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梧州学院

梧州学院(Wuzhou University),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创立于1985年,于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梧州学院,是一所多科性的地方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院位于梧州市桂江西畔,校园面积近1000亩,另有扩建及预留用地1000多亩。综合教学大楼、体育馆、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处于广西高校前列。 学院设有9个二级学院和教学部门,38个本科专业,29个高职高专专业。
中文名
梧州学院
外文名
Wuzhou University
简 称
梧院
创办时间
1985年
学校类型
综合
学校属性
区属高等院校
所属地区
广西梧州
校 训
明德、博学、求是、创新
类 别
公立大学
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主要院系
经济与工商管理系、经济系、计算机科学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学校代码
11354
学校地址
梧州市万秀区富民三路72号

目录

梧州学院创办于1985年,前身是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3年10月,广西大学梧州分校与梧州教育学院、梧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同时向教育部申报升格为本科院校。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在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梧州学院是一所多科性地方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实行“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图书馆图书馆

梧州学院地处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美誉的广西

梧州学院办学定位明确。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为支撑,以服务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紧贴业界,校地协同,东融西联,通江达海”的办学特色,“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立足梧州,服务“一区一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辐射

学校党委书记:唐耀华

唐耀华唐耀华

唐耀华,男,汉族,1961年出生,广西全州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法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梧州学院党委书记。

1977—1979年为广西全州县知青。 

1979—1983年在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5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49人,获得硕士以上学位288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5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人选3人,“广西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人选9人。

学校荣誉

学校获得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3项、自治区级19项,立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63项,获得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建设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门、广西高校精品课程2门。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6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0多项,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4项,全国口译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等。学校是“广西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建有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梧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等大学生就业创业特色平台。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

连续九年被评为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区高校三对创新行动计划先进集体、全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还获得了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自治区文明单位等20多个自治区级以上荣誉称号。

科研成果

升本后,学校累计获得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40多项。获得专利授权7项、软件著作权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

目前,学校立项建设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硕士学位支撑学科、1个专业硕士学位学科,搭建了人工宝石设计与检测实验室、粤港澳产业转移研究中心、西江研究院、软件开发中心、信号处理实验室、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中心等10多个特色科研平台。完成了2项广西区党委重大招标课题和多项梧州市重大招投标课题,为西江经济带建设和梧州市“东融”政策以及地方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成果。成功研发(开发)了10多个应用软件和设备。系列人工宝石智能加工设备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填补了西江水道智能化船闸调度的空白。与企业合作研发的国内首创实用化全景图像处理软件“360度全景成像处理系统”已经远销欧美市场。

学校标识

校徽

梧州学院校徽设计说明

校徽:书写圆的向心力

1、圆是一切图形之源,圆是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图形;

2、以梧州学院标志性建筑———图书馆为主要图形,直观地体现出学院的人文内涵和校园特征;

3、欧式建筑是梧州学院的特色之一,以图书馆为首,每座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二方连续的小方块图形。提取该图形作为LOGO的辅助元素,使得看似保守的形态更显灵动,用现代演绎了古典;

4、以标志性建筑作为梧州学院LOGO,不仅利于有效的传播、直观地了解校园文化、环境氛围等,而且更能增强师生们的向心力。

校训

梧州学院校训:明德 博学 求是 创新

体育馆体育馆

1.“明德”

出自《

党政管理机构

学校办公室

纪委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

机关党委

人事处

学生工作部(处)

教务处

科研处

综合管理处

财务处

保卫处

国际交流处

审计室

群团组织机构

梧州学院工会

共青团梧州学院委员会

教辅单位

图书馆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院系设置

经济管理学院

梧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是学校开办本科最早、办学规模最大的一个二级学院,也是学校综合实力领先、社会影响较大的学院之一。近年来,学院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已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校园大道校园大道

经济管理学院从198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企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目前已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旅游管理7个本科专业,并有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8个高职高专专业。专业设置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学院拥有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其中与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建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被定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内建有多个现代化实验室和实训室,包括国际贸易、金融与营销、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综合、会计电算化、ERP、物流、旅游与酒店实训室。此外还与梧州市工业园区、市旅游局、工商银行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达95%以上,居于全校前列,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80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35%以上。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90%,师资队伍年轻且具有活力。目前学院共有在校本专科学生3600多人,外国留学生40多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2000多人。(数据来源于2015年学校官网)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资源再利用学院(合署办公),是由原电子信息工程系机械专业与数理系化工、制药专业合并而成,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林产化工、制药工程5个本科专业,还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和林产化工5个高职高专专业。其中“机械工程”学科为广西硕士点授权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广西重点学科。学院教职工人数为5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博士7人,硕士29人。在校本专科生为1292人。

 学院建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建设示范中心—机械工程训练中心(下设模具实训室、机械加工基础实训室、钳工实训室、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室)、建有机械专业实验中心(下设机械原理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CAD/CAM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数控仿真实验室、电工实验室、制图实验室、PLC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创新设计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林产化学加工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制药工程实验室,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电学院)于2014年4月,由原计算机科学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数理系的相关专业合并组建而成,是梧州学院本科专业最多的二级学院。 

信电学院下设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等10个专业教研室,高等数学、信息技术基础2个课程教研室。学院现有教职工一百多人,其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24人、其他高级职称12人,有博士10人。承担全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信息技术基础等基础课程教学。 

信电学院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是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项目,“电子与通信工程”列入专业学位硕士授权建设项目;“软件工程”列入专业学位硕士授权建设项目,是广西重点培育学科;“数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支撑学科建设项目;“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学校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图像处理与智能信息系统实验室”及“行业软件技术实验室”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信电学院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电视与音响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EDA实验室、DSP实验室、信号处理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电子制作中心);软件工程教学实验中心是广西高校重点教学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软件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软件开发实训中心等),具有大型软件开发、测试和运行环境;另有基础物理实验室和数学实验室。 

全日制在校学生2300百多人。在本科教育方面,学院设有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10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是自治区级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在广西首批布点的专业。高职专业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应用电子技术。

在落实“应用型本科”的建设中,信电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成为“一区一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信息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数据来源于2015年学校官网)

国际交流学院

梧州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现设有英语翻译专业教研室、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专业教研室、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日语教研室等5个教研室,专任教师近50人,大部分教师均具有中、高级职称,以及硕、博士学位,多名教师曾到过英国、波兰、加拿大、美国等地留学和进修。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外聘教授8-12名。教师中入选“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入选“广西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人,多名教师获梧州学院“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任课教师”、“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英双语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方向)(中英双语教学、中泰双语教学,以及中越班),此外还有2个高职高专专业:商务英语、应用日语;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外贸单证实务”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人左右。还有来自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留学生近100人。(数据来源于2015年学校官网)

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

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是在原艺术系的基础上,于2014年4月设立的二级学院。

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核心,把握时代脉搏,坚持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实现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紧密联系梧州地方产业和人工宝石行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和提高地方人才质量为办学理念。学院目前设有产品设计、产品设计(首饰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等6个本科专业。此外,还建立了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进行交换生培养的合作办学模式。

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有高级职称11人,有硕士学位33人。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879人。

学院艺术设计专业(首饰设计方向)评为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和《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两门课程被评为广西高校特色课程。学院现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宝石设计与检测实验室”,以及图形设计实验室、影视制作部、演播室、动画数字设计实验室、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室、摄像实训室、摄影暗房、综合设计模型实训室、服装制作实训室等教学和科研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设备的完善和实验条件的改进为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学院面向湖南、河南、安徽、山东、福建、山西、江西、海南和广西等省区招生。(数据来源于2015年学校官网)

师范学院

师范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创建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的梧州师范讲习所;该校开创了广西师范教育的先河。

 实验楼 实验楼

师范学院现设有教师教育系、音乐舞蹈系、英语系、体育部等4个系部,开办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音乐学、英语(教育方向)4个本科专业,学前教育1个高职高专专业。现有在校生近1200人,其中本科生843人,专科生341人。

学院现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职称结构合理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9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4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讲师59人,硕士以上30人,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共100余项,其中省部级10余项,厅级20项,校级70项;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

学院教学设施齐备,建有微格教学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数码钢琴实验室、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训练室、书法训练实验室、电脑音乐实验室、舞蹈室、学前教育实验室、语音室、师范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心、远程教学观摩实验室等10多个专业实验室;拥有75多台钢琴、40多个手风琴等音乐专用器材。管辖大型体育馆、风雨球场、田径场等众多运动场馆,并配备了相应的体育设施与器材。(数据来源于2015年学校官网)

文法学院

梧州学院文法学院(以下简称“文法学院”)为梧州学院内设的一个二级教学单位,成立于2014年4月1日,其前身是2006年9月设立的法律与公共管理系和中文系。

文法学院设有法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哲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6个专业教研室。为了加强对教学科研工作的管理,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和教学督查组。

开设的招生专业有法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哲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6个本科专业和法律事务1个高职高专专业,涵盖法学、公共管理、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5个一级学科。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1651 人,其中:本科生 1555 人,专科生96人。

文法学院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创新意识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94 人,其中:专兼职教授 8 人,副教授25人、讲师 42 人,博士(含博士生) 18人,硕士62 人。教师入选广西第一批卓越学者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数据来源于2015年学校官网)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一路顺疯    下一篇 赤峰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