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溪镇
- 中文名称
- 淤溪镇
- 行政代码
- 321284110
- 身份证前6位
- 321284
- 长途区号
- 0523
- 邮政编码
- 225300
- 隶属政区
- 姜堰区
- 行政级别
- 镇
- 车牌号码
- 苏M
- 辖区面积
- 42km2
- 人口数量
- 约2.6万人
- 人口密度
- 619人/km2
目录
1959年建淤溪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设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17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6万。泰东河横穿东西,淤(溪)马(庄)公路经此。辖
淤溪镇区划
321284110001 121 淤溪居委会
321284110002 122 三垛居委会
321284110200 220 武庄村委会
321284110201 220 卞庄村委会
321284110202 121 淤溪村委会
321284110203 220 杨庄村委会
321284110204 220 靳潭村委会
321284110205 220 孙庄村委会
321284110206 220 潘庄村委会
321284110207 220 甸夏村委会
321284110208 122 三垛村委会
321284110209 220 马庄村委会
321284110210 220 北桥村委会
321284110211 122 里溪村委会
321284110212 220 周庄村委会
321284110213 220 吉庄村委会
321284110214 220 南桥村委会
淤溪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9631
男18924
女20707
家庭户户数13602
家庭户总人口(总)39554
家庭户男18867
家庭户女20687
0-14岁(总)7364
0-14岁男3895
0-14岁女3469
15-64岁(总)27230
15-64岁男12639
15-64岁女14591
65岁及以上(总)5037
65岁及以上男2390
65岁及以上女264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6828
淤溪镇大学生村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眼下正值水稻收割季节,
天目山遗址,位于姜堰城区北部,东经120o、北纬32o,新通扬运河南侧,姜溱河东畔。遗址所在地地势较高,四面环水,形似一座小岛。2006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核准公布,天目山遗址作为历史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类别、不同地域且保存基本完好的典型遗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至2003年10月,由南京博物院主持,南京博物院、泰州博物馆、姜堰文管办3方人员组成天目山遗址考古队,对天目山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次考古考掘,揭露面积1316平方米。考古发现,该遗址是一座西周时期的古城址,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外侧有环城河道,外城墙目前仅发现东、北、西三侧。内城周长近于万历《泰州志》所载史实。城墙为土筑,始建时城墙高度不超过10米,与古文献相符。发掘中还发现了河道、台基、房址、墓葬、排水沟等古遗迹和大量动物遗物及人工陶器罐、鬲、豆、钵、盆、盘、簋等。天目山西周古城,是目前江淮地区发现的最早城址。这一时期的城址很难得。为春秋时代不同古城结构比较和中国古代城市模式发展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资料。江淮地区西周春秋时期归属及其文化特征,以往缺少研究,史料十分单薄且内容相悖。当时有可能在此活动的有干、淮夷、吴、东夷等国族,但文献缺载。天目山古城是河道中的小城,是春秋早期乃至西周晚吴国向往中原、向北发展的要道中的一座城堡。古城文化因素体现了江南湖熟文化与中原龙山文化交融汇合发展演进的历程。天目山古城地处古长江河道、古海岸线进退变化区域内,该遗址可以为稻作文化的产生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2003年10月18目,首届江苏省文物节暨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年庆典中,中国商周考古第一人、夏商周断代工程理论权威专家、北京大学博导邹衡先生,在南京博物院展厅对天目山古城出土文物予以现场点评。
两千年的悠远历史,两千年的文化底蕴,构成了里下河地区小镇的独特风貌。传统的建筑格局、特有的人文景观、纯朴的民俗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昔时曾有东观归渔、南寺书楼、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泉、禅房修竹等八景点缀。20世纪中后期,又曾设置多处文化景点,如长江公园、溱潼大观园、一步两庙等。时至今日,我们仍可在老镇区时时见到小桥流水、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昔日今朝,相互观照,古韵新风,相映成辉,别具一格的岛镇环境,以及名人遗迹,历史留存,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千年古镇溱潼,将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和遐想。
溱潼会船节,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在姜堰市溱潼镇举行。会船分为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等。种类不同,项目不同,风格不同,服饰不同,可谓各领。届时千舟竞发、百舸争流,场面壮观。赛船结束,还有一个由演戏、酒会、送头篙等民俗活动。当地人年复一年,以这样的风俗导演着一幕幕欢乐的游戏,使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水乡。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