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Yellow River Delta),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位处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正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保护区。以利津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呈扇状三角形,面积5,45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
中文名称
黄河三角洲
总面积
5450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珍稀鸟类
丹顶鹤、白头鹳

目录

黄三角黄三角

黄河三角洲(Yellow River Delta)简称黄三角,地理学上的黄河三角洲仅指黄河在今山东东营市利津县以下以及向下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广义的黄河三角洲,指北至中国天津市、南至废黄河口、西起河南省巩义市以东黄河冲积泛滥地区;狭义的指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省利津县以下冲积成的三角洲。海拔4米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大部仍为荒地。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形成拦门沙、沙嘴及其两侧的烂泥湾。海岸线平缓。黄河尾闾由于泥沙淤积,河床变高,排洪不畅,或凌汛冰塞壅水或人为原因,入海水道经常改变,平均约8年改道一次。自1855年,已知南半部大致有16次,北半部有10次。黄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三角洲位于地壳长期下沉区,第三纪即有石油形成。

形成及特征

黄河三角洲,以垦利县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海拔高程低于15米,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冲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利津县以下冲积成三角洲,以利津县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主体在东营市境内的呈扇状三角形的地区,面积5,450平方公里。地面平坦,在海拔10米以下。三角洲顶部和中部土壤脱盐较好,已成为农耕区。高程4米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强,大部仍为荒地。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口门附近淤积,形成河口的沙嘴及其两侧的烂泥湾。烂泥湾内水深1~2米,浮泥受潮水冲淤漂游不定,鱼饵特别丰富,是鱼类产卵的良好场所。滔滔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便在此落淤,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

黄河从1855年在兰考铜瓦厢决口北徒,由原来注入黄海改注入渤海,经过百年来的沧海变化,才塑造出这个近代三角洲。黄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洲湾之间,是一个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的河口,其特点是水少沙多,泥沙大部分不能外输。据水文资料记载,黄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42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2亿吨,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使约40%的入海泥沙在河口和滨海区“安家落户”。五十年代采取工程控制,使三角洲顶点下移至东营市渔洼附近,缩小了三角洲的范围,加快了河道延伸速度,平均每年造陆31.3平方公里,海岸线每年向海内推进390米,黄河填海造陆的功绩是很大的,不仅每年可以为我们创造四万多亩土地,而且还改善了河口石油开采条件,变海上开采为陆地开采。

历史变迁

自1855年以来分流河道多次改道,每次在三角洲顶点附近发生改道的分流河道系统称为该时期的流路,在流路活动期内,分流河道每年都发生决口、摆动(Li等,1998),但都是在三角洲顶点以下的或口门附近发生。在顶点附近两次改道之间形成的堆积体,包括陆上三角洲和水下三角洲,称作三角洲叶瓣,现代黄河三角洲是由多个这样的叶瓣体组成。1855年以来,现代黄河三角洲共形成8个叶瓣体,1976年以前形成的7个叶瓣,总计注入渤海112年,平均每个叶瓣活动期为16年,与MISSISSIPPI河三角洲叶瓣115-175年周期(Well sand Coleman,1987)比较其活动期是相当短的。1976至2010年共形成两个三角洲叶瓣。各叶瓣形成的时段分别是:1.1855-1889年;2.1889-1897年;3.1897-1904年;4.1904-1929年;5.1929-1934年;6.1934-1938年和1947-1964年;7.1964-1976年;8.1976年-1996年;1996年至今。

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三角洲的淤积扩展与黄河来水来沙,以及入海流路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黄河利津站1990-1998年平均年输沙量为4.14亿吨,为近五十年来最少的时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断流使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大大减少,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河务局资料,1992年9月到1996年10月平均年净淤进13平方公里,其中1996年6月到1996年10月净淤进21.89平方公里;1996年10月到1997年10月净淤进为-10.44平方公里;1997年10月到1998年10月净淤进10.89平方公里。

滔滔黄河水奔流环古京万载,黄河泥缔造了黄河人,黄河龙的魂魄气贯着中华龙人的精神,真情善良朴实的齐鲁儿女驰歌耕耘着神州家乡泰山黄河怀抱着得这片古老美丽神奇的收获着希望的土地。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1/6,总人口约985万人。

2009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母亲大河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高地,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树立全国乃至全球高效绿色生态生活区样板。

大河母亲的齐鲁儿女山东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不辜负全国和世界人民的殷切期盼。振奋中华龙的精神,燃烧我们的青春岁月,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舞动我们黄河龙的骐躯,挥动山东大汉的强劲臂膀,擂响跨世纪的战鼓,足迹谱写家园蓝天更蓝碧水更清阳光更明亮青山更青风调雨顺安泰和融风景更美人们身心更健康更善良更美好的崭新的明天华章。

地理环境

区位优势区位优势
区位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地处117°31′-119°18′E和36°55′-38°16′N之间,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境内,是由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三角洲组成的联合体。

古代三角洲以蒲城为顶点,西起套尔河口,南达小清河口,陆上面积约为7200平方公里。近代三角洲是黄河1855年从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流路形成的以宁海为顶点的扇面,西起套尔河口,南抵支脉沟口,面积约为5400平方公里;而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934年以来至今仍在继续形成的以渔洼为顶点的扇面,西起挑河,南到宋春荣沟,陆上面积约为3000平方公里。

黄河三角洲北靠京津唐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开放城市,属于国家制定的沿海开放地带。随着德(州)龙(口)铁路、东营港和滨州港的建成,将使胜利油田与秦、晋、蒙大煤田连接起来,为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经济结构合理的可控能源;东营港距大连港110海里,且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屿隔海相望,具有良好的出海条件。

地形

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西南部海拔11m,最高处利津南宋乡河滩高地高程为13.3m,老董-垦利一带9-10m,罗家屋子一带约7m,东北部最低处小于1m,自然比降1/8000-1/12000。区内以黄河河床为骨架,构成地面的主要分水岭。

三角洲是由黄河多次改道和决口泛滥而形成的岗、坡、洼相间的微地貌形态,分布着砂、粘土不同的土体结构和盐化程度不一的各类盐渍土。这些微地貌控制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活动,形成了以洼地为中心的水、盐汇积区,是造成“岗旱、洼涝、二坡碱”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黄河改道、修建黄河大堤、垦殖、城建、高速公路、海堤、石油开采等)在剧烈地改变着该区的微地貌形态,但其基本框架仍清晰可辨。

地貌

黄河三角洲是一典型扇形三角洲,属河流冲积物覆盖海相层的二元相结构,西南高,东北低,高程13-1m,自然比降1/8000-1/12000。由于黄河三角洲新堆积体的形成以及老堆积体不断被反复淤淀,造成三角洲平原大平、小不平,微地貌形态复杂,主要的地貌类型有河滩地(河道)、河滩高地与河流故道、决口扇与淤泛地、平地、河间洼地与背河洼地、滨海低地与湿洼地以及蚀余冲积岛和贝壳堤(岛)等。

气候

黄河三角洲地处中纬度,位于暖温带,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主要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

黄河三角洲四季温差明显,年平均气温11.7-12.6℃,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23.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90-2830小时;无霜期211天;年均降水量530-630mm,70%分布在夏季;平均蒸散量为750-2400mm。

水文

地表水

按照中国国家水资源利用分区,黄河三角洲以黄河为分界线,将全区划属两个流域,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流经黄河三角洲的客水河道有黄河、小清河和支脉河。后二者均位于黄河以南。

黄河:从东营市境中心穿过,是黄河三角洲流经最长、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河流。它在东营市境内河道长138公里,直接控制影响的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

小清河:源于济南诸泉。东营市境内河道长34公里,流域面积5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水量5.823亿立方米。小清河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其支流有淄河、阳河、泥河等。

支脉河:源于淄博市高青县前池沟。东营市境内河长48.2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由于沿途地下水补给和引黄尾水排入,水量较丰,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862亿立方米。由于上游纳污,水质趋于恶化。其控制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广蒲河、武家大沟、小河子。

区内控制面基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排涝河道有11条。黄河以北有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草桥沟东干流、褚官河太平河,前五条独流入海,后两条汇入潮河;黄河南有小岛河、永丰河、溢洪河、广利河,皆独流入海。

地下水

黄河三角洲(东营市)地下水浅层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广饶县境内(大码头、大营、西刘桥除外),小清河以北及小清河以南广饶东北三乡等地区均属咸水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在5-10-20克/升范围内,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增。该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4627.28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深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219.96万立方米。

时空分布

1.年际变化剧烈。东营市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854.84万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达74624.50万立方米(1990年),而最小年径流量仅为25887.75万立方米(1986年),相差达2.88倍。

2.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量受季风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也导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3.地域分布不等。由于受降水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由南向北递减。地下淡水资源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小清河以南广饶县境内的井灌区。

土壤植被

植被分布

黄河三角洲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区内无地带性植被类型,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水分土壤含盐量、潜水水位与矿化度、地貌类型的制约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木本植物很少,以草甸景观为主体。

植物区系的特点是植被类型少、结构简单、组成单纯。在天然植被中,以滨海盐生植被为主,占天然植被的56.5%,沼生和水生植被占天然植被的21%,灌木柽柳等占天然植被的21%,阔叶林仅占天然植被的1.5%左右。植被群落分布为:(1)黄须菜群丛,占土壤面积的10.6%;(2)柽柳—黄须菜群丛,占土壤面积的2.2%;(3)马绊草群丛,占土壤面积的4.99%;(4)芦苇群丛,占土壤面积的5.38%;(5)一年生禾本草群丛,占土壤面积的3.59%;(6)白茅—芦苇群丛,占土壤面积的1.75%。人工植被中以农田植被为主。木本栽培植被仅占人工植被的4.3%左右,农田植被占人工植被的95.7%。

植被中有植物种类40多个科、110多个属、160多个种。以禾本科、菊科草本植物最多。在草本植物中,以多年生根茎禾草为主,尤以各种盐生植物占显著地位。

类型与质地

东营市土壤划分为5个土类,10个亚类,20个土属,134个土种。其中5个土类分别是:褐土、潮土、盐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

褐土:褐土面积很小,仅2.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3.44%。分布在南部高程8m以上的山前缓岗、山前倾斜地与河阶地上。成土母质为洪积、冲击物或黄土状物质,富含石灰质。土体深厚,土色呈褐色或棕褐色。全剖面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粘化层、钙积层较清晰,为A-B-C型剖面。

潮土:潮土面积37.5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44.46%。分布在山麓平原至海拔3-4m的滨海平原上。潮土成土母质分别为:小清河以北为黄河沉积物;小清河以南为淄河冲击物。潮土剖面的冲击层分明,构成多种砂、壤、粘相间的不同土体构型,剖面中下部出现锈纹锈斑或豆粒状铁锰结核。土壤结构较脆弱。潮土全剖面有强烈的石灰反应,剖面构型为腐殖层或耕作层-心土层-氧化还原层(潮化层)-母质层。

盐土:盐土土类面积43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50.88%。除南部外,其余地区均有盐土分布,分布区域潜水位多在1-2m,矿化度10-30g/L,局部地段大于30g/L,个别区域能达100g/L以上。盐土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对植物生长有强烈的抑制或毒害作用。

水稻土:水稻土面积4000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47%。在三角洲内呈斑状散布于水利条件好的低平地或沿黄低洼地上。本区的水稻土,是潮土或盐土经水耕水种后形成,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他养分含量基本上达到四级养分标准,并有一粘土腰层,保肥性能好。由于种稻历史短,土壤剖面发育还不典型,除耕作层有灰黑色腐泥河锈纹斑潴育特征外,心土层和底土层仍旧保留原母质的特性。

砂姜黑土:砂姜黑土面积6300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75%。主要分布在交接洼地或古扇间洼地中。砂姜黑土表层土多为黄褐色重壤土,质地粘重坚硬,水热不协调,耕性差。本区砂姜黑土的砂姜层位多分布在剖面的中下部,对作物的生长阻碍不大。其中以厚层黄土覆盖砂姜黑土的生产性能最好,近似潮褐土。

生物

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广阔平坦,多为沙质和泥质,这里是重要的对虾产地,又是海产基地、海盐基地,素有“百鱼之乡”的美称,黄河鲤鱼、黄河刀鱼、银鱼、毛虾都是别具风味的特产。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这里已设立了153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这里具有世界上最年轻的河口湿地和大面积处于相对原生状态的滨海湿地,生境独特,物种丰富。现有野生植物393种,鸟类265种。在大面积的湿地和沼泽地上,仅珍贵保护鸟类即达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如

黄三角湿地自然保护区黄三角湿地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国内外少有的资源富集区。

一是以油气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截止到1995年底,已发现不同类型的油气田67个,石油总资源量达75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4.2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03亿立方米。莱州湾一带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卤水资源,已探明储量高达5980亿吨。

二是土地资源丰富,而且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土地总面积达175.04万公顷,其中耕地70.03万公顷,尚有30.3万公顷荒碱地有待开发利用;黄河每年新淤陆地约2000公顷,但趋势已有所减缓;海岸线长590公里,10米以内的浅海面积达78万公顷,滩涂面积22.5万公顷,湿地15.3万公顷。

三是雄奇多姿的旅游资源。有黄河入海口的河海交融、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孤东海堤、丛式井架、海上钻井和采油平台、黄河三角洲湿地博物馆、黄河水体博物馆、胜利油田科技展览馆、天鹅湖、清风湖、亚洲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此外,黄河三角洲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陆地、淡水和海洋生物资源。

地区特点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二点六五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九百八十五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中国国务院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最后一个三角洲———“黄三角”在被提出21年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就打造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做出明确规划,提出将在“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15000亿元开发黄河三角洲区域。其中在发展区域旅游产业方面,突出“神奇黄河口、生态大观园、梦幻石油城、武圣故里、世界风筝之都、循环经济典范”的主题,打造两个旅游区和重大开发十大旅游重点产品。

 主打生态高效

其实,早在1988年,“黄三角”的开发总体战略就首次被专家学者们提出。黄三角的最大亮点是没有走高耗能的发展模式,首次提出“生态高效”的增长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告诉南方都市报,黄河三角洲可以在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最具潜力三角洲

在我国三大三角洲中,黄河三角洲被誉为我国“最具有开发潜力的三角洲”。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肖金成告诉本报,我国最后一个开发的三角洲———“黄三角”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边城市的发展基础比较好,“黄三角”发展也就快。

 沿海开发全覆盖

“从全国的高度来看,‘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这块国家战略的盲区已经扫除,我国沿海开发已经实现全覆盖。”徐逢贤表示,我国沿海目前有滨海新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长三角、江苏沿海经济区、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加上黄三角经济区,沿海开发从南至北已经连成一线。我国东北部沿海将成为高速发展的经济区,中国经济将有新的跨越式发展。

开发规划

根据2008年山东省政府出台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内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2006年区内总人口98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

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就打造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做出明确规划,提出将在“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15000亿元开发黄河三角洲区域。其中在发展区域旅游产业方面,突出“神奇黄河口、生态大观园、梦幻石油城、武圣故里、世界风筝之都、循环经济典范”的主题,打造两个旅游区和重大开发十大旅游重点产品。

规划开发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在旅游产业上将着力打造黄河入海口旅游区,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以观海栈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和滨海旅游区为重点,开发黄河口入海奇观、漂流、狩猎、骑马、观鸟、科考、温泉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打造“新、奇、野、美、特”休闲度假观光生态旅游。

同时,还将发展民俗旅游区,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龙头,完善寒亭杨家埠民俗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具有黄河文化、乡村与农耕文化、生态农业文化特色的民俗旅游。

依托黄河百里绿色生态长廊、艾里湖等,开发湿地生态和黄河生态文化观光旅游;开发东营、滨州城市生态旅游。依托观海栈桥和莱州黄金海岸,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为龙头,依托地热资源,发展温泉度假旅游等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魔术树    下一篇 分离的世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