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老观坨镇

老观坨镇位于辽中县东北部。辖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潘家堡村,距县城17千米。秦沈铁路、106省道公路过境。辖小黄旗堡、张家、黄旗堡、南长岗、蔡伯街、于家台、邵家、潘家堡8个行政村。2009年撤乡设镇。1960年设潘家堡公社,1983年改乡。老观坨乡地处辽中县城东南部15公里浑、蒲河交界处。北靠辽中镇乌伯牛,东邻肖寨门镇,南跨浑河与辽阳相接、与钢都鞍山相望,西隔蒲河与朱家房镇和六间房乡接壤。
中文名
老观坨镇
行政代码
210122115
身份证前6位
210122
长途区号
024
邮政编码
110000
隶属政区
辽中县
行政级别
车牌号码
辽A
辖区面积
63km2
人口数量
约1.77万人
人口密度
281人/km2

目录

老观坨镇老观坨镇

老观坨镇位于辽中县东北部。辖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潘家堡村,距县城17千米。秦沈铁路、106省道公路过境。

历史沿革

1960年设老观坨镇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于家台、蔡伯街、张家村、南长岗子、邵家村、黄旗堡、小黄旗堡8个行政村。

2002年,乡政府驻老观坨镇,人口1.73万人,面积63.4平方千米,辖小黄旗堡、张家、黄旗堡、南长岗、蔡伯街、于家台、邵家、老观坨镇8个行政村。2009年撤乡设镇。

行政区划

老观坨镇老观坨镇

210122115:

~200 220于家台村 

~201 220蔡伯街村 

~202 220张家村 

~203 220南长岗子村 

~204 121潘家堡村 

~205 220邵家村 

~206 220黄旗堡村 

~207 220小黄旗堡村

地方人口

老观坨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3387 

男6857 

女6530 

家庭户户数4489 

家庭户总人口(总)13346 

家庭户男6840 

家庭户女6506 

0-14岁(总)2568

0-14岁男1330

0-14岁女1238

15-64岁(总)9782

15-64岁男5041

15-64岁女4741

65岁及以上(总)1037

65岁及以上男486

65岁及以上女55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237

地方特产

沈阳市美食烤牛肉

烤牛肉

将新鲜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酱油、蒜末、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匀,另备酱油、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莱末、大蒜调味品分装于小碗,炭火炉放于桌心,上放铁箅子,用筷子夹肉片放在箅子上烧,蘸调料后食用,外焦里嫩、酥香咸辣。 

朝鲜族打糕

在秋冬时节,朝鲜民族经常制作一种小方块米糕(也称“打糕”),最常见的一种叫“糯米打糕”,用糯米精制而成。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很多糯米打糕,分赠邻居和亲友。从这种习俗中产生了“吃打糕过年”的说法。节日送礼不能缺了打糕,尤其在送娘家礼物时更不能缺少,据说打糕里还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

打糕是用浸泡蒸熟的糯米,放在案板上用木槌打成年糕状,中间夹豆沙馅,加上白糖制成,香甜可口。

其做法是:做打糕要经过洗、蒸、打、切四道工序。先把糯米洗好,用清水浸泡十几个小时(如果急着做,可用温水浸泡,时间可短些),泡到用手指能把米粒捏碎为止,然后把米捞出来,把水沥干。把米放入笼屉内用大火蒸半个小时左右,要蒸到软硬合适为止。把蒸好的糯米饭放到砧板上,用木槌边打边翻。打的人开始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打的饭粒四处飞溅;翻的人要用水沾手并不断擦砧板,否则,打糕就会和砧板粘在一起,翻不动。这种粘糕,要求打得越匀越好,一般打到看不见饭粒为宜。把打成的糕切成适当的小块,用豆沙或者熟豆面等裹上一层就可以吃了。喜甜食者,可蘸糖食用。喜咸者,可佐盐食用。这种打糕比一般年糕更加粘润可口,味道尤为清香。

辽中葡萄

辽中葡萄是

老观坨乡地处辽中县城东南部15公里浑、蒲河交界处。北靠辽中镇乌伯牛,东邻肖寨门镇,南跨浑河与辽阳相接、与钢都鞍山相望,西隔蒲河与朱家房镇和六间房乡接壤。 

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附近景点

张氏帅府

是“大帅府”、“少帅府”的合称,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寓所。位于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8号。建于1914~1939年。 

这是一座由青砖素面墙围廓的中西混合建筑群,墙高3米余,四角归方。从建筑时间和使用上帅府可分为两部分,即以现存院内青砖墙为界,分东、西两院。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小青楼、大青楼、关帝庙还有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西院是后期建筑,共有砖混楼房6座。 

四合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群体建筑中心,位居中轴。建于1914年至1918年。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三进院落,全院共有房屋60余间。主要建筑都是石雕柱础转角石刻,墙基镶嵌浮雕石板,墙顶镶嵌砖雕饰件,门前踏步垂带,挂梅栏板雕刻精湛,额枋檐檩廊柱及门窗油饰彩画独具风格。从南起有起脊挑檐正南门,门外有砖雕“寿”字影壁墙。从前门入内便是第一进院,前有门房七间,中为过道门,东为传达室,西为电话室,两侧为卫士房。东西厢房分别为内帐房、大厨房,承启处、餐厅、电工室。通过仪门(垂花门)是二进院,正房七间,中开过门。东西厢房各五间,这是张作霖属下八大处的处理公务之地。正房东间是卧室、客厅,西间是书房、仓库。东厢房北为内收发,南是秘书长室。西厢房是一般秘书办公室。第三进院是张作霖的夫人、姨太,小姐等人的居室。正房当中靠北是祖先堂,东、西,南辟三门通往东西屋和院内。东西厢房各五间对称,东为会客室、西是办公室。三进院都各有东西便门与院外相通。 

小青楼在东院,坐北朝南二层楼。上下各五间,中开门,前檐出廊,青砖青瓦,为中国古式建筑,是帅府的早期建筑之一。1928年6月张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阳,在皇姑区附近被炸伤后,医治无效死于小青楼下。 

大青楼位于东院北部,张作霖1925年晋升为东北边防督办后在此商议军事机密、制定重大决策和接待中外要员。赫赫有名的“老虎厅”就在一楼的东北角,它因陈设有东边道镇守使汤玉麟送的两只老虎标本而得名。杨宇霆、常荫槐就是在这里被张学良处决。大青楼是三层楼,坐北向南,多边形,砖混结构,欧洲哥特式建筑,青砖墙体,白色水泥抹边线,黑白相映,显得格外醒目、素雅。楼下台明高约一米左右,南面和东侧各有一个“八”字形垂带,九级台阶。一楼正面辟门三处,中为半圆形上亮过道门,两侧为半圆形群体组合门。正视二楼平台与三楼的两个突出半圆体阳台。都是水泥花格,上曲装饰三角纹,半圆形,瓶式栏板,廊柱,圆形柱头等。 

东院东北角有三间平房,传说是张作霖的家庙,据张学良之弟张学铭讲,此房不是家庙,而是关帝庙。张作霖崇拜关羽,在沈阳共建三处关帝庙(另两处在风雨坛和大南门外)。 

在东墙外路东,有一座几何形单体建筑,即赵四小姐楼,这是张学良专门为赵四小姐修建的寓所。 

西院有楼房6座,原是为张氏各子准备的寓所,“九·一八”事变前尚未竣工,后由日本人继续建成。 

解放前,“帅府”名为中央图书馆奉天分馆,实际上先后被日本奉天第一军管司令部和国民党市党部及接收大员等占踞,院内建筑多被毁坏,杂草丛生,无人问津。

解放后,辽宁省图书馆及辽宁省文联、作家协会等文艺团体在这里办公,帅府成为文化活动中心。帅府的产权,根据党的政策,几十年来,一直归张学良将军所有,使用单位按规定缴纳房租,房产部门代收、代管。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大规模维修,使这一建筑群保存完好。1985年2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2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九道岭子镇    下一篇 边界之城2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