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学院
- 中文名称
- 成都工业学院
- 英文名称
-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 主管部门
- 四川省教育厅
- 创办时间
- 1913年
- 学校类型
- 理工类
- 学校性质
- 公立
- 学校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花牌坊街2号(花牌坊校区)/成都市郫县中信大道二段1号(郫县校区)
目录
成都工业学院创办于1913年,曾使用过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甲工校)、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无机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电子高专)等13个校名,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最早设立的工科学校之一,陈毅元帅曾于1916-1918在成都工业学院染织专业学习。建国前成都工业学院举办过染织、应化、机械、冶金、矿业、土木、皮革,通讯、电焊、汽车、航技等专业。建国后成都工业学院长期直属国家电子工业部,现为
1913年04月 学校前身四川职业学校首次招生;
1913年08月 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1924年08月 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第一职业学校;
1925年10月 学校更名四川省立第一工科高级中学校;
1934年08月 更名四川省立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0年01月 学校由川西行政公署文教厅接管;
1950年11月 学校更名为川西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2年07月 学校划归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文教厅、工业厅管理;
1952年09月 学校划归四川省工业厅管理;
1952年11月 学校更名为四川成都工业学校;
1953年08月 学校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二局西南分局管理;
1953年09月 学校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二局管理;
1953年09月 学校更名为西南第二工业学校;
1953年12月 学校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管理;
1955年09月 学校更名为成都工业学校;
1956年04月 学校更名为成都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1956年09月 学校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工业管理总局管理;
1958年03月 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十工业管理总局管理;
1960年09月 学校划归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十工业管理总局管理;
1960年10月 学校更名为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
1963年05月 学校划归第四机械工业部管理;
1982年05月 学校划归电子工业部管理;
1987年09月 学校划归四川省人民政府电子工业厅管理;
1993年02月 学校更名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05月 学校划归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厅管理;
2012年03月 学校升格设置为成都工业学院。
成都工业学院有专任教师59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387人,高级职称教师2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68人(专业技术二级岗教师5人),有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6名省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机械、机电)和4个省级教学团队,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省师德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突贡专家等称号40余人次。学校还拥有机械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技术、信息与通信学科副
成都工业学院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机电工程、工商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文社科、外语以及思政部、体育部、成教部等12个教学系部。
机械工程学院是成都工业学院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工业设计等五个本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包装技术与设计、工业设计、电子出版技术等六个专科专业。其中数控技术专业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四川省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在校学生1800余人。
机械工程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教师7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硕博士50余人, 90%以上教师为“双师”素质教师。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师德标兵等一大批优秀教师。
机械工程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机械电子工程实训基地和数控技术实训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电加工实验室,2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机械基础虚拟实验教学中心,30多个专业实验室,5个专业研究所。还对外合作共建了4个联合实验室,其中与成都乐创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共建有“运动控制联合实验室”;与国营776厂共建立有“仿真分析中心”;与清华大学共建有“飞行器大型薄壁件柔性工艺装备系统联合实验室”;与北京九思易自动化软件有限公司共建有“组态软件实验室”。实验室面积6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
机械工程学院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科研和技术服务,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现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和“机电一体化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1门(“印刷设备” )。编写出版教材40多本,其中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3本。主持的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国家专利20余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科研论文200多篇,多篇论文被EI或SCI检索。(数据截止2015年6月)
机械工程系,成立于1916年,是成都工业学院的前身甲工校最早成立的工科之一,当年称为金工科。机械工程系有三个本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六个专科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影视动画、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已被国家教育部授予示范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室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机械工程系已获得丰硕的成果。
机械工程系建设有《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有《模具CAD/CAM》、《模具制造工艺及实训》、《金属切削机床、刀具与实训》等3门省精品课程,建设有《ERP沙盘对抗实训》等1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有《机床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机械制图》《金属切削机床与道具》《工程力学》等5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机械工程系有专任教师共60人,含正高职称10人,副高以上职称27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32人。其中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和国家级师德标兵各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
电子工程学院是成都工业学院于2015年4月院系调整首批成立的二级学院之一,由原通信工程系所属部分本专科专业以及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所属部分本专科专业整合组建而成,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一级学科,覆盖“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光学工程”等二级学科。现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工学)”、“电子信息工程(工学)”2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3个专科专业,其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分别于2012、2013年获批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学院不仅承担了上述学科专业所属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科研工作,还承担了全校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电工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学院的办学规模与实力得到了加强,在师资队伍、办学设施、实验条件、学术环境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办学优势。设有微电子教研室、电子信息教研室、应用电子研究室以及电工电子基础教学部、大学物理教学部和实验中心。在校本、专科学生已达1300余人。
电子工程学院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0人,
成都工业学院有本、专科招生专业52个,其中本科专业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形成了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机制、数控、汽车、计算机、电气自动化、应电、微电子、无线电、通信、包装设计、物流、建筑电气、影视动画、市场营销、酒店管理(中加双文凭)、软件技术(中加双文凭)、统计实务、商务英语、日语等一批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专科品牌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工业设计等五个本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包装技术与设计、工业设计、电子出版技术等六个专科专业。其中数控技术专业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四川省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
机械工程系:有三个本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六个专科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影视动画、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电子工程学院: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工学)”、“电子信息工程(工学)”2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3个专科专业,其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分别于2012、2013年获批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专业。
电气工程学院:有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个,专科专业自动化技术、建筑电气、供用电技术三个。
计算机工程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制作、计算机软件(中加联办)、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八个专科专业。
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商务日语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数据库应用与信息管理”、“机床数控技术”、“会计电算化”等5个专业先后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教改试点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教育部2001年评审批准的“全国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15个一级指标全优的结论。(数据截止2014年1月)
成都工业学院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模具、电加工)和一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性社会学与性教育学研究中心);建有59个实验室(135个实验分室),其中14个实验室或分室是与英特尔成都公司等校外单位共同建设的“产学研用”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为“四川省优秀基础课实验室”,学校还建有教学实习工厂和“模具技术中心”、“数控技术中心”、“工程素质训练中心”、“学生特质培养创新中心”及与著名品牌企业合作建立的一大批校外实习基地。(数据截止2014年1月)
成都工业学院一直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开展的“全国高工专示范校”建设的探索和创新实践,为全国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1991年成都工业学院最早借鉴引进,并将其本土化的北美地区流行的CBE(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影响了一大批院校,CBE模式仍然是中国高职高专院校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数据截止2014年1月)
成都工业学院“校企合作,实现工程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校内建设真实工程环境的训练中心的研究成果在其他高校得到了较大的推广应用。还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20余项,其中一等奖9项,完成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和科研多项,曾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哲社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等奖项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43项。2010年—2014年,科研经费累计达到1500余万元,纵向科研立项累计达2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被SCI、CSSCI检索的上百篇;撰写出版著作20余本;主编教材111部,其中31部为普通高校国家级规划教材,《工厂供电》教材的发行量超过120万册。2010年,成都工业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数据截止2014年1月)
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成都工业学院学生参赛队伍共获得全国一、二等奖43个,获奖总数位列全国同类院校第一。2013年成都工业学院成都工业学院共有3个专科队获全国一等奖,其中一个队荣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最高荣誉——“高教社杯”,实现四川高校史上零的突破,另一个队荣获专科组唯一的“IBM SPSS创新奖”,2个专科队获全国二等奖;成都工业学院的首届本科生也获得1项全国本科组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成都工业学院学生参赛队伍共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省级奖项约20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成都工业学院获得特等奖4项、一等奖5项。成都工业学院学生还在机械创新、数控、模具、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200余项。(数据截止2014年1月)
成都工业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有2000平方米的弘毅广场,广场内世纪大道上的11块浮雕展现了学校的风雨历程;陈毅雕塑场景汇聚传承元帅精神。学校还建有具有“甲工校”旧址建筑风格的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毅纪念园)和面积达1500平米、实物藏品丰富的校史展览馆,展教一体的模具科技馆、机械博物馆等场馆和以陈毅学名、建校首任校长和建国后首任(也是建国前最后一任)校长名字命名的“允明”、“德五”、“文澄”楼,此外,百年呤诗碑、九洲湖、长虹会堂等景观和场馆也各具特色,传承了学校百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数据截止2014年1月)
成都工业学院广泛开展了与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多名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长期与加拿大荷兰学院等多所院校合作,先后牵头实施了4轮由加拿大政府资助的教育合作项目,自2001年起开设了“商业信息技术”、“酒店管理”中加双文凭专业,实施“1+2”、“2+1”、“3+1”等灵活多样的联合办学,合作培养了十届近千名双文凭毕业生。(数据截止2014年1月)
成都工业学院以严谨的治学、稳定的教学秩序、良好的育人环境,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长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长虹、九洲、Intel公司、乐山-菲尼克斯、富士康、五粮液、迈普、京东方、TCL、格力电器、上海莫仕等知名企业合作,实施人才订单式培养,并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左右,一直是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数据截止2014年1月)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