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滩镇
- 中文名称
- 八滩镇
- 行政代码
- 320922107
- 身份证前6位
- 320922
- 长途区号
- 0515
- 邮政编码
- 224000
- 隶属政区
- 滨海县
- 行政级别
- 镇
- 车牌号码
- 苏J
- 辖区面积
- 112km2
- 人口数量
- 约8.3万人
- 人口密度
- 741人/km2
目录
2007年以来,八滩镇坚持以膨胀规模和提升层次为着力点,做到了“三手抓”一手抓铺天盖地,形成群体优势;一手抓“顶天立地”,培植民营大户;一手抓挖潜改造,老企业换新颜。全镇民营经济的总量不断得到扩张,单体规模也有了较快膨胀,已向多元化、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领域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711户,新增私营企业79个,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6亿元。各类项目不断涌现,民营总量不断壮大,民营经济的各项指标均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同步飞跃,
八滩镇牢牢抓住省级中心镇和盐城重点镇的机遇,全力推进集镇建设进程,抢抓机遇,立足开发开放,把集镇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来抓,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着力编制了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规划,修编了镇域总体规划,镇区新增建房面积5万平方米。启动了
八滩镇区划
320922107001 121 老街居委会
320922107002 122 新街居委会
320922107200 220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50994
男26936
女24058
家庭户户数13973
家庭户总人口(总)49002
家庭户男25551
家庭户女23451
0-14岁(总)10895
0-14岁男6110
0-14岁女4785
15-64岁(总)36524
15-64岁男19198
15-64岁女17326
65岁及以上(总)3575
65岁及以上男1628
65岁及以上女194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8483
滨海县
滨海白首乌,当地俗称何首乌、白何首乌,简称首乌,原植物为萝摩科鹅绒藤属耳叶牛皮消,是中国传统的食、药、美容兼用植物。全国白首乌耳叶牛皮消95%出产在江苏省滨海县,当地农民种植白首乌的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首乌之乡。
本草考证表明,白首乌始用于晚塘,盛行于宋明,沿用至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历代医家视为摄身防老珍品,具有安神补血、收敛精气、滋补肝肾、乌须黑发、抗衰老等功效。唐元和七年(公元81年),李翱作《何首乌录》,宋《开宝本草》首乌项下载,“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又说:“春夏秋采其根,雌雄并用”。明李中梓指出:“白者入气,赤者入血,赤白合用,气血交培”。李时珍在临床实践中也重视赤白合用的传统经验,《本草纲目》收载的以何首乌为主药的补益方,均按赤、白何首乌各半的原则炮制和配伍。可见自古以来何首乌就有赤、白之分,并有赤、白合用的传统。至于原植物,据《图经本草》记载,“春生苗,茎紫色,叶相对类薯芋,而不光泽。夏秋开黄白花……,雌者苗色黄白,雄者黄赤”。结合《本草纲目》、《证类本草》以及唐李翱的《何首乌录》的附图记载,赤者原植物为蓼科蓼属何首乌,即赤首乌、雄首乌、赤何首乌。而白者原植物为萝摩科鹅绒藤属的耳叶牛皮消、隔山牛皮消和戟叶牛皮消,这三个品种即为白首乌、雌首乌、白何首乌。其中耳叶牛皮消主产在江苏滨海,有二百余年栽培史,民间一直沿用至今;隔山牛皮消主产在吉林延吉,野生种;戟叶牛皮消主产在山东泰安,野生为主,亦有少量栽培。
白首乌耳叶牛皮消在滨海由原始的野生种逐步驯化为当地特用的栽培种,其种植历史已有二百余年。废黄河故道地区的滨海白首乌种植地域,其生态环境的综合因素形成了适宜白首乌生长发育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
盐城市区美景(15张)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 “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 “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南团、西团、卞团等。目盐城市区前,仍保留大丰的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阜宁的三灶镇、四灶等6个乡镇,另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漠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清嘉庆时,东台富安盐场就设有30个总。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设名。“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境内以“丿”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丿镇、大丰的潘丿镇,市内还有6村和13个自然村组亦是以“丿”为地名。
盐城海盐产地范围为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新洋港、黄沙港镇107.37平方公里滩涂,滨海县滨淮镇东罾村、玉华村78.5平方公里滩涂,响水县陈家港镇、黄海农场210平方公里滩涂。
银鱼干100克、青椒一只、洋葱半个
准备调料:姜一小块、蒜两瓣、干豆豉一小茶匙、油、盐、胡椒粉制作过程:
1、青椒、洋葱分别切丝,姜切丝,蒜切末,小银鱼干用水稍浸,立刻捞起甩去水分;
2、锅中放油烧热,下干豆豉、姜丝、蒜末爆香;
3、下洋葱丝、青椒丝煸软,再将小银鱼干倒入,翻炒均匀,调入少许盐(豆豉有咸味,盐一定要少加),沿锅边略加入少许水;
4、翻炒2-3分钟,到小银鱼出香味,变软时,撒入少许胡椒粉关火起锅。小提示:银鱼干浸泡水是为了以免鱼干口感太过干硬,浸水的时间不能太长,是为了避免水将鱼干的香味冲淡。
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南团、西团、卞团等。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天石传说 下一篇 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3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