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新荣区街道

新荣区街道隶属政区于新荣区,行政代码:140212400,身份证前6位:140212,长途区号:0352 ,邮政编码:037000。新荣区街道隶属政区于新荣区大同市山西省。地形北、东部高,西南部低,海拔在800米--1670米之间。东部丘陵较多,属太行山支脉系舟山延续。山势缓和,基本属于黄土丘陵,山坡和山间谷地被黄土层覆盖,构成黄土沟谷、洪积盆地、冲积扇等多种地貌特征。区内有东山前的城关断裂和汾河西侧的新城断裂。
中文名
新荣区街道
行政代码
140212400
身份证前6位
140212
长途区号
0352
邮政编码
037000
隶属政区
新荣区
行政级别
街道
车牌号码
晋B

目录

新荣区街道新荣区街道

140212400400 111 御河东街居委会 

140212400401 111 长城东街居委会 

140212400402 111 开元北路居委会 

140212400403 111 开元南路居委会 

140212400404 111 迎兵南路居委会 

地理位置

新荣区街道隶属政区于新荣区大同市山西省

地方简介

新荣区街道新荣区街道

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干燥,全年日照2808小时,无霜霜期120-180天,结冰期年均155天,年平均气温9.8C。全境春冬季风日较多,多为西北风和偏北风,风力一般为5-6级,有时可达8级,6级以上大风年均47天,由于气候干燥,大风出现往往伴着风沙。秋季风日很少,秋高气爽,云淡风轻。

地形地貌

地形北、东部高,西南部低,海拔在800米--1670米之间。东部丘陵较多,属太行山支脉系舟山延续。山势缓和,基本属于黄土丘陵。山坡和山间谷地被黄土层覆盖,构成黄土沟谷、洪积盆地、冲积扇等多种地貌特征。区内有东山前的城关断裂和汾河西侧的新城断裂。

地方特产

平遥牛肉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

产于

平遥古城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扩建后的平遥城规模宏大雄伟,城周长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冠山镇    下一篇 大败落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