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乐镇
- 中文名称
- 湘乐镇
- 行政代码
- 621026105
- 身份证前6位
- 621026
- 长途区号
- 0934
- 邮政编码
- 745000
- 隶属政区
- 宁县
- 行政级别
- 镇
- 车牌号码
- 甘M
- 辖区面积
- 146km2
目录
湘乐镇位于宁县东区子午岭林缘区,镇政府驻地湘乐街距宁县城35公里。
1981年设乡,1985年撤乡建镇。现辖14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镇域面积147平方公里,由宇村塬、湘乐川、平道川、小坳塬四个区块相间构成,地形破碎,立地条件较差。年降水量574毫米,平均气温8.7oC,无霜期170天左右。全镇现有6461个农户,25247口人,其中农业人口23775人;耕地5.53万亩,其中川地0.87万亩,塬地2.23万亩,山地2.43万亩;林地3.8万亩,其中疏林地1.1万亩,成林地2.7万亩。
湘乐镇位于宁县东部子午岭边沿,总土地面积23.3万亩,耕地面积5.55万亩。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年均气温8℃,全年无霜期164天。平均海拔1250米。
湘乐镇党委、政府开展了绿色生态和谐家园建设活动,共绿化公路70公里,村庄院落41万平方米,栽植金枣1200亩、苹果树1000亩,开展了1.9万亩退耕还林地荒山补植补造工作,同时建成了庞川百亩设施化瓜菜生产示范点。镇上还建成了平道川千头养牛小区,落实了黄牛改良、圈舍改造、饲草青贮三项措施,使该镇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该镇积极实施国投项目6个,先后完成投资46万元的湘洞公路以工代赈项目、投资190.4万元的瓦窑村整村推进项目和投资10.8万元的任劳小学危改项目,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00万元。并先后完成了投资80万元街区整修和铺油罩面工程,投资120万元整修了湘庞、
设施农业、劳务输转和二三产业日益成为拉动宁县湘乐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三大“引擎”。在这三大“引擎”拉动下,2008年上半年,湘乐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元,比同期增加135元。湘乐镇扶持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农民进城或就近就业创业。红红火火的二三产业成为湘乐镇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湘乐镇有五分之一的农民从经营土地转向经营二三产业,经营性收入占上半年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湘乐村立足位处街区的优势推动小城镇建设,全村550户住户中就有本地和外地个体工商户257户。 该镇规模设施养殖的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到2008年6月底,湘乐镇累计建成设施养殖小区3个,设施养殖户达到1037户,全镇牛、猪、羊等大家畜饲养量达到11500头(只)。在庞川村,向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日光温室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2008年上半年,全村日光温室种植的瓜菜达到780吨,户均收入3500元。该镇已建成日光温室950亩,其中510亩
湘乐镇区划
621026105200 220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2465
男11758
女10707
家庭户户数5165
家庭户总人口(总)21776
家庭户男11253
家庭户女10523
0-14岁(总)6295
0-14岁男3313
0-14岁女2982
15-64岁(总)15098
15-64岁男7863
15-64岁女7235
65岁及以上(总)1072
65岁及以上男582
65岁及以上女49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2185
宁县九龙金枣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特产。宁县九龙金枣又名宁县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
枣系多年生鼠李科落叶乔木,在庆阳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相传宁县地方特产——大枣在周代即作为方物进贡王室(进贡朝廷),因而得名“晋枣”。唐时武则天特别喜用,因之声名更加远扬。庆阳的枣主要分布马莲河流域的庆城以南川道地区,其中在宁县境内比较多见。驰名中外的为宁县九龙金枣(主要是宁县晋枣),在当地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在《诗经》和隋唐史志中均有记载,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 宁县大枣即九龙金枣主要品系有吊枣(即晋枣和马牙枣,统称九龙金枣)、夏枣(又名圆枣)和冬枣(又名相枣或木枣)三种。晋枣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是枣产品中的当家栽培品种。
宁县黄甘桃,因产于宁县九龙川流域菩萨庙村,又名“菩萨庙黄甘桃”,品名远播,享誉西北。其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1977年经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普查鉴定,筛选出17优良鲜食、加工品种,黄甘桃是其中鲜食类优质品种之一。黄甘桃果实饱满,单果平均重150g,最大果重200g,果面底色绿黄,阳面有暗红晕,果肉金黄色,近核处鲜红色,肉质细,纤维少,味蜜甜。
宁县特产琥珀罐头具有清脆、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维生素含量是花生仁的5倍,食用后可增加记忆力,延年益寿,为中老年人和儿童滋补膳食佳品。宁县琥珀罐头,采用当地纸皮核桃,以先进工艺和配方加工而成。1989年获甘肃省"兴陇杯"铜奖,1992年获甘肃省首届丝绸之路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银奖。1998年获甘肃省优秀新产品奖。从1989年开始即出口前苏联等国。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陈户镇 下一篇 父子的Working Hol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