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 中文名
-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英文名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 简 称浙海职院 创办时间2006年2月 类 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涉海类高等职业院校 所属地区浙江舟山现任校长王捷 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 校 训德行四海 主要院系航海工程学院、船舶工程学院、港口管理学院、海洋旅游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目录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天佛国、渔都港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一所以航海类专业为龙头,船舶工程、港口物流、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群)为主体,涉海特色鲜明的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于2004年2月筹建,2006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2009年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近年来,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正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具有国家示范(骨干)水平的涉海类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占地约50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高职学生近5000名,成人教育学生1700余名。建有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200多个,其中两个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6800余万元,教学、图书、科研、生活设施齐全,拥有先进的船舶操纵模拟器等实训设备和海上训练基地等实训场所,是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基地。目前开设国家海事局批准的各类船员培训项目22项,培训船员总数超过11万人次。2014年学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称号。
设有航海工程学院、船舶工程学院、港口管理学院、海洋旅游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东海教育学院、社科体艺部等7个教学单位。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业务管理、物流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等22个高职专业,构建了全日制高职教育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并举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已列入省级优势、特色专业,拥有多门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
学校确立“国际化、技能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海内外”的办学方向,全面推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是中国政府履行《STCW公约》的履约院校。学校是香港船东会与中国大陆航海院校联络及合作网络院校之一,已成为国际航海教师协会等国际组织成员。
学校与香港董氏集团、新加坡万邦集团、中远集团、扬帆集团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迄今已有2200余名毕业生在香港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等三十余家世界著名航运企业工作。与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办在职本科、硕士教学点,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等海事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升学及出国深造创造平台。
“因海而建、依海而立”的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培养应用性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承蒙省、市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依托香港董氏集团等数百家海内外著名航运企业的倾心相助,依靠全校教职工的齐心努力,坚持以“创一流航海院校、育优秀海运人才”为办学目标,以“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海内外”为办学定位,以“国际化、技能型、地方性”为人才培养特色,以服务学生求知、求技、求职,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为己任,全面实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员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采取正确的定位发展战略、特色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和开放式发展战略,博采海内外一流院校之长,诚聘普天下有识之士,广招五湖四海莘莘学子,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德行四海”,语出自宋代毛滂所作《东风辞》“德行四海春无边”之句。
“德”, 字形意为“心、行之所值”,是关于人们的心境、行为与什么水平或什么状态相当的判断。其本意为“道德”或“品行”。《管子》曰:“德者,得也”。《说文解字》解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由此可知,“德”,一方面关涉社会伦理规范和道德,是涵盖“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另一方面关涉个人修养和品行,乃立身做人之本,事业之基。《易·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周易·系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非十二子》云:“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可见,道德之好坏,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以“德”为先作为中华伦理和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始终是教育人、培养人的根本原则。
“行”,是流通,传递,传播,光大之意。《说文解字》本义为“人之步趋也”。王廷相将“行”称之为“履事”、“习事”、“实历”或“练事”,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行为、行动、实践、体验,身体力行。他主张“知行兼举”,曰“学之术有二,曰致知,曰履事。兼之上也”。王夫之曰:“知行相资以互用。”《礼记·中庸》云:“力行近乎仁。”《淮南子·氾论训》也云:“圣人以身体之。”墨子曰:“于何用之”。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教育思想为历代仁人志士所推崇,一直是培养独立治学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专业中反复实践,做到身体力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四海”,古代泛指海内之地,即中国。《尔雅·释地》解释为: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易经》上是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现则广而为之,可泛指天下、全球、全世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四海”中的“海”字,可以理解为“大海,海洋”,这不仅与我们海运学院航海专业、船舶专业、港口专业、海洋旅游专业具有直接的联系,而且与我校打造“海字号”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密切相关。
“德行四海”的基本含义是:光大至善之大德,使之广被天下。光大美好的道德,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不懈的追求,更是大学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首先在于了解和彰显人性固有的内在道德光明,然后必须亲近人民并竭尽全力为之服务,最后则要通过个人修身与社会实践,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那么,“德行四海”对于学校而言,就是只有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和品行的人,才能走遍天下,纵横四海,光大之善之大德。这一内涵彰显出一种品行与气度,对于办好高职院校具有重要而宝贵的启示。首先,在品行的培养方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要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德育放在全部教育工作的首位,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部工作之中,体现在校风建设中的“以德治校”、教风建设中的“以德治教”、学风建设中“以德立身”等方面。其次,在气度方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要从国际化、全球化的高度和视野出发,积极拓展国内与国际两大办学领域,借鉴和吸收当今世界航海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着力打造“海字号”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又一批“知行天下、践行天下、信行天下”、“德能双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勤实”,《说文》曰:“勤,劳也。”其原意为出力,劳力,现为努力、奋勉的意思。“实”为实际、实在、实用、脚踏实地之意。“勤实”作为校风,既包括全院师生员工的勤教、勤学、勤工作,也指学校在创业发展过程中要实劲、实干、实效益,学校的创建立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渔民转产转业的需要,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市场有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这一切无不体现一个“实”字。学校发展要坚持“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海内外”的办学方向,针对地方实际,服务渔民转产转业,脚踏实地地辛勤工作。以“勤实”作为校风,也呼应了校训中的“德行”,它也是对全校师生个体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我们的祖辈历来就以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著称于世。他们以劳动自立自强,形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秀品质。“天道酬勤”,“业精于勤”,“凡事勤则成,懒则败”。只有勤劳敏捷、脚踏实地,才能自强不息,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不断取得进步。“勤实”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立身”,“立身”就是一个人自身的修养。教师自身素养高低,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人文素养包括: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关注个性的学生观,终身学习的知识观,以德立身的形象观。师德乃教师立身之本。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教师的教德与品德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一个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会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教书育人之理“要以正道育人,必先以正道律己”。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其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一面镜子,能成为无声的命令,使学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立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培根也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勤学是一种德,善学是一种能,好学是一种品格。不学,则无以致仕;畏学,则无以塑身;乱学,则无意达优。教师只有勤学、善学、好学,才能使自己充实、有“底气”、有激情、有智慧。只有读万卷书以博采众长,行万里路而学以致用,才能促进我们的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只有做到终身学习,从而为学生树立“学而不厌”的榜样。
“立业”,一个人从事的职业一般是可以选择的,但一个人对待职业的态度理应是无法选择的。高校教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一手抓教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一手抓科研,严谨治学。要切实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树立五种精神:一是终身教育,育人为本,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二是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三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师表精神;四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面向全体的园丁精神;五是宽容豁达,热诚积极,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致远”,有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事业抱负、追求卓越的含义。这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自己所钟爱的事业航程中同舟共济,一路远行。
“致勤”,是一种态度,这里指学生学习的态度。勤奋学习、勤学苦练是学生得以“致远”的方法、手段和途径。
“致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自己对所学有深刻的理解,培养独立应用能力。尤其在高职学习中,更要逐渐掌握技能,注重实用。
党委书记
陈松华,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
院 长
王 捷,党委副书记,院长。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