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沙坪坝街道

沙坪坝街道成立于1954年,位于沙坪坝主城区中部,紧靠嘉陵江,辖区有10个社区居委会,面积2.68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 辖区有重庆大学、重庆市第七中学、重庆沙坪坝小学、育英小学、重庆市沙坪坝区汉渝路小学校,教育资源丰富;有国家级科技园——重庆大学科技园、欣阳集团、同创集团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
中文名
沙坪坝街道
行政代码
500106002
身份证前6位
500106
长途区号
023
邮政编码
400000
隶属政区
沙坪坝区
行政级别
街道
车牌号码
辖区面积
2.68km2
人口数量
约7.1万人
人口密度
26493人/km2

目录

沙坪坝街道区划

沙坪坝街道沙坪坝街道

500106002001 111 欣阳居委会 

500106002002 111 一心村居委会 

500106002003 111 沙正街居委会 

500106002004 111 沙北街居委会 

500106002005 111 建工村居委会 

500106002006 111 劳动路居委会 

500106002007 111 饮水村居委会 

500106002008 111 中渡口居委会 

500106002009 111 新华村居委会 

500106002010 111 松林坡居委会 

地方人口

沙坪坝街道人口数据:

沙坪坝街道沙坪坝街道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71083 

男41885 

女29198 

家庭户户数14405 

家庭户总人口(总)39263 

家庭户男19573 

家庭户女19690 

0-14岁(总)5244

0-14岁男2697

0-14岁女2547

15-64岁(总)61512

15-64岁男37128

15-64岁女24384

65岁及以上(总)4327

65岁及以上男2060

65岁及以上女226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6249

地理位置

2015年第一季度,全区财政总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1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税收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6.7%,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3.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7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

6月29日,

附近景点附近景点
大足石刻

地方特产地方特产
涪陵榨菜

榨菜渊源:在涪陵满山遍野到处可见到一种奇特的绿色或紫红色叶的蔬菜植物,当地人称之为"包包菜"、"疙瘩菜"或"青菜头"。因为它茎部有膨大凸起的乳状组织,显得奇形怪状。有的象圆球,有的象羊角,有的更象是小胖儿童的脸,平滑光亮特别可爱。在1936年,我国著名的园艺家毛宗良及1942年农学家曾勉和李曙轩教授,按国际惯例给"青菜头"作过拉丁文命名。毛的命名是:Brassica juncea coss var Tsatsai Mao,其意为"芸苔属种菜变种--青菜头"。曾、李的命名为:Brassica juncea coss var tnmida Tsen et lee。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农业科学工作者的科研分析,在系统地对芥菜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正式确定"青菜头"的植物学名称为"茎瘤芥(Var tnmida Tsen et lee),拉丁文命名的沿用早年曾、李教授的命名形式(缩写)。茎瘤芥在植物分类上的定位为:"双子叶植物纲,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种叶芥亚种,大叶芥变种的变种。它最初由野生芥菜经漫长的历史时期进化而来。目前,尚无任何科学依据证实这种植物始于何时何地。是否为涪陵所独有,这给涪陵大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

由于重庆火锅的影响,四川各地的火锅逐渐兴盛起来,使得四川火锅的源流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四川火锅以重庆火锅为主流,各地火锅为支流一起汇合成一条美食之河。

随着岁月的推移,重庆火锅逐渐风靡全国名扬四方。出现了“德庄”、“小天鹅”、“秦妈”、“孔亮”、“苏大姐”、“奇火锅”等火锅大型品牌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火锅企业10家,年营业额超亿元的火锅企业有17家,先后进入全国餐饮百强企业14家。在2005年度全国餐饮百强的20强火锅企业中,重庆占到11家。重庆举办的“万人火锅宴”摆放火锅餐桌1000桌以上,绵延1.3公里,30多万市民集聚现场,10多万人就餐,可谓场面宏大、世界罕见。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火锅店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上海,重庆火锅猛烈冲击上海滩;在南京,重庆火锅扎根大小饭店、百姓家;在深圳,“山城火锅”随处可见;在天津、昆明贵阳、拉萨、西安……重庆火锅已流传全国,香飘四方。远渡重洋 落户海外。

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是一款发源于庆的汉族特色小吃,属于渝菜。品种丰富,一般按有没有臊子来分,没有臊子的小面调味料也很丰富。一碗面条全凭调料来提味儿,先调好调料,再放入面条。麻辣当先,面条劲道,汤鲜而厚味。

说到重庆给人的印象,人们肯定首先想到的是火锅啊,美女,山城什么的,但是如果我说重庆有一种美食比火锅还出名,排在火锅之前的就是重庆小面。小面是重庆人和川东人对面条的称呼。狭义的小面是指仅以葱蒜酱醋辣椒调味的面条,而在老重庆的话语体系中,即使加入牛肉炸酱,排骨等豪华浇头的面条也称作小面。不像其他地区吃面条时讲究的面条筋斗,汤头鲜浓,重庆人对小面优劣的评价的标准是佐料,小面的佐料是其灵魂所在。

重庆人对重庆小面的热爱不亚于火锅,清早起来,街边的面摊格外红火,尽管堂子装修的不好,甚至没有堂子——美女在这个时候也从不顾及自己的淑女形象,吃着那是个香哦;西装革履的绅士,放下公文包,呼-呼-呼,三下五除二的就把一碗重庆小面吃尽。面摊前,男女老少——有白领,有棒棒,有小学生,等等,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一起,不论身世,不论地位,为的就是一碗重庆小面。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下一篇 清溪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