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枪杀大案
- 导演
- 刘惠宁
- 编剧
- 李岩希
- 主演
- 王双宝 / 海浪 / 马继 / 李少飞 / 杨新鸣
- 类型
- 剧情 / 悬疑 / 惊悚
- 制片国家/地区
- 中国大陆
- 语言
- 普通话/国语 / 西北话
- 集数
- 20
- 又名
- 12.1枪杀大案 / 121枪杀大案
目录
1997年岁末,外出办案的西安沣河派出所民警老张突遇车祸,随身携带的六四式手枪被人窃走。次年四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将访华,第一站就是西安,公安部明令陕西警方三月底前必须破案。西安市公安局八处临危受命,接连破获了一连串枪案,唯独没有12.1枪案的线索。此时,凶犯已用该枪在西安连续作案多起,多人死于非命。抓捕的大网在周边展开,西至宁夏,南到上海、湖北,犹如困兽的凶犯终于乱了阵脚,主犯在逃往北京后被擒获,首犯董雷(
- 导演:
昨天看了法清先生的文章《中国人的恐怖》,很有一些感想。法清先生在文中列举了很多令人“恐怖”的事实,感慨“我也分析不了,我只是觉得恐怖”。没有冒犯的意思,看了文章之后,直接的印象就是,作者的文字很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感觉。这些现象其实没有什么不好解释的。犯罪是社会里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各种犯罪行为的产生就是自然而言的。但一旦出现犯罪猖獗,难以遏制的现象,就说明社会协调内部利益的功能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人都会无可避免地成为猖獗犯罪的受害者。
十几年前的时候,国内曾经出现过一个所谓公安破案纪实片的热潮,先后拍摄、播出了一批由真实警察本人演出自己的影视作品,一批有影响的刑事大案被公之于众。据说此类纪实片由于过分详细地介绍了犯罪细节、侦破手段,以及暴露出公安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严重程序纰漏,最后中央有关部门不得不全面叫停。当时在西安拍摄的《12.1枪杀大案》就是其中一部较为出名的刑侦纪实电视剧,还曾经在全国范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1》这部片子当时在全国范围播放中,吸引了很多的观众。舆论普遍认为,该片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刑侦警察工作的艰苦,以及与三名案犯斗智斗勇的过程。尤其是饰演主要罪犯董雷的演员,由于其精湛的表演,一度名声鹊起。以至于后来西安市曾经有人公开高价寻找杀手,其中要求之一,就是要有该剧中董雷特有的凶相。现在国内的几个主要视频共享网站,还都可以看到该片。
然而在我看来,这部纪实片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曲折的破案情节,而在于这个一心要树立刑警高大形象的导演,却在无意间,记录了一个真实的、为平常人所忽视、阳光社会之外的灰色世界:一个犯罪的培养基。这样的一个灰色世界,并不是在西安这座城市才特有,它存在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城市里。导演想要突出真实感,无意中却暴露了社会现实。任何人通过对这部刑侦纪实片里,写实性社会背景的观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城市犯罪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行的城乡隔离制度。
在这部纪实片中,无论是最早偷枪的盲流少年,还是后来买枪杀人的主凶,还有案件前后牵扯到的多名外来打工人员,其共同的一个特点,起初都是来到大城市讨生活的本份农民,而并非片中蔑称地所谓“混世魔王”。然而这样一座巨大的城市里,由于隔离制度的存在,他们始终都是城市经济繁荣的局外人。他们为这座城市提供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却不能分享繁荣的成果。他们只能居住在极其简陋的窝棚里,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当他们少的可怜的一点收入还不能被保证时,没有一个人出来为他们讨公道。
中国早就有一句俗语,饥寒生盗贼。从来没有人生来就愿意去偷去抢,但是当为生活所迫时,软弱者苟且偷生,强梁者就会挺而走险,自古无不如此。这部纪实片里的前前后后背景,虽然不是导演的直接意愿,却恰恰反映出了在今天的中国,一幕幕随处可见的残酷现实。当一个人背负着农民的身份,他几乎没有可能去改变自己卑贱的命运,只能从事最脏最累的工作,还要受尽社会的歧视。对从受尽欺辱的民工开始,最后成为枪案首犯的董雷和石头而言,在绝望和仇恨中,他们没有忍辱偷生,而是选择了用暴力来回答这个社会,从报复宣泄开始,到肆意抢劫杀戮,就在他们试图平衡自己扭曲的心灵的时候,这个社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这部纪实片的一大不经意中的贡献,是让观众看到了,在同一个城市,却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一个庞大的人群:打工者。他们多是年轻人,很多还都是未成年人,从贫困的宁夏乡下,来到大城市出卖劳动力。毫无疑问,他们没有机会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在城市的花名册里没有他们的名字,他们只是不存在的影子劳动力。他们年轻,却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有病的时候,却没有钱去看医生,更没有人过问他们是否得到雇主的公平待遇。在这座城市里,他们体会不到任何家的温暖,也没有一点点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然而就在警察突袭检查的时候,观众却可以看到,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是有案底在身,有些人甚至已经成为通缉的逃犯。为什么,一个个单纯的农家少年,刚刚离开家就会有如此之大的变化?答案其实很简单,城乡隔离的社会政策,使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希望的狭隘空间里,而其中的少数几个癌细胞,轻易地就可以使一大批年轻人,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去偷去抢,进而就成为了社会的敌人。当一个人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的时候,他就什么也不会在乎了。
就在警察们最终先后抓住了首犯石头和董雷的时候,他们真的胜利了吗?当然没有,只要看一看剧中看守所里,那一群群因为犯案而被抓,来自各地农家的打工少年们,任何人都能立刻领悟到,此情此景之际,貌似强悍的警察们,在事实上是多么的无能无力。面对那些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丰富反审讯经验的少年们,谁能说他们将来一定不会比董雷和石头更凶残呢?而这,事实上就是现在很多城市里,抢劫盗窃多如牛毛的根本原因。将来他们又会去做什么呢?
同样在这部纪实片中,观众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贫困地区农村的日渐破落。年轻人没有出路,只好进城去出卖劳动力,农村只剩下年老体弱者和儿童。而在城市里,他们永远只能是边缘人,几乎不可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还有很长人生路的年轻人而言,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其实他们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要么在夹缝中忍气吞声地生存,要么铤而走险去做刀头舔血的营生。
在今天的大城市中,还有一个被忽视了的庞大人群,就是所谓的“农二代”。对于这样一个生长于大城市的一代人,虽然他们仍然没有在大城市里合法的各种权利,但他们已经没有了父辈对于城市天生的自卑和怯懦,而且要让他们重新回到农村,已经根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任务。那么这样的夹缝中的一代,会何去何从呢?可以说,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态度,是仇恨还是热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社会的未来能否安定与和谐。面对如此庞大的躁动中的人口,任何指望警察来稳定社会的企图,都只能是像梦境一般的幻想。
现在很多城市都苦于所谓的“外来人口犯罪问题”,但不知有多少人会去想一想,这个城乡隔离的制度在地方犯罪恶化中的作用。许多人可能会说,改变制度是我个人所无能为力的。是的,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是很容易的,但是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成为日渐严重犯罪现象的下一个受害者。记得小的时候,母亲总是喜欢自己发豆芽,就是用一个容器来盛满豆子,然后再在上面压一块很大的石头。我很好奇,那么大的石头不会把豆子压坏了吗?母亲说,不会。有一天,石头被拿开的时候,果然豆芽已经生出来了,沉重的石头也压制不住它们的生命力,但都长得奇形怪状。其实人不也是一样的吗?给他一条出路,社会就少了一个敌人。用一堵看不见的墙把他们与希望隔离开来,绝望之中生长的,要么是泪水,要么就是仇恨。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