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镇
- 中文名
- 金龙镇
- 行政代码
- 510121111
- 身份证前6位
- 510121
- 长途区号
- 028
- 邮政编码
- 610400
- 隶属政区
- 金堂县
- 行政级别
- 镇
- 车牌号码
- 川A
- 辖区面积
- 41km2
- 人口数量
- 约2.73万人
- 人口密度
- 666人/km2
目录
金龙镇境地处
金龙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乏日照,平均风速小,无霜期长,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具有春来较早、夏长、秋冬短的特点。
金龙镇区划
510121111003 121 骑龙社区
510121111215 220 獐子湾村民委员会
510121111216 220 良园村民委员会
510121111217 220 高粱村民委员会
510121111218 220 河源村民委员会
510121111219 220 谢杨坝村民委员会
510121111220 220 静因寺村民委员会
金龙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4359
男:12952
女:11407
家庭户户数:7243
家庭户总人口(总):24359
家庭户男:12952
家庭户女:11407
0-14岁(总):6265
0-14岁男:3400
0-14岁女:2865
15-64岁(总):15987
15-64岁男:8476
15-64岁女:7511
65岁及以上(总):2107
65岁及以上男:1076
65岁及以上女:103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3713
白塔临江
瑞光塔,俗称白塔,矗立在金堂县城南24公里处淮口镇外的蛇山上。背靠太平寺(俗称白塔寺),面临沱江,塔为楼阁式,塔基用条石砌成,面阔八米,塔身方形,十三层。通高三十三米,全用素砖建成。黄泥、白灰浆砌,塔身底层6.8米见方,各层渐次收缩,直至塔顶,每层均为仿木楼阁四楹三开间,所异于其他佛塔的是底层西方开门。层底有斗拱七个,转角铺作有假昂。塔为空心,内置右旋式顺时针砖砌磴道可达第十层。每层设佛龛,并在当心间有卷洞假门,左右侧门也有卷洞假窗。在第十层的内壁老墙皮上还有隐约可见的彩画痕迹和一条墨书题记,文日:“府城孙寄行宝祜(癸丑)仲夏吉日到此游”。
此塔原有铁铸高大塔刹,据传,清代被雷电击落,除此以外,此塔经历了千百年来风雨侵袭和地震威胁,却仍巍峨雄立沱江之滨,装点着淮州古镇,有力的证明了古代建筑水平和劳动人民的精湛艺巧。登塔眺望,远观山光,近览水色,绚丽景物,历历在目,发古幽思,激人情怀,确为一处市郊旅游胜地,白塔临江被列古金堂八景之一。
此塔究竟建于何时?据《县志》记载:“瑞光塔在怀口镇白塔山,创始无考,隔江为怀安军故址,则也唐宋来有之矣”。具体年代不详。过去大家公认为宋塔。近年在太平寺侧发现一块明嘉靖三十二年《培修本庙碑记》,其中有云:“佛塔胜景创自东晋,以至宋代绍兴十八年岁次戊辰之秋,寺住持僧悟明禅师经理培修”。加上太平寺曾有石刻楹联云:“太平古刹卓乃汉宣垂建;宝塔祥光原由东晋初修”。(此联已残,现砌于该寺北围墙上)塔基东面还有隐约可识的一副镌刻对联云:“晋武洪都×壁×;××怀镇塔碑×。”由于这些原因。遂又有塔建于东晋之说,依笔者之见,似仍应以建于宋代较为可靠。
一、西魏时,此地始建为金渊县,唐改金水,宋置怀军辖金堂、金水二县。东晋时,虽曾以此地建立金水戍,但仅为军队驻地,不是行政建置所在,是否有大量居民及佛寺?尚无确证。
二、隋代以前四川古塔多为木塔,据记载,隋代益州福感寺法聚寺塔,楚州、利州、信州舍利塔,隆州禅寂寺、梓州华林寺塔,雒县宝兴寺塔,晋源等众寺塔,都是木塔。唐宋时才多建为砖、石塔。
三、我国早期佛寺布局是“寺塔一体、塔踞中心”一般塔都建在寺庙中心,唐代以后,塔才移建殿后或另建塔院瑞光塔不在太平寺中轴线生,实即建于太平之塔院,亦可证不会早于东晋。
四、唐宋时,四川佛塔以方形为主。此塔亦为方形,而且门窗、过洞及外墙与塔室间均用宽4.5,厚1厘米的扁铁条加固,施工精良,这些做法都是四川塔固定的工艺规程。
五、宋人王象之于嘉定年间编纂的《舆地纪胜》对怀安军各塔,如三学山鹦鹉舍利塔、友提石塔等均有记载,但对此塔从未涉及。
根据以上各点,不能只看佛寺碑记和寺庙对联,有的虽可作为史料,但也有不少是寺僧为炫耀本寺资历而夸大其词甚至故弄玄虚。金堂瑞光塔从史料记载及其结构等看,说是南宋所建,更为可靠。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