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南方的童年
- 中文名
- 遥望南方的童年
- 导演
- 易寒
- 主演
- 易志兵/何伟欣/谢媛
- 制片国家/地区
- 中国大陆
- 语言
- 普通话/国语
- 上映日期
- 2007
- 片长
- 91分钟
- 又名
- The Rising Star Kindergarten
目录
堂看到周边农村有许多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年高体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特别是幼儿的教育没人管,甚至连人身安全也没保障。于是,易明堂决定开办一所家庭幼儿园,让已下岗又没有找到工作的妻子当园长,并招收了初中刚毕业准备外出打工的李响任幼儿教师。接送孩子没有机动车,易明堂就做了一辆板车;没有像样的教室和活动场所,就腾出砖木结构的老房子;没有钱买游戏器材,就自己动手制作……
幼儿园开学后,招收到了几十名 3至 5岁的留守儿童。这些父母在外务工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一言难尽的苦衷,有的幼儿家里连低廉的学费也交不起,但易明堂又不忍心让他们“放羊”,更让人操心费力的是,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也难管理。于是,在办幼儿园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生动感人的插曲,再现了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向往。
由于易明堂办的幼儿园没有办理手续,其教学设施、安全保障等都达不到标准,乡教育办责令其停办幼儿园。最后,一直在亏损边缘挣扎的幼儿园关闭了。但有的孩子却送不回去了,如父母离异的秀秀原先跟着伯母生活,其伯母因秀秀父母不负责任而不愿带她;砣砣跟着双目失明的奶奶没人照料,奶奶怕他玩水出事而用布带把他拴在自己身上等。没有办法,易明堂只有收养他们,并经常带着想念爸妈的孩子们爬上村前的小山顶,遥望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
导演Director
影片以易明堂开办家庭幼儿园的艰难经历为窗口,展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缺失父母之爱和渴望父母关爱的生存状态。进而呼唤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能够给予高度关注和爱护,使得他们能够感受到童年时代应有的温暖和关爱,生活得更美好。同时,影片也赞美了乡村小学教师易明堂对留守儿童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绵绵爱心,他对留守儿童发自内心的同情和关爱最终战胜了当初的“小我”,再现了人性之中所蕴含的真善美。
《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在城市里,有很多“空巢老人”,他们不得不承受离开儿女生活的苦闷和寂寞。而在农村,却有很多“空巢儿童”,也就是“留守儿童”, 他们成长中缺失了父母关爱和照顾,大概他们整个童年都在遥望南方,至少眼神能够凝望心之所向。当易老师对秀秀和坨坨指向最南的南方之时,就好像指向他们的未来。16座的大人力车是是幼儿园的豪华专车,伴随日升日落穿梭在乡间小路之上,黄色代表着朝气蓬勃。孩子们哼着歌曲儿背着书包上学堂,彼时彼刻的他们是快乐的。梦想成为歌手的李响在无奈中学会挣扎,在现实中学会了隐忍,而最后她在学习中学会了成长。她和她的同学都是这一代农村青年的缩影,他们心中怀揣之梦想的强大和看不清未来的恐惧与迷茫在激烈碰撞,看着模糊的前方却找不到方向。在成长的路途中,他们有的能够找到自己的启明星,有的却没有。易老师奔走的身影总是不断出现,辛苦与操劳的背后是一个熠熠生辉的信仰“为了孩子的一切”。在90年代的城市之中这个标语十分常见,还有一个补充,是“一切为了孩子”。时代车轮的轰轰前进不容得我们有半点犹豫,可触摸的现实让每个人都明白,生下来活下去才是一切。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易老师心之所系。奔走是为了快点找到坨坨,是为了追赶现实,是为了与时间赛跑,是为了救起所有在生活中无法自救的孩子。在行动的背后有信仰的支撑,在信仰的背后是不懈的坚持。但试问在屋子中划出空间的课堂,只是重新上色的人力校车,力量有限的易老师和他的妻子,有怎么可能达到已赶上城市要求的农村规章制度。一辆低标准的校车起码需要花费四、五万,“这买得起?”这样的发问是对当下的问题,也是对当下的社会,只是这样碰不到的标准似乎比南方还遥远。真实是最好的演技。原生态自然永远是最美丽的风景。当我暗自思考拍摄电影的意义时,不禁产生了很多疑问。大部分城市的居民实际上都活在了如今娱乐至死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使我们产生了对精神生活的高标准追求。电影成为一种常见的娱乐形式甚至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一张电影票抵得上农村小孩一个月的学费。我一直认为,电影是为了让我们看到,让我们看到社会各个角落发生的种种故事。在日常中我们接收了过多数据般的新闻事件,当麻木的感受成为了个人生活的常态,思想的国度也会关上了门。而电影中的故事有时候却能浇灌枯竭的心灵,当我们通过镜头看到另一面的故事时,我们可以重新获得信仰与力量。贫贱夫妻百事哀,可怜天下父母心。古老的中国谚语始终有着时代的意义。真实的写照有时候足以成为前进的动力,大地上的子女都愿意追求心之所向。乡村与城市的生活尽管不同,然而我们都懂得。 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至少每个人的心中都可以有一颗启明星。幸好这样的电影让我们闭上眼睛去看见,在苍凉和艰难之中相信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