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中文名称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英文名称
-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 简 称
- 郧阳师专
- 创办时间
- 1904年
- 类 别
- 公办高校
- 学校类型
- 师范
- 所属地区
- 中国湖北
- 主管部门
- 湖北省教育厅
- 校 训
- 立德、启智、修能、笃行
- 学校地址
- 湖北省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目录
学校建设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640人,兼职教师170人,其中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立“依法治校、特色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遵循“优化结构、强化内涵、产教融合、差异发展”的办学方针,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勇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立足十堰、面向湖北、服务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辐射秦巴山片区。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大力发展应用学科,坚持文、理、工、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培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本位的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的产教融合特色鲜明;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
语文教育
文秘
新闻采编与制作
旅游英语
英语教育
商务英语
应用日语
历史教育
旅游管理
法律事务
酒店管理
数学教育
会计
市场营销
物流管理
投资与理财
物理教育
应用电子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汽车电子技术
化学教育
生物教育
科学教育
应用化工技术
生物技术及应用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商务
图形图像制作
初等教育
学前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
心理咨询
广告
包装
书籍装帧
CI设计
VI设计
装潢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
学校积极推进内涵建设。拥有学前教育、旅游管理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旅游管理、会计、新闻采编与制作、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化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7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1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1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2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湖北省精品课程;2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湖北省教学团队,16个“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1名湖北名师,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承担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子项目3个,农村小学骨干教师置换培训子项目1个,通过校企合作,为北京海天装饰集团、大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慧众聚成科技集团、商鲲高铁教育集团、东方领航教育集团、
学校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人文社科领域特别是以武当文化、汉水文化为主的地方文化研究中有较大优势和特色。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与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保护、
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改革、科研创新、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学校六届蝉联“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先后获得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最佳安全文明单位、园林式学校、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2008年校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11年外语系被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
“十二五”期间,学校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革发展的方针,深入贯彻《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师范类专业,建设区域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专业的培养力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本地区最为靓丽、最有文化、最显特色、最富市场竞争力、最具社会影响力的高等院校。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治学传统的高等学府。数百年来,学校虽屡历迁建,沿革兴废更替,但文脉相承,教风相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和国家栋梁。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郧阳巡抚于湛在府署东北所建的“郧山书院”(已淹没),礼部侍郎马理为之作《郧山书院记》,郧阳知府徐桂亦作有《郧山书院尊经堂记》,表彰于湛之功德,赞为“大雅之政”。万历十四年(1586年)知府沈鈇增修。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守道鲁之裕因书院坍塌而重建之;乾隆十三年(1748)知府张世芳重修,四十七年知府曾恒德再修;嘉庆二年(1797)东西斋舍多有倾圮,知府王正常补葺,改名“龙门书院”;道光二年(1822年),皇帝下圣旨拨付郧山书院办学经费,次年学政杨怿曾将书院从府署东北移至移建于旧通判署址(今郧县城关镇),后知府李羲文修理讲堂学舍;咸丰九年(1859年)知府李宗涛又重修;由于地势低佳,不适宜办学,同治八年(1869年),知府金达迁郧山书院至郧阳城北三元宫(今郧山中学校址),并作《移建郧山书院记》,后来的郧阳府师范学堂、郧山中学、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郧阳中学校址均在此处。
郧阳地区师范教育的诞生和中国师范教育的开端是同步的。光绪三十年(1904年)根据两湖总督通令,各州、府、县书院一律改为中学堂或师范学堂旨意,郧山书院更名为“郧阳府师范学堂”,生源来自郧阳府属各县秀才和优秀的童生,民国初年郧阳府属各县的初等、高等小学堂教师,大多是“郧阳府师范学堂”的毕业生。学校的前身——郧阳府师范学堂为郧阳地区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封建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修订课程,推进社会教育。他改中学堂为中学校,学堂监督改称校长,“郧阳府师范学堂”因而易名“郧山中学”,学制四年,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杨献珍于1913-1915年在这里求学。192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实行新学制,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1925年杨献珍任校长。1935年易名为湖北省立初级中学,设简易师范班,1937年增设中师班。
1938年全省中学联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阳分校”,含高中、初中、师范三部分,校址一度迁至郧阳府学宫大成殿(今郧县城关镇西岭街郧阳汽车改装厂内,即将淹没)。这时学校接纳来自山东、武汉、襄阳等沦陷区流亡师生数千人,办学规模一度达到2400人,居全省之冠。1939年,经房县籍省参议员段锡三提议师范部搬到房县,拟抗战胜利后搬回郧阳专区。
1940年3月,郧阳联中一分为三,即省立第八女高、省立郧县初级中学和省立房县乡村师范学校。1940年9月郧县原址新组建省立郧县简师,丁裕超任校长。1943年省立郧县简师并入,改为八师分部。1944年,鉴于八师房县本部与郧县分部相距300余里不便管理,宜昌地区已无师范,八师房县本部改名为湖北省第六师范学校,抗战胜利后迁往宜昌。1944年6月在郧县的八师分部扩建为湖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属于中师。1945年,省立八师由三皇庙迁到城内察院街,后又改名省立郧县师范学校。郧县解放前夕,学校曾被迫先后迁往均县、襄阳、公安县。全国解放后,经省政府批准,留校师生又从公安县等地迁回郧县。1950年3月28日,省教育厅通知郧阳专署,批准成立“湖北省立郧阳联合中学”,郧阳联合中学内设中学部、师范部和师训部,还办有附属小学,王少白任校长,吴逢亮任师范部主任。师范部即郧阳师范学校的初创阶段。
建国以来,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发展中级师范,停办短训班。1954年秋,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经省教育厅批示,郧阳联合中学分为郧阳中学和郧阳师范学校,师范部从郧阳联中分出,单独建校,校名为湖北省郧阳师范学校,迁至郧县老城朗日郧阳府衙(已淹没)为校舍,学校从此开始了稳定的、不断发展的新篇章。
1956年前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试行了《师范学校规程》和《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法》,颁发了《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编写出版了师范学校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为郧阳师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法规,确定了运作机制,使学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
在接下来短短的不到20年间,学校为了支持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连续历经4次大规模搬迁,从此成为车轮子上的学校,迁徙、基建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上马,学校后靠,迁至郧阳中学(三元宫)东侧,是为第2次搬迁;1967年,因修建丹江口水库,郧阳师范老校址被全部淹没,经郧阳地区同意,郧阳师范学校迁到十堰市白浪公社马路大队,是为第3次搬迁;1970年,为支持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学校服从上级安排,将整个校区转给铸造二厂,并经过认真选址并报地区同意,新的校址选在了郧县城东四公里杨溪公社红旗大队的香炉洼,是为第4次搬迁。 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后,实行全面治理整顿,使当时的经济、教育形势有了转机。9月份,学校在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开设“高师班”。郧阳师范几经曲折、磨难,但无论道路多么坎坷,郧阳师范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未割断,仍然艰难地向前推进,谱写着自己坎坷悲壮的历史篇章。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湖北省革字93号文件通知,郧阳师范学校改为华中师范学院郧阳分院,开始招收三年制大专生,开办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5个专业。乘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在华中师范郧阳分院的基础上成立郧阳师范专科学校,学制三年。先后建立了《教师守则》、《学生手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1989年11月国家教委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据此制定了《郧阳师专学生违纪处分条例》。1993年6月2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郧阳师范专科学更名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9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从郧县搬迁至丹江口市东北郊七华里的金岗山为校址。1980年元月,丹江口新校基建工作全面铺开,1981年至1983年暑假,各专业陆续从郧县迁到丹江口新校址,郧阳师范专科学校完成了历史上的第5次搬迁。此后,郧阳师专在丹江口心无旁骛地稳定发展了30年。
1982年省教育厅对师范专科学校的专业结构设置进行调整,郧阳师专被确定为文科为主的学校,停止了物理、化学两个专业的招生。1983年经教育厅批准,增设政史专业,同时开办干部专修科、教师进修班和成人函授教育,生源以郧阳、十堰、神农架为主,面向全省招生,走上了“普教与成教”相结合、“长短线”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类型走向多样化,拓宽了服务社会的领域和办学渠道。1985年9月,物理、化学专业恢复招生。1987年学校成立成人教育处,制定了《郧阳师专教书育人工作条例》和《郧阳师专师德规范》,加强教书育人工作,1989年在郧西、郧县、房县、丹江口市15所中学建立实习基地,教学实践环节加强。 1993年6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增设应用电子技术、化工工艺和体育教育专业。1997年学校开设本科班,校园规模全面扩大,办学层次、师生数量及招生省份空前增加,先后开办了会计、电子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等专业。2005年学校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008年,学校召开了十堰市大学生顶岗实习研讨会,按教育部要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非师范专业改为2+1”模式,师范专业改为“2.5+0.5”模式。2009年“教风建设年”活动全面展开,开始聘用“楚天技能名师”。 2010年学校作出了“实施办学模式转型,超常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2011年学校报请省教育厅批准,在丹江校区开办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并利用暑期为竹山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开展职后培训,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2005年10月,十堰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整体扩建,在北京路上建设新校区,并将扩建方案报省里审批;11月,省政府原则同意十堰市政府关于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建方案,省发改委、省教育厅下文批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2006至2009年秋,十堰新校园扩建总体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完成了132户村民的拆迁工作,十堰校区主要单体建筑竣工。2009年10月,中文系、政史系、数学系师生共3200余名师生在位于北京路的新校区开始第一次课堂教学,十堰新校区正式启用;2010年,十堰校区基本建成,英语系、教育信息技术系、机关各部门、图书馆、后勤集团利用暑假搬迁至十堰,5个教学系9000余人在新校区学习生活。历经56个春秋的辗转,郧阳师专办学主体终于迁到十堰城区,掀开了学校创业发展的崭新一页。
纪委监察审计处、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党委宣传部、工会、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升本办、计财处、科研处、保卫处、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招生就业工作处、规划建设处、后勤服务集团、信息技术部、图书馆、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桐华幼儿园
中文系、外语系、旅游与管理系、数学与财经系、汽车与电子工程系、生物化学与环境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艺术系、教育系、教育二系、体育系、思政课部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