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 中文名
-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 外文名
- The Xiamen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 简称
- 厦艺
- 学校类型
- 艺术类
- 类别
- 民办综合艺术学院
- 创办时间
- 2002年
- 校训
- 礼乐成人、有教无类
- 主管部门
- 福建省教育厅
- 所属地区
- 福建省厦门市
- 主要院系
- 音乐系、舞蹈系、科艺系、音乐剧系、编导系等
- 院长
- 吕艺生
目录
学院的师资主要来自京沪等著名艺术院校和专业团体,一大批资深学者、有造诣的
学院建院以来以特色办学著称,办学成果显著,同时也是北京舞蹈学院在福建省唯一的
准确的定位,说明学校不是在重复办学,因此也不是在重复原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创建一所新型的原来所没有的艺术院校。
根据对我国和福建省艺术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办学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国家教育方针:为和谐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艺术劳动者。在这一总的教育思想指引下,实行以下理念:
培养多艺人才,潜质充分开发;课堂舞台结合,强调操作能力;提倡科艺结合;学科互相渗透。
我国原国家艺术院校以本科为基础,发展到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为培养国家级艺术院团和院校所需要的表演人才、编导人才、教育人才——号称“高精尖人才”。这是历史的需要,是国家的需要。但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光是这类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谐社会的建设还需更多的适应基层所需要的既能表演、又能编创、也能从事普及性教育的艺术人才。学院的主要使命不是前者,而应当勇敢地担负起后者的培养任务。
这样,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转变为面向省市以下的社会需求和文艺市场的需求。这种人才不是“高精尖”,而应是多才多艺。然而,高职高专的修业年限又不可能多于艺术本科,却要培养多艺的人才,这可能吗?学院的教学理念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诞生的,即为解决这些矛盾而诞生的。
首先,要培养(相对)多艺人才,必须开发其自身的潜质。按多元智能理论,学校确信人人身上都有多种艺术潜质,但往往在原教育中被压抑了,在时间短的情况下,也要尽可能挖掘其潜在能力,知识面和艺术技能铺得开些,培养成“一专多能”型的有用人才。
按职业教育特点,学校强调学生一定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实训课程,把所有专业课都与舞台艺术实践相联系,学以致用,学用一致。因此学校在贯彻“课堂舞台结合,强化操作能力”上,必须实行“实践一个不能少”的原则。
学校是一所综合性艺术学院,与原国家艺术院校大都是单一专业,分类比较狭窄的情况相比,学校的优势是综合性强,因此要强调资源共享,强调学科渗透。虽然因资金所限不能大量使用先进仪器与设备,但必须树立科艺结合的观念。
在实现上述理念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也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要更多地强调因材施教,教学气氛也需更自由更活泼,因此学校便产生了“快乐教学”的观念。只有上好课,上得学生满意,上得学生有所得,师生都有了“教学相长”的成就感,“快乐教学”的气氛也就实现了。
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招生出现的生源问题,使学校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新的考验。学校的生源完全不是原国家艺术院校的按需招生,大量的未经学院直接招生而“划拨”进来的学生,大都是被国家院校层层淘汰下来,属于“不适于学艺术”的学生,走进了学院大门。这些学生如果丢失,学校将面临无学生可教的局面。这一事实逼使学校重新考虑两千年前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能否在学院实施的问题。学校已别无选择,好在学校与原国家院校的竞争,本来就不是在一个平等的水平线上,本来学校已经确立学院的定位就是在国家院校的边缘,学校的理念恰与实现“有教无类”不矛盾,因此学校的理念中自然增加了“有教无类”这一重要的教育理念。它已成为学院一项重要的科研项目。
先后被全国教育发展“十一五”计划重点课题组指定为“艺术学科教研基地”、“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创新教育示范单位”;2010年,学院被列为教育部高教司立项的首批五所“中国特色院校案例”之一。
新校园位于厦门市第二城区的翔安新核心区域内,坐落在翔安区政府、翔安海底隧道、大嶝岛和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之间的中心位置,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新校园占地174亩,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大区。按规划设计,东区拥有行政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剧场、专业教室、阶梯教室、专业摄影棚及服务用房等;西区拥有通用教室、演艺中心、学生公寓、教职工公寓、商务设施、活动中心、餐厅、体育场、泳池等。新校园建成后,将为2000名学子提供一个功能比较齐全、条件比较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厦门演艺职业学院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按计划,新校园第一期将于两年后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期建设随后抓紧实施。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