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星球之战
- 导演
- AristomenisTsirbas
- 编剧
- 埃文蕾切尔伍德
- 主演
- 埃文蕾切尔伍德/贾斯汀朗/卢克威尔逊/大卫克罗斯/布莱恩考克斯
- 类型
- 动作/科幻/动画/惊悚/战争/冒险
- 官方网站
- www.battleforterra.com
- 制片国家/地区
- 美国
- 语言
- 英语
- 上映日期
- 2010-10-28(中国大陆)/2007-09-08(多伦多电影节)
- 片长
- 85分钟
- 又名
- 提拉星上的战争/塔拉星球之战/泰拉星球/泰若/BattleforTerra
目录
塔拉是一个美丽的星球,那里的居民宽容而友善。然而地球上的人类因为过度开发资源,使得地球不再适宜居住,他们要另外寻找新的星球定居。结果人类发现可以利用某种技术,将塔拉星球改变成适合人类居住,但同时这个新环境对于该星球的居民却是致命的。玛拉是塔拉星球上的一位早熟的少女,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救下了一个人类的飞行员,并将其照顾痊愈,两人计划共同想办法解决塔拉星球的危机,最好能使地球人类和塔拉居民可以和平共处。
当地球已经被地球人的咎由自取所毁灭,使得地球人想在塔拉星球上重建自己的家园的时候,塔拉星球上热爱和平的原住民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很明显,在人类和塔拉人这两个种族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居住在蓝天白云环绕之中的泰若人并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他们甚至不知道流血和牺牲是什么。所以,当地球人的战斗机和空间站带着导弹、夹杂着狂风呼啸而至的时候,塔拉人甚至认为这是神迹,他们欢呼雀跃。只有一个叫马拉的叛逆而早熟的少女觉得这不是什么神迹,而是战争。不过当一个名叫吉姆的地球人飞行员偶然受伤并被马拉救下之后,塔拉人才意识到地球人要占领塔拉星球的计划,需要拿起武器保护自己的家园。
为了报答马拉的救命之恩,
导演Director
阿瑞斯特曼尼斯瑟巴斯
AristomenisTsirbas
编剧Writer
EvanSpiliotopoulos-writer
阿瑞斯特曼尼斯瑟巴斯AristomenisTsirbas-story
制作人Producedby
基斯卡德KeithCalder-producer
RyanColucci-producer
DaneAllanSmith-producer
JessicaWu-producer
摄影Cinematography
阿瑞斯特曼尼斯瑟巴斯AristomenisTsirbas
剪辑FilmEditing
J.KathleenGibson
原创音乐OriginalMusic
阿贝尔科热尼奥夫斯基AbelKorzeniowski
艺术指导ProductionDesigner
阿瑞斯特曼尼斯瑟巴斯AristomenisTsirbas
本片根据导演阿瑞斯特曼尼斯瑟巴斯2003年的同名动画短片改编而成。
影片完全是在普通的家用电脑和苹果机上创造出来的。
影片的大部分后期在洛杉矶完成,因为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电脑动画工作人员。
“塔拉”这个词在意大利语和拉丁语里就是地球的意思。
影片整个整个过程只用了LightWave3D和Maya两种软件。
在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总署)的网站上,有一项计划就叫做“塔拉计划”。这是美国政府希望在外太空寻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行星的计划。
Quotes
Commander:Earthhasbeendestroyed,gone.Wearethelastsurvivalsofhumanity.Thefuturedependsonus.
指挥官:地球早已被毁灭了,不复存在。我们是幸存下来的少数人类。人类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Story
记得当我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一部当时比较多的被译为《天煞》,后来更多被直译为《独立日》的电影让我看的目瞪口呆,人类和外星人打的天昏地暗,很是撩人。而那段美国总统决战前的演讲,让我这个中国孩子听的热血沸腾,最近看的动画片《泰若星》则是对《独立日》的逆向思考,或者说反讽,从主体剧情,到一些桥段,都可以看到《独立日》的影子,只不过,这次,狰狞的侵略者变成了人类,他们妄图征服,更准确说是毁灭一个性情温和的外星文明,也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这部动画我颇为喜欢,倒不是说它品质如何优良,而是它的一些认知和价值观跟我的想法很契合。本片一大成功之处,在于对泰若星文明的构建,对于涉及大的文明交互性的电影,如何构造一个独特的,同时充满说服力的环境一直是这类电影的关键因素。《星球大战》的一大瑰丽之处,就是它成功营造了很多外星文明形态,同时将其交互的政治外交关系勾勒的很真实。而卡梅隆让万千拥趸翘首以盼的《天神下凡》,大家也无比关注他会献上如何的文明。泰若星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平和的形态,他们以一种以地球眼光看显得像来自于古代的交通工具、服饰、屋内陈设等,却形成上天入地的高雅感生活方式,同时还有带有宗教意识的群体仪式。而这一平静的生活,很快被一场人类的小规模试探式进攻打断,而人类进攻武器和失事飞船中飞行员的装束,也表现了当时人类的文明形态,它是机械的、冰冷的,同时显得高效的、强势的,这样的对比,多么像武装到牙齿的早期殖民者们,对当时“落后文明化”的恬静生活的异族的眼光。本片有一点很得我心,就是让泰若星的人们呼吸顺畅,自如生活的环境,却让地球人会窒息而亡。记得当时读生物,在阐述外星存在生命可能性时,就反复以地球标准讨论,比如氧气,比如液态水,我当时就想,或许,外星生物需要的恰恰就是呼吸二氧化硫,啃冰块,而在本片中,看到确有此类畅想,难免心有共鸣。而正是泰若星的生存环境,引发了人类征服的方式就是,释放氧气,彻底改造泰若星环境,而历史上的征服者们,无不对“落后民族”试图进行着改造,他们本质是想把环境改造的让自己生活的跟舒适,却常常说些提升“落后文明”生活品质的大话,而这种改造常常破坏原住民的经济、文化,甚至如西班牙人带到美洲的天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存。而本片正是这种改造的极端化表现,殖民者从来不带无利益的仁慈,维护其利益永远是第一准则,他们对于被征服者充满了上帝视角,可以将其随便抓来实验,随便灭绝,甚至彻底毁灭。而随着本片泰若星人马拉跟着她救起的人类飞行员来到人类大型飞船找父亲的过程,也引出了人类一方的生活形态,有些类似《Wall-E》,这也是些无根之人,在太阳系人类的自相残杀中,地球毁灭,他们只能随着这一漂浮的文明去寻找新的居住地,但是与《Wall-E》不同,这个过程是残酷的,在《独立日》中,曾将外星侵略者比作蝗虫,来到一个地方,消耗尽资源,便又去另一个地方毁灭,而地球人中,以鹰派将军为代表势力正是这样的代表。飞船中的人类政治角力过程与现实没有什么不同,战争的发起也是常见轨迹,内部出现了危机(飞船氧气即将耗尽),鸽派拿不出可行性方案,然后鹰派煽动群众,同时夺取政权,接着以战争转移矛盾,他们以目标为导向,冷酷无情,却常常在危机时刻更容易被迷茫的人们拥戴,于是,一场毁灭性的侵略开始了,而这个过程还是地球政治惯有的过程,让人感觉绝望,同时也揭示出,对于掌权者常常振振有词的“危机”、“生存空间”、“背水一战”之类的言辞,我们应该抱有多么大的警惕!或许是个人口味的缘故,我不喜欢本片的人道主义泛滥的结局,当然,我认同本片表现的温情,特别民间,那个飞行员与马拉的友谊。沟通的隔阂常常还是导致仇恨与战争的原因,飞行员被长期洗脑,初次见到马拉也充满了高傲和警惕,但是目睹了现实后,他的思想的转变也体现着民间交流的可贵。常常,在舆论狂呼的紧张之下,排除偏见,真诚的沟通,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真相,而这些微薄的沟通,常常汇聚起来就可能改变历史走向。本片以一种英雄主义的方式来扩大这种沟通可能带来的转机,当地球人的巨大的氧气制造机,以很像《独立日》中外星人航母飞船的姿态来到泰若星,而泰若星的人也以很像《独立日》中的地球人战斗机的姿态进行无力到眼看要绝望的反抗时,一种自杀式的牺牲出现了,只不过不同的是《独立日》中是一个平日废材的父亲,而《泰若星》中是飞行员自己反水摧毁了这台巨大的毁灭机器,他是一个被战争撕扯心智的典型案例,曾经被洗脑式教育,接着眼见真相,结交了来自对手阵营的朋友,眼见战场上,两方厮杀,他不知该站在哪边,最终精神失常,以一种自我毁灭来总结自己的痛苦,也将战争给人的痛苦渲染到最高潮。其实,当氧气制造机被摧毁后,导演本来可以顺势来个更具思考性的悲剧性结局,那就是让人类就此毁灭,让我们看到,如同《独立日》中那样被侵略会带来生存危机,我们需要团结,需要强健自己。同样的,强健自身后,贪婪的、无度的扩张和对外侵略,同样会给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但是,导演留下了一个合家欢的结局,或许,也是想告诉大家,一切其实没那么复杂,恐惧和敌人常常是自己制造,乃至于朋友也成了敌人,换个角度吧,本来大家可以活的都挺爽,何必非玩零和游戏。这是部充满幻想和反思的动画片,但是也充满了现实意义,比如对于中国人,在反思类似中日战争上,我还是我的观点,我们要看到曾经的伤痛,强健自身,但是也要看到日本侵略他国最后,带给自己的如核爆的后果。那些边高呼富国强兵,又叫嚣要报仇雪恨,把这炸平,把那血洗的人们,醒醒吧!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