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卡计划
目录
欧洲曾经是科学理论与先进技术的孕育之地,凭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引领世界经济。然而,到了20世纪中期,西欧的科技发展脚步开始渐渐放缓,相反,美国的高科技实力却扶摇直上。
20世纪中后期几大高科技发明,如手机、互联网、电脑以及第一台真正清晰的电视,全在美国“呱呱落地”。在美国高科技领域取得傲人战绩的同时,德州仪器、高通、IBM、苹果、思科、微软、英特尔等如今叱咤风云的跨国公司也在美国纷纷崛起,开始自己的高科技征程。
在美国逼人的攻势下,西欧各国则显得相形见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强烈地感受到在这场由高科技所主宰的竞赛中,必须加强西欧各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在高技术领域的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为此,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于1985年4月4日首先提出尤里卡计划。之后,西欧各国激烈讨论、反复磋商。同年7月18日,尤里卡计划正式诞生。
尤里卡计划的问世是危机下强强联手的产物。为了强调合作精神,尤里卡计划规定了严格的标准,要求项目的申请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尤里卡成员国的企业、研究所联合提出。这一特殊的要求将西欧各国的利益无形地系在了一起,换句话说,尤里卡计划是一项完全基于跨国合作的计划。
为实现跨国项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西欧各国共同设立了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布鲁塞尔设一个秘书处,同时,各成员国也设立了相应的尤里卡计划协调办公室,并各选派一名高级代表组成尤里卡高级小组。
作为管理的神经中枢,秘书处统一管理计划的项目审批、立项、资助、评估、信息传播并组织召开一年一度的部长会议等。不仅如此,秘书处还借助现代化的尤里卡数据库,掌握所有项目及合作伙伴的全部情况,随时提供各类项目的具体特征(如立项、执行及完成等不同阶段的项目情况)和各领域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
而参与国的企业、机构之间的接触以及项目的跟踪则主要由各国派驻的高级代表负责。这些代表向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时跟踪、落实项目执行情况。此外,高级代表间互相配合,探讨有意愿合作的技术、产品或服务项目。
这看似简易的管理方式在不同国家的企业间搭建了无形的联系与交流平台,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与项目的实施。当然,除了实施这样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西欧各国还将目标锁定在了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产品上,看不到市场的技术、产品将被打入冷宫。
尤里卡计划规定:申请的项目必须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性质;项目的最终目标必须是获得一个新产品、一种新工艺或一种商业化的新服务。不仅如此,这一计划还有“三包”策略:包研、包产、包出厂,即只有当产品真正出厂才算完成项目。这让参与的企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自然也促进了西欧整个经济的发展。
另外,尤里卡的资金管理方式也让西欧人经济效益优先的目的显露无疑。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