,初步具备接待游人的能力,是避暑、旅游、娱乐、休闲之胜地。

行政区划

屯字镇区划

621027101200 220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7366 

男13982 

女13384 

家庭户户数6327 

家庭户总人口(总)26108 

家庭户男13042 

家庭户女13066 

0-14岁(总)8136

0-14岁男4370

0-14岁女3766

15-64岁(总)17757

15-64岁男8888

15-64岁女8869

65岁及以上(总)1473

65岁及以上男724

65岁及以上女74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7310

城镇动态

镇原县屯字镇政务服务中心实现规范化运行

潜夫山森林公园潜夫山森林公园
潜夫山森林公园

距离

镇原杏镇原杏
镇原黄花

黄花菜在镇原叫金针菜,这大概是它像一根放大了的赤黄明灿的金针才有的名字吧。晋代御史中丞周处说:“怀妊妇人佩其花,则生男,故名宜男。”宜男则是它的别名。黄花菜还有萱草、女儿花、忘忧草等别称。然而,叫花也好,称草也罢,它并没有能够登上花卉的大雅之堂,以花色金灿而受到人们的称道,到头来却以它的美味、营养丰富倍受青睐,在招待宾客、家庭宴会的餐桌上扬名。

镇原盛产优质黄花菜。特点是花苞长、色泽黄亮、肉厚、味美纯正、营养成份高。镇原黄花被外贸部命名为“镇原黄花”。

镇原黄花菜之所以有名,还与金口品尝并钦定为御菜的皇帝有关。明代正德年间,镇原人许理进士及第,博得皇帝赏识,任职京城。当他离京省亲时,皇帝对他说,镇原是干旱贫脊之地,生活在那里的百姓必定很苦,你代朕向他们问好。许理恭敬承诺。许理回到家乡后,向乡亲郑重转告了当今皇上的问候,乡民遥望京都,感激圣上记挂他们。临近返京时,憨厚纯朴的乡民想给皇上捎点东西,表表山乡臣民的心意,他们觉得,猪牛羊肉,京城不缺,鱿鱼海参,这里没有。经许理同意,最后选定三样山乡特产:小蒜、旱烟、黄花菜。到京城后,许理就把这些礼品送交御膳房。正德皇帝逐一品尝,他喝了小蒜炒的小菜汤,感觉清香扑鼻,余味无穷;吸了旱烟,认为烟味醇正,解闷过瘾;黄花菜配制的菜肴色味俱佳,美不可言,大加赞赏,还叫侍从嫔妃分享。经御医鉴尝,认定黄花菜有镇静、清热、明目之功能,皇帝当即吩咐御膳房把黄花菜定为御菜。这样以来,镇原黄花菜就身价百倍,九州闻名,不仅贡奉京都,更热销全国。

镇原杏

镇原县被誉为天下第一杏乡,杏树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个大味甜而外畅不衰。2004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通过认证,被评为“中国杏乡”称号。

为了把该县红杏文化和杏产业做大做强,打造镇原红杏名片,加快镇原杏产业发展步伐,县委-部组织编印了《华夏红杏之乡镇原》一书,它是该县第一部系统反映红杏文化渊源、历史传承、红杏产业发展的综合类图书。2005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

起源于我国北方,在黄河中上游的泾水流域,无论平原、山川,还是丘陵砂荒,都适宜生长。镇原县地处泾水流域上游,境内良好的自然风光条件,为杏树的生长造就了天然适生地,且杏树栽培历史久远,距今大约三千多年,传说本县独特的姓氏—杏姓,盖因其祖上喜植杏树而被周王室封之为“杏”。杏姓氏的诞生,充分说明了远在上古时代,镇原人民就有栽培杏树的习惯。自古至今,镇原人民寓杏为兴,视杏为荣,祖祖辈辈广栽杏树于庄前屋后,田间地头,素有“红杏之乡”的美称。到2006年底,全县杏树已发展到28.55万亩,2854.6万株,占全县经济林面积的65.5。2006年全县杏产量2040万公斤,产值3060万元,收入1989万元,人均纯收入40.63元。由于栽植广泛,使杏树分布极广,品种庞杂,传统上大体分为山杏和家杏两大类,但都源出一祖。成片栽植的山杏多分布在西北部的荒山、沟坡及梁峁上,面积较大,固土护坡作用显著,生产上以仁用杏为主,产量低,商品率不高。家杏集中分布在群众庄前屋后,山湾地边和县中部及中南部,经过近几年的栽培管理,抚育改良,嫁接改造,大部分已变成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商品率较高。由于生态条件,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的不同,形成了中部及中南部的杏树生长量和结果性状明显好于西北部。

镇原县杏产品——杏仁,早在1954年就打入国际市场,年出口20吨,香漂四海,深受欢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对杏资源的再研究、再认识,在综合多方意见和建议、外出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决心把开发杏经济作为全县商品生产的一个龙头产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来抓。二十多年来,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全县人民,立足优势,艰苦努力,以规模栽植为基础,加工增值为突破口,栽、管、加、销并举,农、工、商、贸结合,同念杏子经,大搞杏经济,进行系列开发,历风雨、经沧桑,小杏子做成了大文章,以杏产品加工业为龙头的一条龙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颇具规模的杏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走出了一条具有陇东地方资源特色的强县富民的好路子。2006年产杏干204万公斤,杏核255万公斤,杏产量仅次于拥有大片野生杏林的新疆沙河县,名列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全县杏产品加工企业曾发展到110家,从业人员达到5400人,经过企业重组,目前共有杏产品加工企业26家,其中集体1家,个体25家,从业人员1092人,杏制品除奶油杏肉、甘草杏两大主导产品外,新研制有八宝杏、808果王、杏子糕、天然蜜杏、葡萄杏王、杏脯、杏酱等20多个杏系列产品,曾获国际、国内20项大奖,行销吉尔吉斯、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全国20多个省、市。2006年生产各类杏制品10190吨,完成产值6410万元,销售收入3516万元,实现利税187.9万元,发放职工工资463万元。

大面积栽植杏树,不仅绿化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抑制水土流失,同时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满山遍野,千沟万壑,片片村舍被盛开的杏花覆盖,身临其境,不得不使人联想起古人笔下“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日出杏花繁” 、“红杏枝头著东风,十里烟村一色红”的胜景,自然风光让人陶醉。

通过改革开放,产业开发,镇原人民一占天时,二占地利,三占人和,艰苦努力,真抓苦干,开拓进取,使杏子的产业化生产走上正轨,产加销成龙配套,规模发展,2004年镇原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杏乡”。

镇原烧鸡

镇原烧鸡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的特产。镇原烧鸡是将脱毛去脏的鸡肉,炖入久存的卤汤中,加入多种调料后,炖卤烂熟的鸡肉,其味甚佳、其色甚鲜,在镇原风味小吃中颇负盛名。

烧鸡,是将脱毛去脏的鸡肉,炖入久存的卤汤中,加入多种调料后,炖卤烂熟而成,其味甚佳、其色甚鲜,在镇原风味小吃中颇负盛名。

民国时期,镇原县城郭家绪儿的鸡肉做得最好。迟于郭家绪儿的张生杰,后来居上,取而代之,成为县城最有影响的烧鸡大户。传说在这之前,张生杰刚开始1肉时,因为生意不好,白天买不了几只,只好叫卖到半夜方能卖完。于是,就得了个“张半夜”的绰号。后来,郭家绪儿去世了,他就成了镇原卖烧鸡的领头雁,仍要叫卖到半夜。不过,这时候的“张半夜”不是白天卖不完,而是供不应求,至深更半夜,还是打发不完络绎不绝的顾客,“张半夜”由贬而褒,一直沿用到他业止。如今,张半夜虽然已不在世,其侄子却继承叔叔的手艺,成为目前镇原传统烧鸡的佼佼者。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松山镇    下一篇 疑犯追踪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