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外滩街道

外滩街道位于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东临黄浦江,西至西藏南路折延安东路转向福建中路折福州路折湖北路折汉口路折福建中路;北达苏州河,南至新开河北路、人民路、淮海东路。辖区面积2.18平方公里(包括水域面积),人口11.43万,下设19个居民委员会。外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举世闻名的人文景观。“外滩建筑群”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一座座商办大楼拔地而起,既体现了传世的经典,更展现了国际大都市的繁华。
中文名
外滩街道
行政代码
310101013
身份证前6位
310101
长途区号
021
邮政编码
200001
隶属政区
黄浦区
行政级别
街道
辖区面积
2.18km2
人口数量
约11.43万人
人口密度
52431人/km2

目录

外滩街道外滩街道

外滩街道区划

310101013001 111 汉口路居委会 

310101013003 111 北京居委会 

310101013004 111 宁波路居委会 

310101013005 111 无锡路居委会 

310101013007 111 东风居委会 

310101013008 111 山东北路居委会 

310101013009 111 虎丘路居委会 

310101013010 111 永安路居委会 

310101013012 111 永胜路居委会 

310101013014 111 中山东一路居委会 

310101013015 111 盛泽居委会 

310101013016 111 金陵居委会 

310101013017 111 福南居委会 

310101013018 111 宝兴居委会 

310101013019 111 昭通路居委会 

310101013020 111 瑞福居委会 

310101013021 111 云南居委会 

310101013022 111 山西南路居委会 

310101013023 111 新建二村居委会 

地方人口

外滩街道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9508 

男25755 

女23753 

家庭户户数15991 

家庭户总人口(总)45001 

家庭户男22038 

家庭户女22963 

0-14岁(总)5474

0-14岁男2852

0-14岁女2622

15-64岁(总)35045

15-64岁男19027

15-64岁女16018

65岁及以上(总)8989

65岁及以上男3876

65岁及以上女511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9150

城镇建设

外滩街道外滩街道

外滩的地理位置优越,既可经

上海春卷

上海春卷上海春卷

古代江南食俗,每逢农历元旦和立春日,合家团聚,饮春茶,吃春饼,贺新年。

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市区内商城东城墙内侧。是一处座北向南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6600米。现存有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后寝殿等建筑物。因历史变迁,原城隍庙里许多建筑遭到破坏,现存的这些主体建筑基本保持着原貌。据《郑县志》记载:该庙创建于元末明初,明洪武二年(1369年)“敕封灵祐侯”,故又名“城隍灵祐侯庙”。弘治十四年(1501年)、嘉靖六年(1527年)、隆庆四年(1570年)均曾重修。自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以来又多次修葺,最近有关部门又拨专款进行了整修。

这组建筑群均为琉璃瓦,卷棚出厦,飞檐四出,建造精式卷棚,前殿、后殿和后窑联结而成,称为勾莲塔式,建筑面积为423平方米,红漆木棱门上端悬有“无方净域”、“其尊无对、”“泽被苍生”匾额,殿内有阿拉伯文匾额两块、卷棚和前殿房顶由绿琉璃瓦覆盖,后殿和后窑是灰筒板瓦盖顶。脊上均为浮雕花草纹饰,整个大殿,古朴肃穆。

北大清真寺是穆斯林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关部门从1982年开始,分期进行修葺,现在大殿、望月楼、大门已维修完毕,面貌焕然一新,以迎接国内外宗教界人士的来访。

外滩

外滩外滩

外滩,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她位于外白渡桥南浦大桥的黄浦江西岸,全长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外滩的东侧是浩荡的黄浦江和漂亮的外滩新堤岸,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上海母新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对岸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绿树花坛之间,感受大都市园林的别有风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气的明媚阳光。

外滩西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物,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今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仅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1.5公里长的这一段,便鳞次栉比矗立着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壁式等。伴着宏亮的钟声,海关大楼的身影总是最先引起来访者的关注,海关大楼是外滩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建于1927年,由英国设计家威尔逊设计。建筑外观具有欧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义风格。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样式制作,在英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怡情养性,弦歌风月。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皇城根儿    下一篇 中旺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