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金沙街道

通州市辖街道。市府驻地。1954年设金沙镇,1958年更名红星公社,1959年改称金沙公社,1977年设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南通机场4公里。面积66.22平方公里,人口约13.04万。通金、通掘公路过境,通吕运河从镇南经过。辖33个村委会和8个居委会。以工业为主,有纺织、针织、服装、塑料、机械、电子、化工等。农产品有水稻、棉花、蔬菜等。境内建有烈士陵园。
中文名称
金沙街道
行政代码
320612001
身份证前6位
320612
长途区号
0513
邮政编码
226000
隶属政区
通州区
行政级别
街道
车牌号码
苏F
辖区面积
66.22km2
人口数量
约13.04万人
人口密度
1969人/km2
办事处地址
南山居委会大庆路10号

目录

金沙街道金沙街道

1954年设金沙镇,1958年更名红星公社,1959年改称金沙公社,1977年设镇。1996年,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10.4万。辖虹西、

金沙街道区划

320612100001 111 东市社区 

320612100002 111 南山社区 

320612100003 111 新村社区 

320612100004 112 虹西社区 

320612100005 111 北山社区 

320612100006 111 朝阳社区 

320612100007 111 新市社区 

320612100008 111 安康社区 

320612100009 111 育才社区 

320612100010 111 虹南社区 

320612100200 220

金沙街道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97473 

男94865 

女102608 

家庭户户数64197 

家庭户总人口(总)189053 

家庭户男89645 

家庭户女99408 

0-14岁(总)36523

0-14岁男18560

0-14岁女17963

15-64岁(总)140826

15-64岁男67372

15-64岁女73454

65岁及以上(总)20124

65岁及以上男8933

65岁及以上女1119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83859

基本设施

2011年末有街道文化站、广播电视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9处,各类文体团体69个,各类图书室97个,藏书27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队伍达215人。

2011年末有各类学校20所,其中小学4所、中学6所、特殊教育1所,有幼儿院9所,

中国乒乓球通州训练基地风景区中国乒乓球通州训练基地风景区

农业2011年农业总产值45349万元。粮食作物以

金沙是接受发达地区

香光寺景区香光寺景区
香光寺景区

地处通东重镇

正场熏糕

清乾隆年间的金榜辑录的《海曲拾遗.卷六.物产》篇中写道:明嘉靖年间“……芝麻糕出秦灶,熏糕出正场……”说明这些茶食糕点的制作,距今已近5个世纪了。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食品湮没不闻久矣!然而正场熏糕于改革开放以后,在通州食品工业园地中又恢复了青春、重放异彩。近年来,产品投放南京上海北京浙江等市场,大有香压群芳之势。

旧时,熏糕在正场只有几家小作坊生产,数量甚微。产品大部分被达官贵人和豪绅商贾购去佐茶馈人,小部分被一些巡视官员带回分送各地,遂使正场熏糕名闻遐迩。然而,在近几十年里,有着“胜似宫庭糕点”美誉的正场熏糕却失传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激发了正场人决心恢复这一历史名产的雄心壮志。1984年,正场供销社下属的食品厂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历史资料,又先后找了几位年愈古稀、精于茶食制作技艺的老师傅开座谈会,请他们共同献艺攻关。这些老师傅看到领导这样重视和热情,便群策群力,共同回忆挖掘年轻时名师向他们传授的秘方,经过反复研制,终于获得这一历史名产的传统风味。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1985年2月办起正场熏糕厂,进行批量生产。

西亭脆饼西亭脆饼
西亭脆饼

原名复隆茂白脆,始产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 产地为通州市西亭镇。曾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种脆饼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形态别致、层次分明、香甜松脆、富有营养,是家庭食用、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

西亭脆饼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镇的特产。西亭脆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具有酥甜香脆、美味可口的独特风格。

西亭脆饼是千年古镇西亭生产的一宗传统特色食品,它初创于晚清,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西亭脆饼每只不足两公分厚,竟有十八层,干吃,有酥、脆、香、甜的感觉;泡食,层次不乱、汤水不浑、香味扑鼻,且纯正可口、营养丰富、健脾开胃,颇受人们喜爱。

窨糕

千年古镇石港,有种传统的应时茶食,名叫窨糕。说它传统,据石港九如斋茶食店的后代回忆:他祖上为避战乱,从镇江搬来石港从业已150多年了;说它应时,是指每年从惊蛰至立夏供应近两个月,过了立夏市场上就没得供应了。

窨糕,本名印糕,因每块糕上均用桃红印花而得名。民国初年,石港德兴祥茶食店老板姚少庭虽读而未成,没有考取功名,平时却咬文嚼字、文乎文乎,竟将“印糕”改名为“窨糕”,其他茶食店也跟着标新立异,改“印”为“窨”;南通城内的几家大茶食店中,有的茶食师傅就是石港人,也跟着叫“窨糕”。于是约定俗成,直到现在还叫“窨糕”。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保密局的枪声    下一篇 保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