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街街道
- 中文名
- 紫金街街道
- 行政代码
- 140402005
- 身份证前6位
- 140402
- 长途区号
- 0355
- 邮政编码
- 046000
- 隶属政区
- 城区
- 行政级别
- 街道
- 车牌号码
- 晋D
目录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多数经济指标增幅和绝对数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经济运行基本保持在合理区间。我们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冷静应对,积极进取,践行“三严三实”,千方百计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我们坚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综合施策,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县政府领导包保重点企业责任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组织地面企业参加各类博览会、展览会,不断扩大我县非煤产品的影响力。积极帮助煤炭企业开拓市场,制定出台煤炭销售奖励办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55.6亿元,增长13.4%。加强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新增中小微企业147家,减免企业所得税2000余万元,为4家企业争取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2000万元。强化投资拉动,全年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66个,完成投资433.7亿元。深入开展“项目见效年”活动,捷成数控一期、雅瑞地毯、新视界照明等10个项目建成并投入试生产。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引入项目19个,意向投资274.8亿元。
二是坚定不移促改革,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积极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编制并实施长治县综改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简政放权有序推进,全年承接省市下放项目31项,取消48项,合并32项,审批效率提高30%以上。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00余户。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基本完成了食药监和工商质监体制改革。认真开展清费立税工作,推进煤炭管理体制改革,为煤炭企业减轻负担约2.7亿元。全面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对财政支出制度实施改革,严控新增财政供养人员,总数减少59人;公务接待支出下降63.23%,减支107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下降28.27%,减支396万元。
三是创新驱动调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7:64.1:32.2。工业结构优化升级,11座矿井改造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2个矿井进入联合试运转;机械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优势产业蓬勃发展,非煤规上工业企业比重提高了8个百分点。大力支持以电子商务、物流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推动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中心和山西古磨面业发展电商。现代农业发展壮大,粮食播种面积29万亩,产量达1.35亿公斤;新增日光温室大棚2700亩;新增和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12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位列全市第一;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0家,实现销售收入10.28亿元;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规模以上土地流转面积2万余亩。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举办第五届中华祈福文化旅游节,启动实施“长治县一日游”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
四是城乡统筹促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以“一轴两区”为核心的长治县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城建投资完成2亿元。光明路改造、县汽车客运站工程全面完工,和谐广场扩建工程开始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完成46.8公里。城市运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城集中供热四期工程完工,集中供热率达到85%;集中供气新增用气户3500户,新增县城天然气主管网8公里。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三项治理”行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色生态村建设,南宋乡获得省级“绿色生态乡镇”称号;县城公交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覆盖周边20余个行政村的环县城公交圈,受益人口近10万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严控“三高一低”产业,全年能耗58万吨标准煤;完成海子河、黎都公园、南外环道路绿化工程,营造林5617亩;淘汰县城建成区燃煤锅炉22台,取缔土小石灰窑、土小企业160余家;县域空气质量明显提升,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4天。
五是不遗余力惠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我们把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兜紧民生底线,县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继续保持在总支出的70%以上。全面加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园区投入使用,青少年活动中心、2所乡村小学建设工程、7所标准化中心幼儿园续建工程进展顺利;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对72所学校进行了标准化改造;15年免费教育投入资金7300余万元,惠及5.27万名学生和幼儿,学生营养餐投入1400余万元,3.8万名学生受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县新增城镇就业47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转移农村劳动力3800人。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特困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等生活救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25元、22元,达到179元、152元;对953户城乡大病医疗患者、47户特困家庭进行了及时救助,为536户五保户、71名散养孤儿分别发放了供养资金和养育资金;为3449名8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90余万元;建立了困难家庭救助基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88套续建保障性住房完工,264套新建保障房主体封顶,15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和特困群众移民搬迁任务按计划全面完成。着力增加居民收入,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加了津补贴,为全县所有农户免费发放冬季取暖用煤14.36万吨,兑现“三农”补贴资金1700余万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县所有基层政府办医疗机构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文化事业实现新发展,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和“全省文物工作先进县”等称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双十到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努力让全县人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强化政府应急管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平安黎都建设迈出新步伐。
六是真抓实干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
煤炭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县域含煤面积395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48.5亿吨,保有地质储量40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现有经坊、三元、羊头岭、雄山、联盛、晋煤6大煤矿主体企业、30座保留矿井,有山西省首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企业振东集团和成功汽车、易通钕铁硼、日盛达太阳能光伏玻璃四家百亿元企业,以及中德管材、华鹏铝塑、森特重机、华泰水泥等一批新兴工业企业。
崇教寺(第二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
长治堆锦,又称"堆花",为民间画类工艺品,是长治地区的特产。其创制时间尚未考证,但从现存资料看,至少在清末民初已闻名遐迩了。
古城长治丰厚的物产资源、悠久的文化传统、朴实的民风民俗、聪慧的能工巧匠,赋予了长治堆锦粗犷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工艺技巧。使这一艺术以其独特的风采呈现于我国民间工艺品的百花园中。
长治堆锦以丝绸织物为主要面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其单体造型小巧精致。以人物为例,一般身高在15-25公分之间。因制作中各部分棉花的厚薄不均,边缘粘贴的纸捻粗细各异,再加上拨折叠压时的顺序变化,使画面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对人物的头、手、佩饰、道具的制作要求十分精细,直径仅两毫米的手指必须内填棉花,外包绸缎。头饰、道具要用金银箔料刻成十分精美的图案,一些地方还要彩绘。
早期的长治堆锦以制作礼品为主。有置放在条几上的座屏,有数达十余平方米的中堂、条屏等等。其内容多为反映岁时俗尚、人生礼仪的吉祥图案。
长治堆锦影响较大的艺人是我市炉坊巷李家的李模(?-1931年)、李时忠(1890-1967年)父子。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苦心钻研,不断创新,是集绘画与制作技巧于一身的全能艺人,为长治堆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可贵的贡献。1910年前后,他们曾应邀前往晋中、太原一带作艺。在将近3年时间为冯玉祥、吴佩孚、阎锡山等军政要人和地方权贵制作了一批堆锦作品,因此而备受青睐,名声大振。1915年,他们制作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条屏,荣获巴拿马赛会银质奖。遗憾的是当时的奖章、证书和其它实物已失于战乱。
长治堆锦从其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化前一直采用"传媳妇不传闺女"的家族式传艺方式。1931年,李模去世后,长治堆锦的生产逐渐萎缩,技艺退化,李家艺人基本上改做油漆裱糊。李时忠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全能艺人。
1953年,李时忠、李时杰、陈玉珍、李松等堆锦艺人参加了长治市油漆裱糊合作社(市工艺美术厂前身),成立了长治堆锦的第一个生产小组。这个时期生产的堆锦不以盈利为目的,批量也很小。有"李密苦学"、"张骞寻源"、"木叶照书"、"刻舟求剑"等传统题材作品,也有"歌唱和平"、"英雄常在"等现实题材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来访的朝鲜和苏联友好代表团。1964年秋季广交会后,长治堆锦开始出口,1965年到1966年,长治工艺美术厂共生产了套装"八仙人"和"巾帼英雄"、"天女散花"、"葡萄熟了"、"快乐的童年"等4000套条屏、单幅画及盒装产品。1972年至1979年,又生产出口了一批套装堆锦礼品盒和折叠式堆锦纸篓。这期间,技艺人员还在保持以绸缎为主要面料的情况下,借鉴了其它新兴工艺画的一些经验,扩大了用料范围,增加了制作手段。制作了一批主题鲜明,构图巧妙、物象准确、1合理、色彩明快、装潢新颖的创新堆锦,成为长治堆锦的换代产品。创新后的长治堆锦,曾参加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和多次省级展览,"拜月"、"听琴"等作品还获得了79年省工艺美术创新奖。
"酥火烧"在长治经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民国初期,长治城内有火烧铺不下十余家,以经营酥火烧、糖三角 、小新饼、炸馓子等烤制品和油炸食品为主。东街的"德胜斋"和西街的"天地久"两家火烧铺制出的各种品种,精良味正深受市民们的好评。曾任"德胜斋"火烧铺师傅的崔海金(长治北石槽人), 作者在1974年因整理晋东南《烹调技术基本知识》一书时访问过其制作酥火烧的绝招,他说:做火烧"三二三",存放三月味不变。第一个"三"是用驴油、香油、混豆油;"二"是形状有圆型,椭圆形两种;第二个"三"是口味有咸、有甜、有怪味之分。饼酥层次薄,色黄火候到,出炉味干香,冷存味不变。上世纪70-80年代,长治市饮食公司东街饭店制作的酥火烧被长治市政府评为"信得过"产品。长治市新民饭店牛金喜制作的酥火烧,还有曾在长治义合源糕点坊工作过的80高龄的郭振华,2005年推出了义合源酥火烧的传统做法,味美纯正,成了百姓的抢手货,被长治市名吃研究会评为"上党名吃"。2004年牛金喜制作的酥火烧曾获山西省"汾酒杯"第四届烹饪大赛"山西名吃"称号。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