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城关镇

城关镇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主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全镇土壤有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地带之分,属垂直分布与水平复合分布规律。南部山区有天然林地108679亩,其中有林地93178.5亩,灌木林15500.5亩,历年来退耕还林总面积和为516214.6亩,使全镇植被得到了较大改善。城关镇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越冬小麦、全膜玉米、马铃薯,经济作物有油菜、杂豆,蔬菜以韭菜、花椰菜、菜瓜、架豆出名.
中文名称
城关镇
身份证前6位
620524
长途区号
0938
邮政编码
741000
隶属政区
武山县
行政级别
车牌号码
甘E
辖区面积
115.54km2
人口数量
约4.4万人
人口密度
381人/km2

目录

城关镇城关镇

城关镇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主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全镇现有46个村委会, 15283户,43992人。区域面积115.54平方公里, 耕地40925亩,其中,退耕还林6481亩,年人均收入1286元。镇内交通便利,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电视。 

2000年以来,以旧城拆迁改造为突破口,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建成了具有现代格局和特色的新型城市,基本实现了再建一个新县城的目标。.

行政区划

城关镇区划

620524100001 121 东关社区 

620524100002 121 南关社区 

620524100003 121 西关社区 

620524100004 121 渭北社区 

620524100200 121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7251 

男14404 

女12847 

家庭户户数7127 

家庭户总人口(总)25787 

家庭户男13484 

家庭户女12303 

0-14岁(总)6973

0-14岁男3763

0-14岁女3210

15-64岁(总)18914

15-64岁男9967

15-64岁女8947

65岁及以上(总)1364

65岁及以上男674

65岁及以上女69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4992

物产资源

城关镇城关镇

城关镇川道地区水利资源充足,红峪河、南峪河从南向北汇入渭河主支流,为城关川道河谷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由于受生物、气候、地貌组合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城关镇土壤分布既有地带性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又有河谷深切、浸蚀强烈、保存着较完整的高原面的土壤分布等特性。全镇土壤有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地带之分,属垂直分布与水平复合分布规律。南部山区有天然林地108679亩,其中有林地93178.5亩,灌木林15500.5亩,历年来退耕还林总面积和为516214.6亩,使全镇植被得到了较大改善。城关镇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越冬

截止2011年底,城关镇共有农业劳动力26609个,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11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9.2%;初中文化程度725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7.3;小学文化程度1225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6%;半文盲及文盲85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2%。劳动力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8561人,占32.2%;从事第二产业的3595人,占13.5;从事建筑业的3519人,占13.2%;外出务工人员6832人,占25.7%。

根据全镇目前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按照县委提出的“11253”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统领城关镇工作全局的“五个三”发展思路。即“强化三个建设”(党的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聚焦三大产业”(绿色蔬菜、商贸流通、餐饮服务),“打响三大品牌”(清池韭菜、陈门三粉、红沟砖雕),“打造三个区域”(城区商贸物流中心区、渭河流域蔬菜示范区、南北两山粮食主产区),“实现三个新突破”(产业发展有新亮点、基础设施有新改善、群众生活有新提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奋力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富裕、和谐、魅力的新城关,努力把城关建成渭水之滨特色鲜明的宜居城镇。

附近景点

武山温泉武山温泉
武山水帘洞

武山香油豆瓣酱武山香油豆瓣酱
武山韭菜

武山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种植面积达16.7万亩,总产量达6亿多公斤,总产值3.6亿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近年来,武山县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活流通、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中国韭菜之乡”,建成了韭菜、优质胡萝卜、优质洋葱、茄果类精细蔬菜、复种菜瓜等六大无公害蔬菜基地,韭菜、胡萝卜、洋葱、番茄、蒜苗、莴笋、菜瓜、甘蓝、洋芋等9类蔬菜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A级认证。其中韭菜为武山蔬菜的主要特色优势产品,种植区域由原来渭河流域6乡镇发展到12个乡镇的203个村,面积由1978年的3600亩发展到4.2万亩,年产量达到1.74亿公斤,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建成了以洛门、山丹为中心的两个万亩无公害韭菜基地,冷藏运输韭菜、韭薹的冷冻库发展到8个,贮藏能力3000多吨。2003年,通过环境考察和产品检测,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也是全国首家被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的韭菜产品。

武山玉雕

武山素有“众山皆藏玉”的称誉。成书於一七一二年的《宁远县志》(今武山县)中,就有“峡谷蕴玉”的记载。此峡谷就是指武山的鸳鸯峡,因而武山玉也称之为鸳鸯玉。鸳鸯玉学名“蛇纹岩”,由于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形成 斑斓的色彩,有翠绿、墨绿、淡绿以及古褐红色等。这种坚硬而细腻的玉石在鸳鸯峡储藏量甚大,据地质部门勘测,其储藏量达3.24亿立方米。 武山雕琢玉器的历史很久。据考察,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秦始皇所用御碗、酒斛等都为鸳鸯玉琢成。以前居住在鸳鸯峡一带的群众,把鸳鸯玉整块整块地搬到院子里当饭桌、凳子,夏天吃饭乘凉清沁爽人。 

有些老人还把它当枕头,据说这“玉枕”可清火、醒神、降血压、把鸳鸯玉大批量生产成产品,并打入国内外市场,还是从1978年创办了县工艺美术厂后开始的。 武山玉雕在以“夜光杯”为主的同时,还生产玉雕人物、花卉山水、飞禽走兽、炉瓶、文房用品、茶具等旅游纪念品和实用工艺品。武山三编Wushan San Bian三编即竹、柳、草编。武山生产竹箩、竹筛、簸箕、提篮等的历史悠久,自明代就享有盛名。当地群众利用丰富的毛竹、柳条、麦秆资源,不仅能加工系列生产生活用具,还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加工各种精美的工艺品。特别是草编加工已形成相当规模,全县有十多万人从事草编生产,近年来开发新产品80多种。 

武山香油豆瓣酱

香油豆瓣酱以当地优质胡麻油蚕豆辣椒于为主要原料,按北方人口味配料,是人们喜爱的食用调味品。1986年在全省食品工业产品鉴定会上获同类产品第一名,1988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 天水)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天水市,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海拔在1365——312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6℃,降水量500毫米。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人口44.28万人。总耕地61.95万亩,渭河及其5条支流分布均匀。香油豆瓣酱、四门食醋为陇上名优特产。

武山香油豆瓣酱以当地优质胡麻油、蚕豆和辣椒于为主要原料,按北方人口味配料,是人们喜爱的食用调味品。1986年在全省食品工业产品鉴定会上获同类产品第一名,1988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第五中央公园    下一篇 新民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