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毛利人

毛利人 (Māori)是新西兰境内的原住民,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毛利语,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有新创拉丁文字母文字。信仰多神,崇拜领袖,有祭司和巫师,禁忌甚多。相传其祖先系10世纪后自波利尼西亚中部的社会群岛迁来。后与当地土著美拉尼西亚人通婚,发生混合,因此在体质特征上与其它波利尼西亚人略有不同。

目录

毛利人(Māori)是

在毛利社会中,无论是嫁娶,作战,宗教等,一切行动都以家族为准绳。各个部落都有建造得非常精巧的“帕”(Pa),这是一种防卫性的山塞,内有堡垒,非常坚固。 由于部落间争战不断,许多“帕”都建造在山顶上,以保护部落的安全。这种坚固的防卫工事,早在毛利人的祖先在坡里尼西亚生活时就已存在,不同的是新西兰的“帕”建造得更为复杂,规模也更大。

毛利社会也有阶级制度,分别为贵族,庶民和奴武士,领袖章即是贵族的成员,他们行使权利,掌管部落一切事务。从他们的穿着,脸上的刺青就可以分办出阶

毛利人歌舞表演在新西兰,你会时刻感觉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生活。毛利人歌舞表演在新西兰,你会时刻感觉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生活。

级的高低 —贵族总是打份得非常耀眼,并拥精良的武器。而奴隶通常是战争中被掳的人,他们从事低贱的仆役,祭典时甚至成为祭品。值得一提的是,毛利人十分重视手工刺青木匠和手工匠通常都出身较高的阶层,而且由族群供养。

在信仰上,毛利人是多神论者,但他们相信有一位上帝 (Io),这和其他太平洋的岛民并不相同,因此他们后来比较容易接受基督教的一神信仰。这也是19世纪至今,许多毛利人愿意改信基督教的原因。

毛利人各族要战争前他们就先跳一种挑战威胁的舞名字叫“哈卡”(Haka)。这个哈卡的目的是表示他们勇士要开始宣战或把敌人吓怕和赶走。

历史

传说

在公元800年的时候,有一位人叫库佩(Kupe)爱上一个村人的妻子,然后有一天他就把她的丈夫杀死。库普怕那村庄的人发现然后会报仇,他就准备好他的生活用品,坐船逃跑离开那个岛。划船好几个昼夜后库普终于看见一片很陌生的新地,这个岛特别大而且他又看见很长的一片白云,所以库普就称这地为奥特亚罗瓦(Aotearoa),意思就是“棉棉白云下的大地”。库普他就划船回到他家乡,跟他村里的各位报告说这一大块新的岛无人居住,土地肥沃,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巨鸟,后来被毛利人称为“墨阿”(Moa),也就是“恐鸟”。

记事

初期的时期只有一些岛民到奥特亚罗瓦专门来寻找与猎捕恐鸟,他们一边点火烧森林,一边打猎,所以恐鸟到几百年后欧洲人发现新西兰时,这个鸟早就绝

峡湾国家公园位于新西兰南岛西南端,濒临塔斯曼海。1904 年被列为保护区,1952 年辟为公园,1990年峡湾国家公园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地区。峡湾国家公园位于新西兰南岛西南端,濒临塔斯曼海。1904 年被列为保护区,1952 年辟为公园,1990年峡湾国家公园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地区。

种消失了。 在西元1280年的时候,有七个独木舟同是从南太平洋的岛国同时来到奥特亚罗瓦。这是第一次计划好的岛民移民。在这一两百年内的时期,毛利人就住到新西兰的北岛跟南岛各地了。 十四世纪,僻居南太平洋的毛利人,开启了新西兰文明史。数百年来他们发展出严谨的部落制度、阶级制度,和成就极高的艺术代表。在西方文明尚末到达之前,毛利人一直生活在他们传统社会形态之中。

跟欧洲人接触

欧洲第一个毛利人的印象,在亚伯塔斯曼旅游杂志(1642)凶手的海湾。 欧洲人定居新西兰发生在比较近期的历史时期。新西兰历史学家麦景毛利人在新西兰的企鹅的历史描述为“地球上的人类社会的最后一个主要不变,不受更广阔的世界。 ”早期欧洲探险家,包括贝尔塔斯曼(谁在1642年到达)和詹姆斯·库克船长(谁在1769年第一次访问) ,记录了他们的毛利人的印象。毛利人和欧洲人之间的初步接触被证明是有问题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有几个账户被蚕食的欧洲人。 19世纪初期阶段,他们就开始跟欧洲人交易,交换枪械、衣服和许多西方先进的科技产品。白人也开始与毛利人买地及砍伐开垦。1840年,200名毛利领袖与英国政府签定了《怀唐伊条约》,新西兰从这时就合法成为英国殖民地。但是西方人带来了很多疾病,因为毛利人对这些疾病没有免疫力,不少人得到感冒,5日内就去世了。

从1860年代到1870年代之间,许多毛利族感觉到西方帝国主义的威胁及侵略性,他们不愿意继续卖土地给英国政府,有几个族就在奥克兰南边的怀卡托地区联合起来,成立他们自己的王国,并且反抗英国殖民地政府,引起了长达10年的新西兰土地战争或者毛利土地战争。当然,西方先进的枪与大炮很容易就胜过毛利人的石器文化,但是在1845-1846年的战争当中,一些毛利反抗者在一个叫Ruapekapeka Pa的地方第一次用堑壕战的战术。英国军队利用大炮轰炸那个“帕”后,认为他们已经胜利了便前进,其实那毛利反抗者已经躲在了堑壕底下,等待英国军队到来,10分钟内就有100个白人被打死。

现代社会

20世纪后半叶,约有9%的新西兰人是毛利人,其中几乎4/5为城市居民。城市化意味著充分接受城市文化和增加与欧洲血统的新西兰人的接触。毛利人和欧洲人之间的通婚率稳步增长,特别是青年毛利男子和欧洲妇女结婚者日多。然而从经济方面来看,在从事地位较低、工资较少职业的人们中,毛利人所占比例仍多於欧洲人。这种情况主要是因毛利人所受教育较少的结果。为了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准,1961年设立了毛利人教育基金会。虽然这个团体得到一些成功,但大多数毛利儿童的教育成绩仍然比其他新西兰儿童低。因此很少毛利人能从事地位较高的职业。不过在所有等级的工作中,都有一些为数不多的毛利人,他们在工作中也很少受到歧视。

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毛利人一般说来也已被其他新西兰人接受,虽然有些人在城市中找房子可能遇到困难,另一些人如果要和欧洲血统的新西兰人结婚,也许会遭到反对,但就绝大部分而言,偏见并不是根深蒂固的。许多毛利人害怕文化优势甚於歧视,总希望保持他们的毛利人特性。差不多所有毛利人都有一些欧洲祖先,某些认为他们自己是毛利人的人,实际上其欧洲祖先尤为突出。因此他们的特性与其说是遗传学的,不如说是文化上的。
对于大多数毛利人而言,做毛利人意味着承认和尊敬他们的祖先,有对家庭土地的要求,有在他们祖先的村庄内被接纳为“这块土地上的人民”(people of the land)的权利。它意味著被接纳为团体成员的资格,并和团体成员一道共同承认毛利人的独特思想和行为方式。现在已经恢复了一些对毛利语(Maori language)的教学,1987年毛利语被规定为新西兰的一种官方语言。

在当代新西兰,许多毛利人的文化习俗仍被保存下来。一切毛利人的正式集会都伴随著毛利语的演讲、战歌,正式接待宾客时都要互相以鼻子摩擦表示欢迎(称为hongi),有时还举行一种作为仪式的挑战;在预先烧热石头的地炉上烹调食物。在毛利人村庄中用作开会和典礼中心的雕有图案的房屋,仍在建筑。

文化

刺青风俗

作为新西兰土著居民,毛利人不仅把刺青当成是在脸上展示自身及其家族信息的象征符号。刺青是毛利人世代相传的“宝物”之一。全世界流行的刺青在毛利人这里有了明确的细分,而且不论目的还是用途,都蕴涵神圣的意义,这是它与现代文身最大的区别。

刺青是毛利人等级和地位的象征。每一张刺青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一份人生简历。它记载了毛利人的职业、在部落中的地位,还可以记载他的家庭,甚至一生的成就功绩。部落酋长们的前

毛利人毛利人

额正中刺有一种名叫“蒂蒂”的花纹,把他们与普通人区别开来。一般来说,脸上的花纹越是重重叠叠,这个人的地位就越高。有趣的是,据欧洲人记载,早年在出席出让土地的签约仪式时,毛利族酋长会把自己的脸部花纹画下来作为签名,照样可以令合约生效。看来,毛利酋长的脸部刺青相当于欧洲贵族的族徽,由本人随身携带,走到哪里都可以“炫耀”一下。

迎宾礼

新西兰毛利人欢迎客人是很特别的。有一种"家庭式"的欢迎仪式,开始时,会场是一片寂静。男女整齐地列队两旁,在一阵长时间沉寂以后,突然走出一位赤膊光脚的中年人,先是一声宏亮的吆喝,接着引吭高歌。歌声刚落,年轻的姑娘们翩翩起舞,舞姿优美,周围的人低声伴唱。歌停舞罢,他们就一个个走过来同客人行" 碰鼻礼",鼻尖对鼻尖,互碰三次,欢迎会进入高潮。还有一种"挑战式"欢迎仪式:欢迎者全部民族装

习近平与毛利人行碰鼻礼习近平与毛利人行碰鼻礼

扮,为首的赤膊光足,系着草裙,脸上画了脸谱,手持长矛,一面吆喝,一面向客人挥舞过来,并不时地吐舌头。临近客人时,将一把剑或是绿叶枝条投在地上。这时,客人必须把它拾起来,恭敬地捧着,直到对方舞毕,再双手奉还。这是最古老的迎宾礼,也最为隆重。

毛利人的礼仪,当女士示吻时,男士主动上前一步,抬起双手,张开双臂,两手轻轻搭上对方双肩,慢慢地,先是鼻尖,后是前额,看准对方的相同点,轻轻地贴靠。

歌舞

战舞(Haka)

毛利男人是优秀的猎人,勇猛的士兵,善于以歌唱舞蹈来表达情绪,在打仗前会跳称为「哈卡舞」的战斗舞(Haka),过去毛利人各族在开战之前,会表演战舞,藉以恫吓对方,配合打击乐器奏出壮烈战斗舞。战舞的歌词并不固定,不同的族群有各自的战舞歌词。舞者脸上模仿古人纹面,赤(百度)裸上身,下着黑黄两色相间的草裙,舞蹈动作粗犷有力,有时还手持武器,刀剑相击,叮当作响,伴随高声喊叫,场面威武壮观。

新西兰战舞的特色,就是在舞蹈完结之时,舞者为把舌头伸长。很多游客都觉得这种表情很趣怪,但其实这个动作原来的意思是扮演敌人被杀后,头颅被挂在长竿上的模样。以前战舞中吐舌动作表示不屈服,现在吐舌动作则是表示欢迎之意。

按照毛利人的分类,毛利人的战舞可以分成以下三种:Whakatu waewae、Tutu ngarahu、Peruperu。

欢迎舞

会堂里的波菲里(迎宾礼)以「威洛」(挑战)开始。唐加塔怀努亚(主人)的战士会挑战玛努希里(客人)的战士。他可能会带着茅(泰亚哈), 然后放下象征物(通常是树枝), 客人要捡起来, 以示和平而来。主人的丘伊拉(妇女)会为客人表演一段卡朗加(呼唤/吟唱)。客人中, 走在男士前方的妇女在进入会堂前也要响应。

一旦进入会堂里的怀雷努伊(聚会厅), 主人就要有米希米希(问候)与怀科雷欧(演说)。为了加强演说者的好意, 可能会唱些怀阿塔(歌曲)。通常客人要在主人致以洪吉(互相碰鼻的问候礼)后致赠科哈(礼物)。迎宾礼之后, 主客可一起分享凯(食物)。

毛利族女性的舞蹈柔美舒缓,婀娜多姿。「波依舞」是他们的代表。「波依」是一种用马蔺草编织的白色小球,小球的一端用细绳牵动,在音乐的伴奏下,舞者将小球有节奏地上下舞动,左右绕行,像小流星一样在空中划出千变万话的优美弧线,小球还不时地碰击舞者的头部和身体,发出悦耳的声音。

木雕、玉器

毛利人在木雕方面具有独特天赋,他们用木、骨和绿玉雕刻出各种用品和装饰品。毛利人的建筑物,如毛利聚会堂、部落粮仓及独木舟等,多雕刻有各种图像,连小屋入口或柱子及身上的装饰品、石器和武器都刻有毛利独特的漩涡或人面花样。骨雕比木雕昂贵,早期多用鲸鱼骨雕刻,后来也用其它动物骨头雕刻。

毛利人的玉器,最早是在南岛的西海岸有一位女青年发现了一种绿玉,他们称为「软玉」(Pounamu)。这是被毛利人视为圣物的材料,许多人形像,小配件,武器等都用这种玉石制成的。玉石雕刻是最高贵的。毛利人用绿玉雕刻匕首和短剑,且刻上姓名,作为毛利首领的传家(百度)宝。常见的绿玉雕刻有鱼钩、耳坠和项坠,而以名为「提基」的人像坠最神圣。玉雕的「提基」往往还镶上鲍鱼壳磨制的眼睛,熠熠发光,极为漂亮。祖传的「提基」更被视为圣物,认为是祖先灵魂的化身,所以都随身佩带。「提基」的形象都不一样,如鼻梁的平直,舌头的长短、歪头的方向,盘坐的姿态等都含有毛利传统,具有不同意义。

食物

早期毛利人吃的食物是从岛群带来的甘薯、芋头、山芋等蔬菜。毛利人大部分是吃螃蟹、龙虾、鳗鱼等海鲜食物。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下一篇 汇丰银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